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北战役,河南文新集团
来源:廊坊云报

红色记忆话“第一”
抗战八年,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终于,四面楚歌的日本法西斯挣扎着走进1945年,也走向了必然的覆灭。也是从这一年春天开始,冀中军区组织部队连续进行了任(丘)河(间)、文(安)新(镇)、安(平)饶(阳)、子牙河东、大清河北战役。这5次战役消灭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解放了30座县城,使冀中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文(安)新(镇)战役就是在此期间发生在廊坊辖区内第一次对日较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它与之后进行的子牙河东、大清河北战役共同改变了第十军分区辖区内的抗战形势,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1 发起文(安)新(镇)战役,让敌人不得喘息
1945年5月初,当任(丘)河(间)战役即将结束时,为了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冀中军区决定:由八、九、十军分区部队协同作战,发起文(安)新(镇)战役。
整个战役分两阶段进行,第一步先扫清新镇外围敌军据点,攻克新镇;第二步包围文安城,彻底解放文新地区。具体部署是:九军分区三十八、四十二区队和文新支队为主攻部队;八、十军分区部队分路布防,准备阻击雄县、大城、霸县等地可能出援之敌。
新镇县城坐落在大清河南岸,是连接天津、保定的水陆码头,也是横跨大清河上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新镇县城于1938年被日军占领,周围百余村庄成为敌占区。八路军攻打新镇之前,城内驻有日军山田大队1个中队80余人和伪军柴恩波部2个大队300余人;外围有北辛庄、安里、广陵城、西羊疃等13个据点,由柴部驻守。各据点均筑有坚固工事,炮楼高达八九丈,明碉暗堡密布,并为宽深3丈多的外壕所环绕,加上城北紧靠大清河,形成天然屏障。13个据点互为犄角,彼此照应,形成了马蹄形的防御体系。叛徒、汉奸柴恩波自吹:“新镇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2 攻克新镇,创造、运用坑道爆破粉碎日伪堡垒策略
攻克新镇的战斗于1945年5月6日深夜打响。九军分区四十二区队和文新县支队在参谋长李健、政治部主任刘光裕指挥下,按预定计划从任丘县出发,一路急行军,从东、南、西三面插入新镇外围,分割包围了南面的北辛庄、安里、广陵城和东面的大柳河、西南的寨上5个中心据点,准备以坑道爆破的手段,逐一攻破敌据点群。同时,以一部兵力直逼新镇城,袭扰阻击城内可能出援之敌。第三十八区队埋伏在新镇至文安公路的机动位置,准备打击大城、文安可能出援之敌;十军分区和八军分区部队也按行动部署,在新镇西、北布防,阻击雄县、霸县援敌和新镇逃敌。
担任战役主攻的九军分区部队,将新镇城外几个中心据点分割包围后,在积极进行坑道作业的同时对敌展开政治攻势。7日上午,新镇外围各据点纷纷告急。柴恩波亲自率200多名日伪军出城增援,于城外遭阻击,弃尸数十具逃回新镇城内。8日上午,围攻伪军大队部所在地北辛庄据点的九军分区四十二区队等部将坑道挖到主碉堡底下,并安装了炸药。
8日10时整,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浓烟沙尘蔽日,砖头瓦块飞空,主碉轰然倒塌,内中伪军非死即伤。伪军大队长和残余伪军躲在其他碉堡内,负隅顽抗。八路军攻击部队经5小时激战,全歼北辛庄据点之敌,生俘伪军大队长及残余伪军25人,缴获全部装备和物资。八路军在北辛庄据点坑道爆破的成功,给其他据点伪军以极大震慑。当晚,张青口据点伪军仓皇逃进城内,安里、广陵城、大柳河据点伪军纷纷向新镇求援。但是,新镇城内的日伪军此时也正被围困,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外围据点一个个被八路军“吃”掉。
10日中午12时,安里据点碉堡被炸,守敌1个中队全部被歼;12日,大柳河伪军据点被八路军攻克。至12日夜,新镇城外的北辛庄、安里、大柳河、西羊疃、张青口、武将台、广陵城等10处据点相继被九军分区部队摧毁,十军分区部队也攻克寨上、开口、张各庄据点,歼敌一部,形成对新镇的四面包围。
12日黄昏,大城日军山田大队长率日伪军400余人到达文安,准备救援新镇之敌,13日被负责打援的九军分区三十八区队和各区小队打垮。打援部队乘胜追到文安城下,尔后从西、北两侧逐步将文安城围困起来。
13日夜,九军分区部队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了新镇,十军分区部队在北面配合。据守新镇的柴恩波伪军200余人和80余名日军,眼看外援无望,内守不成,遂于5月17日分乘6艘大船,弃城顺大清河向天津逃窜。
