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维克斯堡战役,维克斯堡战役中文版下载大全3

2025-02-15 最新 评论 阅读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屈直

美国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河

讲完葛底斯堡战役,我们终于可以歇一口气,回来看一下西线的战况。之前说过,层峦叠嶂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把这场战争分成了东线和西线。因为山川阻隔,东线西线相对独立,基本没有配合作战。

南北战争的战场划分

美国东半部水系图

东线的河流是东西向的,所以双方进攻需要跨越一道一道河。另外,双方的首都都在东线,两者相距非常近。东线战场的目标不是夺取一城一池,而是要完全歼灭对方。这就让东线战场非常精彩:士兵众多,名将云集,你来我往,妙计频出。

与此相比,西线的兵力没有那么多,战役规模也没有那么大。西线的目的不是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攻城略地,蚕食南方的领土。西线大多不是遭遇战,而是攻城战。东线是人与人的斗争,而西线更多的是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斗争。

西线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就是一条纵贯全美国的大河——密西西比河。和平年代,这条河是美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命脉。北方的粮食和蔬菜、南方的棉花和烟草,通过这条河运出美国,出口到全世界。

蓝色是北方,灰色是南方。棕色三角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蓝线是密西西比河。绿星星是华盛顿,红星星是里士满。

新奥尔良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港口,也是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

新奥尔良的法式二层小楼

2022年的新奥尔良,当时只有我和我的妻子带着口罩

游戏《荒野大镖客》的圣丹尼斯(Saint Dennis)原型就是新奥尔良

游戏《黑手党3》的新波尔多(New Bordeaux)原型也是新奥尔良

密西西比河上,货船冒着浓浓的黑烟,沿河的港口形成了星星点点的城市。最大的城市就是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新奥尔良。新奥尔良曾经是法国人的殖民地,市中心有一排又一排法式二层小楼,就像一个微缩的巴黎一样。

拿下密西西比河,南方就会被斩成两段。德州会和南方大部分地区失去联系,牛肉和皮革都运不过去。而且,密西西比河是南方棉花出口的高速路。掐断了密西西比河,也就能切断南方的棉花出口。

在南北战争中,谁控制了密西西比河,谁就控制了整个西线。

于是在南北战争的第二年(1862年),北军封锁了新奥尔良。经过整整10天的炮轰,南军炮台被击毁,士兵们撤出了城市。北军海军于是进入密西西比河河口,攻占了新奥尔良。

新奥尔良是美国南方的大城市,市民普遍支持奴隶制。棉花和奴隶贸易撑起了这个美国“小巴黎”,自称“奴隶解放者”的北军在这里不得人心。

一开始,百姓们上街暴动,谁也不服北军的统治。直到北军士兵把州旗降了下来,百姓们才知道一切都晚了,自己成了“亡国奴”。但是北军占领下,百姓还是躁动不安。新奥尔良的家庭主妇们,一见到士兵就往他们脸上吐痰。家庭主妇们站在二楼阳台上,看到下面有巡逻的士兵,就往他们头上泼屎。

占领军的指挥官是巴特勒(Benjamin Franklin Butler)。这位爷当年驻扎在东线的门罗堡,他把南方人的奴隶当做“军事违禁品”缴获,然后给了他们自由。

巴特勒向来对南方人充满仇恨,这次看到满头屎的士兵们,更是火冒三丈。

本杰明·巴特勒

于是巴特勒给新奥尔良的市民们下了个最后通牒:

北军军官对百姓秋毫无犯,而那些自称贵族小姐的妇女们对我们频繁羞辱。鉴于此事,我下令:任何妇女,无论是用言语还是行为羞辱了美国官兵,全都充作军妓,供全市人民娱乐。

这么一来,新奥尔良的妇女们谁也不敢泼屎了。

巴特勒因此变得臭名昭著。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在百忙之中给北军将军巴特勒判处绞刑,说他不仅是南方的“全民公敌”,而且是“人类公敌”。谁要是能抓住巴特勒,就可以把他当场绞死。

