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印度洋,封印事件
印度这个国家从建立之初,就毫不掩饰它想要成为一个大国和强国的雄心壮志。
印度的“三步走”策略大家都心知肚明,第一步是先成为南亚大陆上的超级王者,制霸整个南亚大陆。第二步是拿下印度洋,让印度洋成为印度之“印度”。第三步就是彻底走出南亚大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如今的印度坐拥着2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亿的人口数量,其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是足够支撑它成为一个强国的。
在疫情之前,印度也以极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驰骋在成为强国的路上,成为了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也是继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代工厂。
军事实力上印度也丝毫不弱,总兵力在排行榜上仅次于美国和中国,而整体军事实力也能排到世界第八的位置。
印度的综合国力世界排名第九,仅凭这一点,在南亚大陆上,根本没有能够跟印度一战的国家,印度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南亚一哥”。
然而,印度的雄心壮志是征服印度洋和逐鹿世界岛,以如今的印度来说,真的能够做到吗?
并不是具备成为全球性大国的条件,就一定会成为大国的。
印度具备了成为大国的潜力,但是也有学者研究过,印度光是解决本国的内部问题,可能就要花费一个世纪的时间。要算上走出南亚大陆,就更长远了。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南亚一哥的印度,如今不止走不出去,反而被紧紧锁死在南亚这片大陆上。
一、地缘位置封闭,走出南亚大陆无望
印度如今想要走出南亚大陆,从地缘位置上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来看看印度周边的地理位置,除了北面邻陆,其他三面都濒临海洋。
如果印度想要从北面打出去,首先它面临的就是有雪国故乡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长度2450千米,宽度200到350千米,海拔8848米。
就算印度有通天之能,越过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在山脉的背后,是一条雄起的巨龙——中国。
印度一直就有赶超中国的决心,奈何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印度都被中国吊打得死死的。包括从如今的疫情就可以看出一二,中国的防疫非常成功,而印度的疫情已经失控,成为了确诊人数世界第二的国家。
往早一点说,对印的边境自卫战,中国就把印度打到屁滚尿流。所以印度北上是不可能事件,那就只能从三面临海的地缘位置开始想办法。
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联系着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三个大洲,并不只是亚洲的海上生命线,更是把欧洲和美洲都联系在了一起。
印度洋往东是马六甲海峡,往西是好望角,往西北还有苏伊士运河。而且印度洋航线可以进入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各国都能通过印度洋航线进行贸易。在全球石油的输送上,印度洋航线功不可没。
印度半岛就是向着印度洋“长”出来的,但印度洋除了名字之外,其他的跟印度毫无关系。
如果走出南亚大陆要从海洋上想办法,首先印度就得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海军实力不像陆军和空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展出来。百年才能养出一支实力雄厚的海军,英国这样靠海航发家致富的国家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实力作为基础,海军根本无法发展起来。而众所周知,印度最缺的就是工业了,它现在还在“啃着”英国殖民统治时留下来的工业老本。
印度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所有关于空军和陆军的大件武器都是依靠进口。但航母这样的大件,印度是没钱买的。
而且世界上许多大国都在紧紧盯着印度洋这块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度想要争夺海权,美国和欧洲国家就会将印度“扼杀”在印度半岛的“摇篮”里。
印度洋上时常有许多强国在进行军事演习,除了美国之外,也不乏英国和法国这样的老牌帝国,原本就是靠着海航掠夺资源,并发家致富的。
如果要让印度在印度洋上“老实”,都不用美国自己动手。像英国虽然在二战之后已经逐渐没落,但是如今的海军实力底蕴尚厚,“吊打”一个印度还是绰绰有余的。
二、内部不争气,从上层建筑到下层基础都无法统一
印度无法走出南亚大陆,跟印度本国的复杂情况也逃不开关系。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印度本身就拥有成为全球性大国的潜力,如果能做到举国同心的话,那么跨越出南亚大陆并非难事。
像中国也制造出了世界都为之惊艳的奇迹。
但印度跟中国比不了,印度从方方面面来说,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
印度曾经拥有过璀璨的古印度文明,但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前,印度从未有过被统一的历史。
即使在南亚大陆的历史上,印度曾经出现过像孔雀王朝和莫卧儿帝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也只是局部统一了印度,整个大陆的统一是从未出现过的。所以南亚大陆从来都是番邦割据的局面。