当敌人行至霸县苑家口村时,又遭十军分区三十五区队二大队和三联县一联区小队及民兵沿河阻击。是日晚,身受重伤的柴恩波丢下40多具尸体和百余名伤兵及满载财物、军火的6艘大船,领着残兵败卒趁黑夜逃入霸县城。
新镇一役,攻克据点13处、大小碉堡38座,毙伤敌141人,俘伪军大队长以下317人,伪县政府人员32人,缴获炮1门、机枪6挺、掷弹筒17具、长短枪500余支、粮食10万余斤及各种物资一部,解放了新镇县城及外围39个村庄。
新镇的解放,彻底打通了九、十军分区的联系,控制了西至赵北口、东至石沟100里长的大清河沿线,使日伪天津至保定的水陆交通要道被切断。同时,为下一步夺取文安、霸县,继续北上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次战斗中,创造和运用坑道爆破克敌碉堡群的经验,对粉碎日伪的堡垒策略,更快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具有重要意义。
3 文新战捷,为进军敌占城市及交通要道创造有利条件
新镇解放后,攻打文安的战斗开始了。文安城内驻有日军山田大队的1个中队80余人,伪军张荫亭联队300余人。由于新镇被八路军攻克,文安之敌异常恐慌,城内城外防守非常严密。城外,两丈多宽、一丈多深的护城河环城一周,河坡直上直下,河内水深五六尺,四个城角、五个城门都有岗楼,各驻有伪军1个小队。城门白天黑夜紧闭。
攻打文安县城的兵力部署是:九军分区三十八区队、四十二区队、文新支队、任丘支队及文新县各区小队负责攻城;九军分区二十四团和十军分区永霸县大队于大清河岸布防,阻止霸县之敌增援;十军分区四十三区队和容雄县大队于文安、雄县交界处布防,阻止雄县之敌增援;四十二区队一部于文安城南构筑工事,阻止大城之敌增援;回民支队于文安城东南水域担负阻击天津方向援敌的任务。由于文安县城东、南两面是水,只有城西、城北是陆地,故九军分区司令部决定由三十八区队负责攻打城西,文新支队、任丘支队和各区小队从城北进攻。战斗定于5月24日午夜打响。
按照指挥部命令,各部队紧张进行战前准备。攻城部队为顺利到达城下攻击位置,掩护民兵挖掘数条通往城下的交通沟,先后占领麻各庄、徐郭、光州、元里等村。攻城部队还各自组织了扛梯队、登城队、掩护队,进行了攻城演练。至5月23日,一切准备就绪,各部队分别进入指定地点隐蔽待命。5月24日夜12时整,攻城战斗打响。
在城北,文新支队政委马得骏率领攻击部队,迅速将云梯横在护城河上,进至城下,而后竖起云梯向城上攀登。在掩护部队机枪火力支援下,攻城部队顺利夺取北门,接着又攻下城东北角岗楼。文新支队占领北门后,立即向纵深发展,直奔城东部盐店街伪军司令部和伪县政府,将两个大院团团包围。25日上午,在文新支队政治攻势下,伪军联队长张荫亭和伪县知事姚惠城率军政人员300余人向八路军投诚。当日上午11时,东关外据点伪军中队长潘连荣经过文新支队政委马得骏做工作,杀死该据点的7名日军,弃暗投明。
在城北战斗打响的同时,三十八区队也在城西发起进攻。一支突击队首先从城西北角登上城墙,大部队则用数辆手推车蒙上湿棉被做成“土坦克”,将炸药运至西城门下,炸开城门,攻入城内,迅速封锁包围了日军司令部。为了减少伤亡,三十八区队区队长贾桂荣命部队实施坑道作业,准备利用坑道爆破歼灭顽抗日军。
25日下午3时,正当三十八区队挖掘坑道准备攻击日军碉堡时,大城、王口增援之敌乘一艘装甲炮艇和12条大船,在两架飞机掩护下,从文安洼水路进至城东,企图将文安城内日军接走。由于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城内对日军碉堡的坑道作业一时受阻。三十八区队遂暂时放弃坑道作业,留一部继续对日军碉堡包围封锁,一部协同四十二区队打击增援之敌。25日下午,增援之敌遭阻击后退至西子牙河;26日,增援之敌又被击退;27日,增援之敌增加兵力,在两架飞机掩护下强行向文安城靠拢。敌机疯狂投弹扫射,九军分区阻击部队用机枪击伤一架敌机,并击毁敌装甲炮艇。
30日下午,600余名日伪军从大城方向由旱路向文安而来。九军分区部队为避免过大伤亡,撤出文安城,在文安、大城之间的交通要道上设下埋伏,准备截击敌人。不料当夜大雨倾盆,狡猾的敌人趁雨夜天黑,不走旱路,涉水从文安洼逃回大城。5月31日,文新战役胜利结束,文安县城光复。从此,文安全境成为解放区。
文新战役的意义不仅仅是新镇、文安两座县城和文新县全境的解放,更重要的是抗日军民控制了大清河两岸和文安洼地区以后,向北可以全面恢复十分区抗日根据地进而威胁北平,向东可以跨过子牙河直接威胁津浦路和天津,为进一步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和向敌占城市及交通要道进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根据《冀中十分区革命斗争大事记》等资料整理)
(记者 崔帅 通讯员 李恩来 孙岩 综合整理 编辑 李雨颖)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