连英国都出来谴责。英国上议院宣布,巴特勒的最后通牒“侮辱了新奥尔良的全体妇女”,“罪恶滔天”、“特别残暴”、“非常恶心”。

英国上议院谴责巴特勒

报纸的讽刺漫画:最后通牒前,妇女们往士兵脸上吐痰;最后通牒后,妇女们不敢侮辱士兵了。

尽管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总体形势依然乐观。本来北军就控制了密西西比河的上游,现在又掐断了入海口。只要海军南北对进,密西西比河就是北方的囊中之物了。

于是,北军的咸水海军北上,分别攻下了巴吞鲁日和纳奇兹。淡水海军南下,拿下了孟菲斯。密西西比河沿岸所有大城市全部落入北军手中,西线形势一片大好。

1862年,北军海军夺取密西西比河,把南方切成两半

就在北军的海军成功会师前,咸水海军受到了一个小镇的猛烈炮击。这个小镇居高临下,炮艇射不到岸上的炮台,岸上的炮台却能轻松打到炮艇。它就像一座河边的城堡,扼住了密西西比河的咽喉。

这个小镇的名字叫做维克斯堡(Vicksburg)。

高地炮台对海军火炮的优势

西线的钥匙——维克斯堡

维克斯堡处于河边的一道山脊上,常住人口4500人。这个城市远不如新奥尔良和孟菲斯这样的大城市,只不过是密西西比河“高速路”的一个“休息站”。

一般来说,城市建在低处,而不是高处。因为平原上的城市可以轻松扩建,交通也更便利一些。但是,维克斯堡这个地方洪水频发。密西西比河每年冬天都会在此泛滥。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为了躲避洪水,维克斯堡就建在了一座山脊上。

维克斯堡周围是一片片滩涂。美国人管这种滩涂叫做Bayou。滩涂的土地粘稠,四处都是积水。烈日炎炎下,滩涂里又湿又热,周围还有鳄鱼出没。滩涂的水很浅,大船开不进去。茂密的原始森林布满了沼泽地,经常容易迷路。

美国典型的滩涂

我在新奥尔良滩涂拍摄的乌龟

我在新奥尔良拍摄的鳄鱼

这个环境恶劣的小镇意外地成为了北军的绊脚石。咸水海军搭载了3000名士兵,这些士兵试图用铁锹挖出一个临时河道,让船避开维克斯堡的炮击。

北军在湿热的气候里挥汗如雨地挖掘运河。不久之后,士兵们开始生病、死亡,3000人只剩下了800个。运河没挖完,河水水位下降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咸水海军害怕搁浅,于是赶紧把剩下的士兵接走,离开了维克斯堡这个人间地狱。

北军走后,南军立刻在维克斯堡构筑了更坚固的要塞。同时,南军在维克斯堡南部的哈德逊港(Port Hudson)也建立了要塞。这两个要塞为南方开出了一段250英里(402千米)的密西西比河通道。利用这个通道,德克萨斯的农产品仍然可以进入南方大部分地区。本来被切成两半的南方,又连到了一起。

站在维克斯堡的山脊上,可以看到一条水道。这条水道曾经就是密西西比河。(摄于维克斯堡战场)

1862年西线形势,南军夺回密西西比河的一小段

谁也不曾想到,地势险要的维克斯堡成为了南北争夺的焦点。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说:“维克斯堡是让南方合二为一的钉子。”林肯也说:“维克斯堡是个钥匙……不把钥匙放进兜里,战争永远不会结束。”

此时,西线的总指挥已经是格兰特。格兰特明白维克斯堡的战略意义,他率4万陆军顺铁路南下,从陆地进攻维克斯堡。同时,格兰特的好友谢尔曼让3万2千步兵登船,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这两路大军计划在维克斯堡会师,拿下这个密西西比河的钥匙。

南军没有坐视不管。就在格兰特深入南方的时候,范·多恩(Earl Van Dorn)率领3500骑兵在圣泉(Holly Spring)摧毁了格兰特的补给站。我们的老朋友福雷斯特(Nathan B. Forrest)以攻为守,在田纳西破坏了格兰特的铁路线。格兰特闻讯立即撤兵,维克斯堡只能靠谢尔曼了。

