A-A+

殿前都点检,周世宗叫什么名字

2025-02-17 最新 评论 阅读

 

前言

在赵匡胤跟随周世宗柴荣北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蹊跷的神秘事件:在周世宗的大营中,出现了一个三尺来长的小木牌,小木牌上写着“点检做天子”这五个大字,顿时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后来赵匡胤(当时官职是点检)陈桥兵变,做了天子,于是有人认为这是赵匡胤所为。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背景

周世宗柴荣经过三次亲征,取得了统一战争的首战胜利。占领南唐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的土地,后周的经济实力由此大幅度增强。

周世宗

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带着征伐南唐的累累硕果,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开封。后周对南唐三年多的持续攻伐暂时告一段落。按照周世宗统一天下的计划,下一步就要发兵长江以南,但是回到开封以后,周世宗突然改变了计划,不打长江以南的土地了,而要北征,打契丹。

这是为什么呢?周世宗为什么会突然北征呢?

北征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远因,过去的一些原因。

契丹这个时候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北部),这一片的军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战国以来,一直到秦汉,都是修建长城的地方。

燕云十六州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分界线。

契丹(游牧民族)占领了这一块,对中原的汉民族威胁非常大。

燕云十六州丢失的原因:“儿皇帝”石敬瑭,后唐的河东节度使,为了自己称帝,向契丹借兵,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契丹。

周世宗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近因,契丹老跟后周过不去。

周世宗柴荣刚刚继位没几天,契丹就跟北汉联手进攻后周边境。这才有了周世宗亲征,打了个高平之战。

周世宗记住了这个事情。

燕云十六州

高平之战后,北汉跟契丹还是不消停,不断地骚扰(小股部队)后周边境。

周世宗很是恼火,所以当周世宗摆平淮河流域之后,腾出来手,就要打契丹了。

周世宗北征很顺利,一路凯歌,打到了河北的北部。

下一个目标——河北的固安,固安离北京很近(从天安门往南五十公里),固安今天属于廊坊管辖。

周世宗召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出现了重大的分歧。

周世宗要继续北进,而他手下所有的将领反对继续北征。因为再往前走就是幽州(今天的北京),幽州的北边是契丹重兵的集结处,如果再继续前进的话,形势会非常危险。

所以众多的将领都主张不要再打了,取了燕南之地已经是不世之功了。

但周世宗坚持要继续北征。

结果在拿下固安的当天,周世宗感到身体非常不舒服,于是就停止前进了。

五月初八,周世宗的病情加重,他决定南下返回,停止北征。

小木牌事件——点检做天子

在周世宗从河北往河南撤军的途中,出现了一件怪事儿。

《宋史》记载:“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

点检做天子

周世宗在处理公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皮包,皮包一开打,里面有一个三尺多长的木板,这个木板上写了五个字“点检做天子”,点检就是御前都点检的简称。

“异之”,周世宗感到非常郁闷,点检做天子。

这个木牌出现得太不赶巧了,正好是周世宗病重撤军回京的途中。

周世宗知道自己的病很重,命不久矣,如果传位的话,只能传给七岁的儿子。

怎料,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

当时的点检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而周世宗柴荣是郭威的养子、内侄。

小木牌的出现,等于是个预言。

一般人都觉得这个事情一定会让周世宗柴荣心里有压力。因为“点检做天子”关系到这个柴家的可持续发展。假如是“点检做天子”,那么等柴荣一蹬腿,那就是人家张永德要做天子了。

不管是哪个皇帝面临到这种问题,都会感到有压力。

而且在五代的时期,还确实出现有女婿后来坐上天子的。(石敬瑭,就是由女婿后来夺权做了天子的)

所以,周世宗觉得,这一定是有人在捣鬼。

那么这个捣鬼的人,可能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事件最后的结局是:

周世宗下令免去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殿前司禁军的一把手)的军职,把他撤了。同时,任命三把手都指挥使赵匡胤接替都点检。

先出现小木牌,紧跟着是军队高层的调整,张永德出局,赵匡胤继任。

所以,第一种看法:赵匡胤所为,因为赵匡胤是最大的受益者,他跑不了这个嫌疑。

剧照-赵匡胤

那么到底是不是赵匡胤所为呢?