在这里可以作为对标的是,中国两千多年前就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而英国的殖民统治者用一个联邦制度将整个印度“绑”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联邦制国家,但这并无法将印度人民的心也“绑”到一块儿去。
首先是印度人民绝对无法跨越的种姓制度,印度有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犬舍和首陀罗。
高种姓的人生来就是贵族,可以坐拥巨额财富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低种姓的人生来就是贱民,一辈子吃不饱穿不暖,弯腰做人。这种固化阶级,已经让印度的贫富两极化,经济发展受限,其经济市场缺乏最基本的活力。
宗教矛盾也让印度政府非常头疼,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徒在印度本土中,形同水火,剑拔弩张,随时都可能打起来。而且印度本土还有数量不少的锡克教徒,矛盾和冲突,充斥在印度的国土里。
印度还有许多民族问题,印度的民族不像是华夏的民族一样,都能够秉持着“爱我中华”为首要原则。
在印度的28个邦里,居住着高达一百多个的民族,其中甚至有2000多种语言盛行,55种自己民族的文学。每个邦、每个民族、每个宗教、每个种姓,都想要争取自己的利益。
这也注定了印度本国根本就无法平静,事实也正是如此,印度本国就问题频发。
贫富差距严重,导致了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贫困人口每年都在激增;文盲多,国民的识字率低下;性犯罪率高得吓人,没有哪个女性走在印度的街头上是安全的;地方主义和宗教矛盾屡屡激发冲突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印度无法处理好,就永远不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而印度和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却选择一味扶持印度打压中国,就是因为看透了印度的本质,知道印度本身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也就无法对西方国家造成威胁。
一根筷子掰一下就断,但一捆筷子就坚如磐石了。南亚的一哥,被锁死在南亚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国民不争气啊。
三、被邻国孤立,无一至亲好友
印度如果真想走出南亚大陆,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印度的西面出发。
印度的西面是从印度分出去的巴基斯坦,1947年的《蒙巴特方案》直接将英属印度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个“一刀切”的政策,也让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留下了不可磨合的宗教、民族、政治等问题,让两国的“和平”遥遥无期。
但是印度如果能够跨过巴基斯坦,往西过去就是西亚的腹地了。那里有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国家,都是“穷”到只剩下石油的富裕之国。如果印度能够过去,那么走出南亚大陆就是指日可待,追逐世界岛也是板上钉钉之事。
而印度跨越巴基斯坦深入西亚国家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存在一个争议地区——克什米尔。
包括三次的印巴战争,其实都是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的归属权。然而克什米尔同时也连接着巴基斯坦和中国,如果被印度抢了去,那么巴基斯坦就是真的孤立无援,会被印度随时吞噬掉。
所以两国之间谁也不肯让一步,最终印度用了吃奶的劲,也只抢到了克什米尔一半的土地。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通往西亚腹地的路依然被克什米尔的另一半土地封得死死的。
除了巴基斯坦之外,印度在南亚大陆上的邻国,其实都不喜欢印度。
比如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和缅甸这些国家,一旦印度有危险,这些国家绝对不会和印度站在统一战线上。
因为印度为了成为南亚一哥,就一直在打压周边的小国,从他们的身上压榨资源,甚至一度想吞并掉这些小国。
印度旁边曾经有个锡金王国,就是被印度吞并,成为了如今的印度锡金邦,所以印度周边的国家都不喜欢印度。
拿尼泊尔来说,最近正在和中国合资一起修筑中尼铁路,希望能够打通中国的市场,离开印度的经济围堵。这条铁路需要耗费80亿美元,并且凿开喜马拉雅山。
但是尼泊尔宁愿凿开喜马拉雅山,并且耗资80亿美元来赌一个未来,也不想要一直被印度围困,可想而知尼泊尔有多不喜欢印度了。
而缅甸和印度也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让缅甸现在对印度人还是怀恨在心,并且缅甸跟印度的边界线问题至今都没有解决,印度总是试图去贪缅甸多一寸土地,这也让缅甸非常反感。
还有一个邻国是孟加拉,孟加拉是东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不会因为改了个名字就成为印度的“好兄弟”,相反,两国之间不打起来,纯粹是孟加拉国如今还没有那个实力,而印度自顾不暇,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已。
综上所述,在地缘位置上被“封印”得死死的、本国人民又“毫不长进”、几个邻国没有一个是喜欢自己的印度,也只能在南亚当当小霸王了。印度成也南亚,败也南亚,真想走出南亚迈向世界,只怕是困难重重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