谢尔曼的补给线虽然没有问题,但他的军队也陷入了困境。在维克斯堡的郊外,谢尔曼发现被一片沼泽堵住了。沼泽只有一条细细的通道,通道的两侧全都是泥潭。

谢尔曼刚进入沼泽地,四面八方就枪炮齐鸣。南军不断从两侧朝北军射击,北军却只能在泥沼里步履蹒跚。战斗过后,北军死伤了1700人,而南军仅仅伤亡了200人。谢尔曼无奈地给格兰特报告:“我如约到达了维克斯堡,登陆,进攻,然后失败。”

这也不怨格兰特和谢尔曼。1862年到1863年这个冬天,维克斯堡降雨量高于往年,洪水涨的很高,道路断绝。如果格兰特选择在旱季进攻,结果会很不一样。

第一次进攻维克斯堡,两路皆败

既然攻不下来维克斯堡,能不能绕过去呢?密西西比河九曲十八弯,维克斯堡就在一个马蹄形的弯上。如果挖一条运河连通河道,化曲为直,船就可以抄近路通过,躲过维克斯堡。然后,北军计划在维克斯堡南面的旱地上登陆,从陆路围攻这个小镇。

格兰特计划的运河

于是,格兰特下令开挖。他先在河上建立堤坝,然后沿着计划路线挖出一道深沟。格兰特大军一到,很多黑奴逃到了北军军营里。格兰特于是解放了他们,让他们帮北军挖沟。工程难度不是很大,只有1.5英里(2.41千米)。泥土本来就泡软了,只用铁锹就能挖开。

挖了两个月后,密西西比河水突然大涨。河水一下子冲破堤坝,还在施工中的运河河道被冲毁。北军只得放弃挖沟,等待水位降低。后来北军发现,南军在维克斯堡的南部修筑了临时炮台,炮台就在北军的计划登陆地附近。这样一来,就算运河挖完了也没用,第二次攻城尝试也失败了。

运河项目失败后,格兰特又做了一次尝试。他让水军沿着维克斯堡北部的密西西比河支流逆水东进,然后登陆维克斯堡北部。如此一来,北军又可以在维克斯堡附近建立落脚点,从陆路攻城了。

北军水军于是出发,艰难地进入了密西西比河的支流。这个支流水量很小,弯弯曲曲难以通行。指挥官很自信,坚持往前走。结果,南军察觉到了北军的行踪。他们把北军前后的大树砍断,树干横在河道上,困住了北军的船队。

北军试图从支流登陆维克斯堡,被南军截断归路

谢尔曼听说了此事,连夜带兵赶到了现场。他带领士兵们,手持蜡烛,脚蹚着水,在黑暗中驱赶南军士兵。南军士兵本来已经包围了船队,看到谢尔曼大军后立即逃散了。

从最初的海军炮轰,到水陆并进,到挖运河,到走支线。北军尝试了很多方法,没有一个能把大军运送到维克斯堡的山脊上。一年过去了,维克斯堡牢牢地掌握在南军手中,北军死活拿不下这个小镇。北方的士兵们受不了南方湿热的环境,很多人病倒了,无法继续战斗。很多人劝林肯把格兰特换下来,林肯也在犹豫。他说:

“我搞不懂格兰特,他怎么那么安静?……我觉得我们应该再给他一些时间。”

孤注一掷

格兰特又有了新计划,这个计划比之前所有的都危险:他要搞一个大迂回,然后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1863年4月,维克斯堡的南军迎来了持续不断的攻击。首先,斯提尔(Frederick Steele)从北部进攻维克斯堡,但很快放弃了。几天后,水军炮舰再次开上了密西西比河,对着维克斯堡一顿乱炸,然后去了南边。一天后,1700名北军骑兵突然南下,经过维克斯堡,对南方各个种植园进行劫掠。然后,谢尔曼又派了10个团登陆维克斯堡北部,炮轰了一阵就走了。

这些攻击规模都非常小,没有一个真正威胁到维克斯堡的安危。南军守军不知道北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能一个一个地应对。

北军的一系列佯攻

就在北军一系列佯攻后,南军意外地发现:格兰特突然出现在维克斯堡东部。1万北军士兵挡在了维克斯堡和杰克逊之间,切断了维克斯堡唯一的补给线。

那么格兰特是如何做到的呢?

