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什么的梦想,酷酷的哲理句子

2025-02-17 最新 评论 阅读

 

关于“为什么当兵”这个问题,新兵连班长在不同场景下问了很多遍。

我的答案每次都是:我想像许三多一样进入老A,成为一名“特种兵”,全副武装没入硝烟弥漫的密林深处,穿过枪林弹雨与敌人血战……

有一次班长笑了,他很平静地说:“当兵不一定非要当特种兵,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一件小事做好做精,一样是个好兵,你大学是学新闻的,可以向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兵记者努力。”

当时的我哪里听得进去这些,一门心思想要用“亮眼”的表现换来一张特战的入场券。

新兵连三个月,我像许三多一样,把每一件小事都当作救命稻草一样去抓住,像打了鸡血,五点起床叠被子、三公里加练到腿抽筋、点名拉歌喊到眼冒金星。

三个月后,我打破了新兵营三公里纪录,军体考核成绩新兵营第一。

可后来我却成为一名勤务兵。

我没有摸过狙击枪,不会帅气的战术动作,有的好像只有日复一日的公差勤务。

当现实的需求愈发清晰,那些遥远的梦想便逐渐模糊。我陷进了公差帮厨站岗的漩涡,我想逃避这些繁杂的琐事。

我有些惶恐,有些不安,会在饭堂刷餐盘的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来当兵,是不是我这一生都无法贴上特种臂章与队友并肩作战驰骋沙场。

曾经满腔热血的“准特种兵”将他手中的“救命稻草”抛到了堆满餐盘的水池中,任凭洗洁精的泡沫随着双手的舞动溅落在那根不起眼的“救命稻草”上。

我变得迷茫,变得不知所措,但又不忍让自己堕落,就这样在挣扎与自我救赎间徘徊,浑浑噩噩过了两个月。

直到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上午,教导员找到我说基地文网中心抽组丁国林采访专班,“队里想派你过去学习”。

枯燥的生活似乎燃起了一丝光亮。

十分幸运,在西北大漠的一次采访任务中,我见到了砥砺大国长剑的打赢先锋、全军典型人物丁国林。

初见丁国林,一副厚厚的眼镜架在鼻梁,温文尔雅的书生面孔怎么也和脑海里的“铁面判官”对不上,但他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坚毅的光。

短短两小时里,我“看到”了丁国林这二十年来从一名地方师范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指点沙场的“战场导演”的点点滴滴,原来典型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在新兵连四点多起床叠被子,下连后主动申请到警卫连锻炼,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寒夜加练体能,任务期间连续通宵作业……

或许正是有对自己的不放松,才有了如今的“铁面判官”。

“我们当兵就是服务战斗力的,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采访中他反复强调的这句话,像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一样,久久不能忘怀。

聚焦部队战斗力,瞄准强军目标,就是他心中的那根“救命稻草”,所以他才能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不降标准、不留情面,二十年如一日。

可能是在交谈中我的话语总是在不经意间透露着失落,采访结束临行前,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年轻人不要气馁,你要知道你所做的每一件你认为并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在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回想起丁国林的一言一语,热血总是忍不住涌上心头。

突然,一阵轰鸣声吸引了我们一行人的注意。

“快看!是导弹!”同行的班长激动地拍了拍我,指向不远处的天际。

顺着轰鸣声寻去,只见大国长剑呼啸而出,腾云而上、刺破苍穹,恶劣的气象、怒吼的沙尘、凛冽的狂风,在导弹面前显得那么的渺小。导弹腾飞那一刻,作为一名火箭兵的自豪感达到顶峰。

太震撼了!望着导弹的方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渐渐地,导弹消失在视线中,当一切回归平静,风沙打在脸上依旧生疼,可是看着不远处矗立在大漠之中一动不动的警卫兵,我好像逐渐理解了《士兵突击》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也理解了枯燥的事情背后蕴藏的意义,心中也有了新的答案。

或许我不一定要成为一名特种兵,执笔为枪,用镜头记录试训兵风采,用笔触演绎强军征程,这一样很酷。

站好每一班岗,拍好每一张照片,写好每一篇稿子,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我该做的。那一刻,我捡回了属于我的“救命稻草”,悉心呵护,梦想伴着彩云飞,期待有一天它也能成长为一颗令人仰望的参天大树。

作者:何春

播音:刘敬一

文稿来源:火箭兵报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