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习近平讲解国家的生命线和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基本路线,亦称党的政治路线或总路线,是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全部实践的指南和依据。执政党能否制定和贯彻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中心”总是相对其他事物比较而言的,与其他同类事物相比处于中心的地位。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一是体现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三项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无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坚持改革开放,以及开展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都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二是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位一体”,是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概括表述。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经济建设也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同时,又充分肯定和重视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贯而明确的战略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从而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充分肯定了“三中全会”作出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并强调“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出现了完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随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都重申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逻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我们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首要标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是“最根本的革命”,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力发展了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生产力是否发展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还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应该看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地位都没有变,“一个中心”绝对不能偏离。习近平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图为: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前进的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是共同支撑我国社会主义大厦的四根支柱,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捍卫了我们的国体和政体,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顺利地实现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就必须彻底纠正错误,解决思想理论上的一些重大是非问题。1979年1月18日至4月3日,中共中央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用时两个半月。邓小平受党中央的委托,于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粉碎‘四人帮’以至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一直是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此后,邓小平一再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它作为新时期政治路线的一个基本点,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动摇,并且要用适当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序言,并作为指导思想贯彻于全部内容和条文之中,集中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愿。
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没有别的更好的道路可走。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好形式,是争取和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指出:“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因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行动指南。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图为: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
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始终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推动,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来加以发展。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和环节,即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兴利除弊,破旧立新。离开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逐渐丢失其先进性和优越性。
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习近平指出:“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我们就一定能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