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土豪分田地,打土豪分田地有什么作用
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但大多数都只是空洞和无意义的口号,而且很多管理者也并没有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什么是好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听完这期内容,你会有答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打造学习型组织有五项修炼:系统思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今天我们介绍第四个:共同愿景。
首先,我们看看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有什么区别,彼得·圣吉说,使命就像一个人的人生志向,它是回答企业“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它具有方向性意义;而愿景是我们追求创造的未来图景,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愿景是使命具体的图景;而价值观回答了“怎么样”才能符合使命,怎么样才能创造愿景,价值观指导我们朝向使命,实现愿景。这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接下来,我们看看什么是愿景?彼得·圣吉指出,对于愿景最简单问题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每个企业都有一些愿景,但是这些愿景常常是非常抽象的理念,比如“科技改变未来”,“技术服务于人类”等等,看起来漂亮,但这样的理念很难产生真正的吸引力。好的愿景要产生愿力,也就是,企业的每个人都愿意为之付出和努力。什么是更好的愿景,比如:让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汽车,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打土豪,分田地”这些就是好的愿景。“打土豪、分田地”就比“追求平等自由”、“让每个人有田地”这样的愿景更好,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分享好的愿景的五个原则,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首先,愿景必须是具体和明确的,它能跟每个人建立起了具体的联系,在每个人大脑中构建共同的画面和图景。所以,愿景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具体的、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这是愿景的特性。“科技改变未来”就不如“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计算机”这个愿景更好。腾讯公司的愿景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小米公司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相比之下,小米的愿景更具体。
其次,愿景具有否定性而不是肯定性。这是我们通常的误解,我们认为,愿景就是我们愿意为之而努力的事业,好像愿景强调引导性和肯定性,但其实愿景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它的否定性而不是肯定性。 “打土豪、分田地”,为什么能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是因为打了土豪要分田地吗?其实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这句话的重点不是分田地,而是打土豪。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打土豪比分田地更重要?
“分田地”具有利益和功利价值,而“打土豪”具有伦理道德价值。因此,“打土豪,分田地”就比单纯的“分田地”更好,因为,打土豪分田地其实是在暗示我们:土豪不应该拥有那么多田地,或者土豪拥有那么多田地是不对的,“打土豪”具有否定性,否定性常常才能改变我们的态度,或者说要真正驱动一个人的行动,重要的不是讲道理,而是改变他的态度,态度常常具有否定性,而不是肯定性。
我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知道了很多道理,这只是改变了我们的看法,而没有改变我们对人生的态度,从而无法带来真正有效的行动。这里区分看法和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改变了一个人的看法,驱动力是短暂的;而改变了一个人的态度,驱动力就是长期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行为是态度决定的,而不是知识决定的。这也是知识和认知的区别。
看法,就是我们认为一个观点是真的;而态度,就是我们认为一个观点是好的。看法的“真”强调理性分析;而态度的“好”强调伦理判断。看法是往往是客观的,而态度是主观的,态度包含更强烈的情绪情感。比如我认为吃蔬菜有益于健康,系安全带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伤害,每天坚持跑步,每天读书学习很重要,这些都是看法,它们只是存储在我们头脑中的知识,拥有它们很难真正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但是态度不一样,比如我认为吃素食不健康,要求系安全带是对司机自由的非法侵害,或者跑步会导致关节损伤,土豪不应该拥有那么多田地,这些认知就不仅仅是看法,而是我的态度。看法常常是肯定的,是客观中立的,它没有太多情绪情感,但是态度常常是否定性的,态度包含了更强烈的情绪情感。
再想想“打土豪、分田地”,当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它其实表达了我们的一种态度,并且带有强烈的情绪情感,它包含了对土豪占有大量田地的愤怒,也包含了土豪占有大量田地,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强烈质疑和否定,这才是这句话真正有分量的地方。
态度包含了更强烈的情绪情感,还不足以激发我们持续的驱动力,而真正让我们产生强烈、持续的驱动力的是愿景的伦理道德价值。再想想“打土豪,分田地”,我们为什么要“打土豪”,因为土豪代表了罪恶、不义的一方;而我们站到了人类公平、正义的一方,由此,我们产生了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我们要为人类争取公平、正义和平等的权利,这是一种持续而强烈的力量。想想,如果仅仅是“分田地”就没有这种道德力量,因为“分田地”仅仅是一种对个人功利的追求,只是出于自利的打算,它不具有长期、稳定的驱动力,你可以要求“分田地”,但是“分田地”的正当性是“打土豪”赋予你的。
所以,你可以大声地喊出来“打土豪,分田地”,因为土豪代表了罪恶,而你代表了正义的力量。所以,现在大家应该应该理解“打土豪,分田地”这句话的力量了,这才是一个好的愿景,它激发了每个人内在强烈的情感认同,并且产生长期、稳定、正义的驱动力。
同样,让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脑,微软的这个愿景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台电脑,如果仅仅是这样,这句话就变成一句营销洗脑的口号了,这个愿景的力量在于它的反面,也就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台电脑,电脑不应该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而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和值得拥有的东西。这才是这个愿意真正有力量的地方。
愿景不仅仅强调:你需要做什么,你追求什么;更要强调,你应该做什么,人类应该追求什么,应该反对什么。“应该”中包含了伦理价值的肯定,也包含了相反的伦理价值的否定。正如小米公司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它不仅意味着让每个人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也意味着科技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乐趣,里面暗示了“科技平权”的理念,这才是愿景真正有力量的地方。
所以,愿意之所以能驱动组织内每个人的行为,不是因为它是公司的强制要求,也不是因为它对我们,或者少数人有利益和好处,更重要的是它反应了我们对一件事的态度,态度包含更强烈的情绪情感,态度常常是否定性的,态度的背后是伦理价值。
企业的共同愿景是大家真正承诺投身的事业,它代表了每个人的愿望,能激发大家的热情、承诺和抱负。而相反,很多公司的愿景就是一句口号,带来强制和顺从,不能激发热情和承诺,不能产生内驱力。正如彼得·圣吉说:试图用理性的方法去说服人们服从某种规则,是行不通的,人们产生持续的驱动力,一定是出于个人意愿,也就是人们想要这么做,而不是被要求这么做。如果把使命愿景价值观当成一种要求,这就变成了束缚的教条,而在今天普遍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束缚会被视为对员工的规训或者PUA,很难得到真正的认同。
好了,今天我们介绍愿景的五个原则:具体、否定、态度、情感、道德。愿景应该是具体,而非抽象的;愿景的力量常常来自于否定性,而非肯定性;愿景体现了我们对一件事的态度,而非看法;愿景可以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不仅仅是理性认同。
最后,愿景具有内在的伦理道德价值,它反应了我们对某些人类普世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基于以上五个原则,你可以分析看看,现在哪些公司的愿景,符合这些原则?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更多精彩话题讨论,可以加入我的读书会或者会员。另外,我自己也在做一些企业和团队内部培训,有需要企业文化价值观、或者思维方面培训的同学,也可以联系我,期待沟通合作,我们下一期内容见。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