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路线斗争,莫言被批评
一、不约而同
指责莫言抹黑前三十年的言论已经快把耳朵磨穿了。
抹黑和否定还是有区别的,到底咋回事,正好莫言同乡刘长玉教授给出了答案。
——对新中国的历史需正确认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对于这个问题,我写过几篇文章,也受到某些批评,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与中央精神一致,与两个历史决议一致。
这话就怪了,不否定前三十年的一部分,要两个决议干嘛?十年运动要否定。有的人不愿意否定,有的人不愿意抹黑,还有的人不愿意伤痕,更有一些人不愿意“吹”。
第三个历史决议原文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作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决策。四十多年来,党始终不渝坚持这次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
比较原文可以辨析,谁在抵赖?
不妨换一个思路想,不都是提倡歌颂吗?来,那就歌颂十年运动、探索十年运动、有益十年运动,行不行?
二、莫言如何抹黑的
再来看莫言是如何抹黑的呢?
不妨交代一个概念“双元革命”,这是英国霍布斯鲍姆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提出来的。认为在工业革命时,法国和美国同期发生了政治革命。
国内研究则反着用,表述还是那样表述,重点则在工业革命上。而霍布斯鲍姆的意思是法国进行反复的革命和复辟,革命不彻底的英国却进行着工业革命,美国则建立了新国家(实际上表面彻底,还有黑奴制度、灭绝土著人等) 。
说成抹黑的事情,吃煤、挨饿、母亲拾麦穗被打、没衣服穿。大致就这些事。
它刚好没有触及本质,就是双元革命的两部分划分。莫言没有否定十年运动期间留下的建设成果,工业化、兴修水利、国防科技成果,只不过是否定了一些文艺观念。这种抹黑是轻量级的,连质疑“极左”、十次路线斗争之类的都没有。
莫言跟着国内的寻根文学走,国内寻根学的是拉美寻根,也不过是说些小时候的事情。比如说同期美国表面上比欧洲更进步,其实更黑暗,欧洲起码没有消灭土著的事情,也没有种族冲突,因而后来美国又爆发南北战争。
三、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进一步考察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我说的文艺和政治指具体的执行行为。
前三十年的文艺也是反复变化的如丁陈时期、周扬时期、旗手时期、后来的胡乔木时期,如果像刘长玉说的都是统一领导和有益探索,那么,统一负责吗?根本不是统一负责,而是互相抹黑、接受上级的训诫。
文艺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政治生活的反映;政治生活又有双元革命的特点,文艺成为政治上否定与不否定的先声,还是最后标识政绩的“尾声”。
所以,莫言的抹黑是“以小见大”的小,刘长玉是互相不否定的定。他和中央保持一致,莫言和谁一致呢??跟外国一致?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有各种的传达系统,另一面因为双元革命的因素又有社会的共性、人类的共性和层级的关系。莫言母亲没人传达,也不为政治上正确负责。
由此看来,双元革命的核心可以用常说的术语来表达,两手抓。既要抓经济建设也要抓精神文明;既要抓建设,也要抓法制;既要抓改革开放,也要反腐败。
莫言充其量是以”小”犯上,刘长玉则是糊涂观念,什么都算到统一领导的账上,坏事怎么不算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