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现实启示丨观往知来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自党的二大“党的组织系统”概念的提出到2018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党的组织体系”概念的提出,党的组织体系的内涵不断发展和完善。历史证明,党越成熟承担的历史使命越重大,党的组织体系也就越完善。

一、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历程
“党的组织系统”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党的地方组织和党员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强调党的地方组织超过10人的应设财务委员、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1人,超过30人的应设立执行委员会,并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提出了“组织系统”的概念,并明确指出“各组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皆必须加入”,并将党的组织系统划分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区及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地方党支部。1927年4月,党的五大通过的党章进一步将党的组织系统划分为:中央机关、省的组织、市及县的组织、区的组织、党的支部。1928年6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首次将“党的组织系统”独立成章(第三章),提出了“党以地域原则划分为单位”的原则,并将党的组织体系划分为党的支部、区委员会、县或市委员会、特别区(几县或几省交界区域)、省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同时为便于管理,六大党章还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党委之下设立“少数民族工作部”。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提出了“党的基础组织”的概念,并指出“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支部”,明确了党支部的地位和党支部的任务。七大还提出了“党外组织中的党组”的概念,规定在“政府、工会、农会、合作社及其他群众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党组,以“加强党的影响、实现党的政策”。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七大党章还规定“在数省或几个边区范围内,得成立中央局与中央分局。”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系统”基本定型。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概念,明确规定在工厂、矿山等企业以及乡、镇、农业生产合作社、机关、学校、街道和连队中“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并对党总支部、支部和小组的建制、产生办法、职能进行了规定。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进一步将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不设区的市、区中的党组织统称为“党的地方组织”。为恢复党的组织体系,十二大党章重新设立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并将“党组”单独作为一章对其产生、职责、制度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党的十二大党章还增加了“党的干部”和“党的纪律”两章,强调“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将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置于党的纪律监督之下。此后历届党章基本上沿用了十二大党章的章节设置,继续将党的组织体系划分为: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
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提出和发展。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增加了党组“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的职责和权力。2018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党组讨论和决定内部机构设置、职责、人员编制等事项,讨论和决定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事项,讨论和决定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事项,讨论和决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重要事项等职责和权力,进一步增强和明确了党组的履职权力。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党的组织体系”的概念,并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党组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起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至此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由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构成的严密的党的组织体系。
二、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历程的现实启示
历史表明,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各不相同,但任何时期党都十分重视组织体系建设。党越成熟承担的历史使命越重大,党的组织体系也就越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始终把握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央权威这一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党的一大党章就明确规定,“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指出,“自中央机关以至小团体的基本组织要有严密系统才免得乌合的状态;要有集权的精神与铁似的纪律,才免得安那其的状态”。党的五大正式确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党的七大进一步将民主集中制概括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党的八大着重强调了“党的民主原则不能离开党的集中原则”,并明确强调要“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在党内“不容许有违反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行为,不容许分裂党、进行小组织活动、向党闹独立性”。党的十二大正式将民主集中制概括为六大原则,“四个服从”作为民主集中制六大原则之首,其本质体现在“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体现在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央权威,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当前形势下,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央权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三是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始终筑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一根基。“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必须大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毛泽东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治党治军的重大原则,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并要求全党要“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担负着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201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础、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突出政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力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要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面临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要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功能,深化基层组织对各领域的领导,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功能不健全的问题。三是要着力推进互联网+基层党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互联网能够有效地扩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范围,打破基层党建的时空限制。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信息网络技术融入党建业务,实现线下与线上、“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使基层党建由现实世界扩展到网络空间,进一步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
始终抓好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毛泽东强调,“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并提出了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思想。邓小平也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四化”的方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打造新担当新作为的干部队伍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充分发挥好干部标准的“风向标”作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突出信念、政治、责任、能力和作风,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和全程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积极教育引导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人才。二是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激励政治坚定、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惩戒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使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消除改革创新时的“顾虑”。三是要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条具体要求,即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严实,提出要让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提拔干部时,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责任编辑:吕红娟
微信编辑:孙 洁
欢迎关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期刊认定A类
解疑释惑·切磋交流·探索创新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