不是!

1.不存在必然性

虽然张永德撤职,由赵匡胤继任,但是有一条,在“点检做天子”这个谶言出现以后,张永德肯定是死定了。然而撤了张永德,未必就一定是他赵匡胤接任。要知道赵匡胤是三把手,谁能确定就一定会接替一把手呢?因为还有二把手,甚至还有其他的人也是有可能的。

2.两个人(张永德和赵匡胤)关系特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

史书记载了两件事:

①赵匡胤大婚,张永德给他投了一大笔钱,两人私交特别好。《宋史》:“太祖将聘孝明皇后也,永德出缗钱金帛数千以助之。”

②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对张永德仍然非常好。张永德每一次入朝觐见,赵匡胤都请他到后宫去,请他吃饭,而且从来不叫他的名字,都叫他驸马。《宋史》:“永德入朝,授武胜军节度。入觐,召对后苑,道旧故,饮以巨觥,每呼驸马不名。”

由此我们知晓,他俩的关系特别“铁”,赵匡胤去害张永德的可能性不大。

3.不符合赵匡胤的性格

赵匡胤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弄这个小木牌事件,张永德肯定是倒下去了,但是赵匡胤他这个三把手不一定百分百的会选上,这还是存在风险的,而且如果换上的新的都点检,和赵匡胤的关系不好,或者是关系一般,那就得不偿失了,还不如让张永德继续干呢。

他赵匡胤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小心驶得万年船。

所以说,赵匡胤做的这个活,可能性不大。

那么如果不是赵匡胤干的,那还有谁呢?

第二种看法:李重进所为,就是郭威的外甥。

为什么李重进有可能呢?因为李重进士是禁军另一支的最高领导。

我们来看看后周的军制:

后周军制

李重进是侍卫司的一把手(都指挥使),管辖的有马军,骑兵,还有步兵。

郭威当皇帝的时候,中央禁军的两个司令,一个是他的外甥,一个是他的女婿。但是这个外甥和女婿的关系不好。

《宋史》记载:“张永德屯下蔡,与重进不协,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

说的是,张永德在驻兵下蔡的时候,每一次召集他的部下在一块儿吃饭,总是揭李重进的短处,总说他的坏话,还说李重进有不轨之谋,这话就说的非常重了,让他手下的人感到非常地紧张。后来,张永德干脆派人写了一封告密信,送给周世宗柴荣,告发李重进,但是周世宗既不信也没有理会。把这个告密信扔到一边没有处理。

从这一点上,我们知道这两个人关系很不好。

所以,很多人推测,这活儿如果不是赵匡胤干的,那可能就是李重进干的,他要报复张永德。

剧照-李重进

那么,这件事是不是李重进干的呢?

《宋史》:“二将俱握重兵,人情益忧恐。重进遂自寿阳单骑直诣永德帐中,命酒饮,亲酌谓永德曰:「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永德意解,二军皆安。”

李重进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他一个人骑着马来到张永德大营中,叫张永德摆了个酒宴,两个人一块儿喝酒,他说,我们两个人都是国家的肺腑之臣,都手握重兵,你要是这样猜忌我的话,对国家极其不利。听了这话以后,张永德感到很后悔,两个人从此以后就和解了。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李重进,这个人,他很直。发现你说我的坏话,我直接跑到你的大营去,告诉你这事情是对国家不利的一个事情。

他李重进不是一个背后捣鬼、捅刀子的人。

所以,李重进干这活儿(点检做天子)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李重进没有作案的时间。

在周世宗撤军回开封时,李重进奉了周世宗柴荣的命令去抵挡北汉了。北汉又派兵来捣蛋了,李重进带兵出征了,根本就没有在周世宗的大营中。

那么,既不是赵匡胤做的,又不是李重进做的,那究竟是谁做的呢?