就在水军炮轰维克斯堡的当天夜晚,格兰特也出发了。他给陆军配备了平底船,专门用来渡过沼泽地。格兰特并没有一头扎进西边的沼泽地,而是沿着沼泽地西侧,在边缘上行军。整整一夜,格兰特的1万陆军没有被任何南军士兵发现。

格兰特暗度“难关”

天亮以后,格兰特在大湾附近和水军汇合。水军的炮舰对大湾进行了5个半小时的轰炸,但是没有造成太多伤害。格兰特于是继续向南,绕过大湾炮台,在一个叫做“难关”(Hard Time)的渡口过了河。

渡过“难关”渡口后,格兰特的后勤基本断绝了。1万大军,北边是维克斯堡,西边是南军控制的密西西比河,东部和南部都是南军的大后方。四面都是敌人,如果南军此时合拢,自己就会被围到弹尽粮绝。

格兰特回忆道:

“我现在在敌人的国土上了。一条大河和维克斯堡切断了我的后勤线。但是,我终于到了维克斯堡的河流同一侧,而且我没有在沼泽里。去年12月以来,所有的行军、劳苦、艰难、暴晒,我们忍受的一切都为了这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终于达到了。”

过了难关后,格兰特从陆地上攻下了大湾炮台。北军终于有了一个稳固的落脚点,格兰特于是往东边方向进军,打算攻下维克斯堡或者杰克逊市。

谢尔曼对这个计划很反感,他劝格兰特:我们现在已经深入敌后,没有撤退路线。如果非要打,打不赢就会全军覆没。过去,敌人迂回一年才能把我们团团围住。现在,我们主动把自己送到了敌人的包围圈。

格兰特进军路线

既然格兰特四面都是南军,南军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解释这个之前,我们先要回顾一下南军的指挥架构。

在罗伯特·李上任前,东线总指挥名叫强斯顿(Joseph E. Johnston)。强斯顿当时为了阻挡麦克莱伦进攻里士满,发动了七松之战。这一战南军没有获得胜利,强斯顿也负了伤。强斯顿养伤期间,罗伯特·李接任东线总指挥,接连击退了北军,让麦克莱伦龟缩在华盛顿。

南方总统戴维斯一看,既然罗伯特·李带兵这么厉害,就让他继续干吧。强斯顿于是被派到了西线,成了西线总指挥。我们之前说过,西线的第一个总指挥也叫做强斯顿,但是战死在了夏罗战役。所以,西线强斯顿死了,东线强斯顿变成了新的西线强斯顿。

强斯顿是个谨慎大胆的人。他不像罗伯特·李那么好战,也很少孤注一掷。强斯顿不打无准备之仗,但他一旦发现战机,立刻就会果断进攻。

被罗伯特·李抢了工作的约瑟夫·强斯顿

维克斯堡的守军指挥叫做潘伯顿(John C. Pemberton)。潘伯顿是个北方人,但是老婆是南方出生的。南北战争开打后,潘伯顿为了她老婆加入了南军。

加入南方之后,潘伯顿才发现自己的尴尬地位。他出身于北方的宾州,从来没蓄过奴,阶级成分很尴尬,不太受同事们信任。

为老婆投了南方的约翰·潘伯顿

维克斯堡战役中,潘伯顿的直接上级就是强斯顿。

强斯顿认为,既然现在格兰特陷入了南军包围,南军应该立刻收拢兵力,围歼孤军深入的北军。

他给潘伯顿发电报:

“如果格兰特过了河,立即集结兵力击溃他们。虽然你抛弃了维克斯堡,但是你能赢得胜利。”

但潘伯顿拒绝了。潘伯顿认为,西线最重要的是守住维克斯堡。如果撤出维克斯堡攻击格兰特,北军的其他部队就会趁势攻城。现在,南军占据着有利地形,千万不能被北军引诱出去。

