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俄国沙皇

2025-02-16 最新 评论 阅读

 

1881 年 3 月 13 日,一颗子弹改写了沙俄的历史进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匆匆接过权杖。彼时的沙俄,刚经历农奴制改革的 “大手术”,在亚历山大二世治下,大批农奴挣脱枷锁、重获自由,给工业发展的引擎添了一把火,工厂有了廉价劳动力,商品生产渐渐有了起色。可这改革跟拆东墙补西墙似的,不彻底啊,封建残余顽固扎根,沙俄骨子里还是那个封建专制的老帝国,积弊重重,难题一股脑全堆到亚历山大三世跟前,等着他拿主意。

这位沙皇跟亲力亲为的父亲截然不同,奉行 “无为而治”,倒不是偷懒,而是另有一套 “管理哲学”。他就好比坐镇幕后的董事长,挑几个心腹大臣组成智囊团,大方向把把脉,具体政务甩手交给他们。旁人瞧着不靠谱,结果却打了不少人的脸 —— 沙俄工业跟开了挂似的一路狂飙。

西伯利亚大铁路堪称代表作,亚历山大三世全力支持,铁轨一路延伸,里程飙升到 8000 公里,贯穿广袤大地,盘活资源运输、人口迁徙;蒸汽机也在俄国大地遍地开花,300 万台蒸汽机轰鸣作响,工厂动力十足,生产效率大幅跃升。

同时,沙皇还把目光投向国外,铆足劲引进外资,尤其抱紧法国 “大腿”,一战前法国海量资金涌入沙俄,给经济发展打了一剂 “强心针”。莫斯科、圣彼得堡人口暴增,双双突破百万大关,城市化率顺势涨到 15%,街头巷尾一片热闹,工厂林立、商贸繁忙。那些年,沙俄极少对外动兵,军费省了一大笔,国内国外一片祥和,1881 年到 1894 年,堪称沙俄近代史上难得的 “高光时刻”,经济腾飞、社会安稳,跟欧洲列强往来也热络起来。

可繁华背后,危机四伏。沙俄政治体制腐朽依旧,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没想着接力改革,反倒开起倒车,大肆强化君主专制。缙绅会议制度被废止,地方长官制度取而代之,总督大权独揽,官僚贵族权势滔天,成了地方上只手遮天的 “土皇帝”,官场愈发乌烟瘴气。

宗教政策也跟着 “跑偏”,摒弃父亲的宽容理念,独尊东正教,对伊斯兰教徒、天主教徒举起大棒,打压毫不手软;大学自治更是惨遭 “阉割”,教会强势接管学校,教育科研的幼苗被狠狠踩在脚下。要知道,科技本就是沙俄短板,这下可好,学术创新没了土壤,人才培养断了路子,往后跟列强科技竞赛,起跑线就落下一大截。

再说那农奴制改革,后遗症严重得很。名义上农奴自由了,实际却被旧主暗中拿捏,生活没见好多少;贫富差距更是悬殊到离谱,贵族豪门花天酒地,底层百姓饥寒交迫,民怨沸腾。老百姓眼巴巴瞅着西欧民主共和那一套眼馋,盼着沙俄也能改改,高层却装聋作哑,死守封建专制不放。

1894 年,亚历山大三世闭眼离世,估计他至死都想不到,自家王朝已时日无多,自己成了倒数第二任沙皇。虽说后面斯托雷平改革力挽狂澜,凭一己之力给沙俄续了口气,经济、农业都有起色,可架不住一战爆发,沙俄被拖进战争泥潭,国力耗尽、百姓苦不堪言,社会主义革命顺势而起,存续 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瞬间土崩瓦解,沦为历史尘埃。

回看这段历史,亚历山大三世的 “无为而治” 有工业腾飞之功,却也因政治、社会改革不作为,埋下王朝覆灭的 “定时炸弹”。这警示着后人,发展不能瘸腿,只重经济、忽视制度革新与民生保障,再庞大的帝国,外表繁荣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戳就破。沙俄崩塌是时代必然,也为全球各国敲响警钟:顺应民意、破旧立新,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守着腐朽旧制,迟早被历史洪流吞没。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