第三种看法:史学家杜撰,写史的人编的。(最有可能的一种)

赵匡胤陈桥兵变时,说他睡着了,然后一醒了,就黄袍加身了,与他毫无关系了,把他自己说的可清白、可廉洁了,没偷人家柴家的江山,不是他干的。

但还是存在太多的疑点,所以史学家就编出来“点检做天子”这么一个谎言。史学家用“点检做天子”,这样一个神秘的事件,来暗示赵匡胤后来当皇帝是天意,不是赵匡胤干的,这是天意。

理由:

1.史源有问题。史料的来源问题。

史料

这个小木牌,在《旧五代史》中写的很模糊,字只有三个字“点检做”。到了《宋史》,却写得很清楚,叫“点检做天子”。《旧五代史》跟《宋史》的成书时间,相差了三百年。《旧五代史》是在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时期编成的,而《宋史》是南宋灭亡以后,到元代初年元人(脱脱)编写的。

三百多年以后,反而更清楚了,你相信吗?

按说史料是越早越清楚,现在是反着来了,越往后越清楚了,这就有问题了。

2.逻辑上讲不通

之前张永德告李重进谋反,周世宗都不信。如今,像这种小木牌牌,在上面写几个字,就是真的要反叛,做天子了?就因为这个,周世宗就信了?就免了张永德的军权?这种说法不可靠,在逻辑上讲不通。

3.不废都点检之职

既然写的是点检做天子,那很好办,把殿前都点检这个军职给撤掉,不设置了,一劳永逸。再不行,那就把这个军职改个名字,行不行?

木牌上不上说“点检做天子”的吗?

干脆把这个殿前禁军的最高长官不叫“都点检”了,叫“司令”。

假如周世宗柴荣真信的话,干脆把点检改名,不叫点检。

然而,周世宗却没有这样做。

所以,这是史学家在这中间做了文章。

但这总得要一个解释吧:如果周世宗不信,那为什么在他即将离开人世之前,撤掉了张永德的军权呢?

这个事情刚好在宋代的一个笔记叫《却扫编》的书的上卷有记载。说的是,周世宗得了重病,在回京的途中,走到澶渊(今天河南省东北部的濮阳)他不走了,结果导致跟随周世宗出征的许多将领,甚至于包括一些宰相都见不到周世宗。大家急了,而当时唯一能够见到周世宗的,就只有张永德。为什么呢?因为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

剧照-张永德

所以,这些大臣就找到张永德,给张永德讲了两点:

一、周世宗病重,天下不稳,各地都希望京城闹出个动静来,他们好趁机得利。

二、应对突发,万一有个突发事件,周世宗远在澶渊,处理事情非常不方便。

应当劝告周世宗立即从澶渊撤回开封去,不应当继续留驻在澶渊。

张永德见到周世宗,就把这两点说给周世宗听。

《却扫编》:世宗问曰:“谁使汝为此言?”永德对群臣之意皆愿如此。世宗熟视久之,叹曰:“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吾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即日趣驾归京师。呜呼!天命方有所属,固非人谋之所能间也。

周世宗很明显知道,张永德说的这两点,肯定是有人指使的,他张永德说不出来这些话。

周世宗对张永德说,你太不了解我的意思了,他对张永德非常失望。

可以看出来,他对张永德最大的不满,就是张永德没有主见,别人说啥,他都听,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是一个大毛病!

世界上有两种人很可怕,一种人叫没有主见(耳朵根软,别人跟他一说,有道理,他就听了),另一种人是主意太大(什么事情都是一意孤行)。

所以,周世宗一回到开封,就把张永德给撤了。因为他知道,一个没有主见的军事主官,掌握着军权太危险了,他很容易被他左右的人所左右,被他人所掌握。

结语

周世宗虽然解除了张永德军职,但是却提高了他的待遇,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而小木牌事件,虽然不是赵匡胤做的,但他是最终的受益者。

要知道赵匡胤在周世宗三次征南唐的过程中,他从殿前都虞侯,提升到了殿前都指挥使,而如今因为小木牌事件,提升到了禁军殿前司最高首领。

可谓是一路节节高升,逐渐掌握后周军政大权。

那么周世宗为什么要提升赵匡胤做都点检?

这是周世宗安排后事的一个重要的一步,是为了保证他七岁的儿子能够顺顺利利地接班。

【下一篇,将会具体介绍周世宗托孤。】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读史不能只看其表面,更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感悟。

我是点点文史,欢迎点评、建议,大家一起交流。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宋史》《却扫编》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