格兰特北上的时候,未见南军一兵一卒。一周后,援军越来越多,最初的1万人变成了2万3千人。终于,格兰特在吉布森港遇到了8000守军,然后轻松击败了他们。一周后,谢尔曼的援军也来了,格兰特的军队变成了4万5千人。他们继续向北进军,眼看着就要插到维克斯堡和杰克逊市之间了。

直到这个时候,潘伯顿才恍然大悟。格兰特根本没打算来维克斯堡,而是要切断维克斯堡唯一的铁路补给线。南军如果断了粮,维克斯堡将会不攻自破。

但是一切都晚了。潘伯顿在维克斯堡的守军有3万人,格兰特现在已经有4万5千人了。北军刚刚过河的时候只有1万人,这种情况足足持续了一周。这一周的时间,潘伯顿没有向格兰特派一兵一卒,坐等着北军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格兰特迅速东进,准备攻下杰克逊市。此时,杰克逊市只驻扎了6000士兵,这里的南军根本不知道格兰特过来了多少人。一头雾水下,杰克逊市派出了3000人出城阻拦格兰特。

雷蒙德之战

3000人如何能阻挡4万5千人呢?果然,南军在杰克逊郊外的雷蒙德战败,剩余部队又撤回了城里。

强斯顿急忙坐火车赶到杰克逊市。探明情况后,强斯顿给里士满发电报:“我来得太晚了。”

几天之内,士兵和物资全部被转移走,杰克逊市成了一座空城。谢尔曼兵不血刃拿下了这个大城市,并烧毁了工厂和剩下没被搬走的物资,然后把铁轨全都撬开。

这样,维克斯堡的后勤被断,拿下它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纵火狂魔谢尔曼

潘伯顿立即召开了军事大会,商量南军下一步怎么走。潘伯顿仍然认为,离开维克斯堡太危险,主动进攻简直是自杀。但是手下的军官们不干了。

潘伯顿出生于北方,南军的将领们不信任他。格兰特过河以后,三战三捷,而潘伯顿无动于衷。维克斯堡城中的战斗情绪高涨,潘伯顿已经快要管不住手下的3万守军了。

压力之下,潘伯顿从3万人里选了2万3千人,出城寻找格兰特。

冠军山之战

此时,北军的兵力并不集中,一部分士兵仍然在雷蒙德,一部分士兵正在杰克逊市纵火。分散在各处的北军总共3万2千人,而南军集中了2万3千人。如果潘伯顿把北军各个击破,维克斯堡仍然可以守住。

就在南军开始行军不久,一辆从维克斯堡出发的火车向东行驶。北军立刻拦下了这辆列车。一番盘问之下,格兰特得知了潘伯顿的动向。于是,北军迅速集结于冠军山(Champion Hill),向西搜寻潘伯顿。

南军刚刚渡过一条小溪,就遭遇了北军突如其来的炮火。潘伯顿不知北军人数多少,仓促摆出了一条阵线。然而,这条阵线没有北军宽,南军的左翼暴露在了北军威胁之下。

冠军山战役开场

等到交火以后,南军才意识到左翼的问题。于是潘伯顿又临时调兵左转,应对北边的北军。但是南军左翼的空档实在太大,无论怎么补兵都无法挡住北军的节节胜利。

更令人头疼的是,南军现在背靠小溪,非常不好撤退。南军士兵们尝试了一次反冲锋,但是没有打破北军阵线。

南军试图填补左翼,甚至试图反冲锋,没有多大效果

很快,南军的阵线崩溃了。

每个师各奔东西,争抢着渡河。慌乱之中,其中一个师被北军切断在河东岸,只能向南逃走。因为北军的阻拦,这个师再也没能回到维克斯堡。

南军的溃退,一个师被截断归路

冠军山战役,北军大胜,南军溃逃

冠军山之战是维克斯堡战役的转折点。北军伤亡2457人,南军伤亡3840人。除此以外,南方还有一个师没有回到维克斯堡。

冠军山战役后,格兰特继续追赶潘伯顿。潘伯顿一路撤退,把身后的桥梁烧毁。格兰特行军其疾如风,俘虏了1700名南军溃兵。看到桥梁烧毁,格兰特派人砍树拆屋,连夜把木桥修好了。北军为了更快过河,还自带了一座浮桥。第二天早晨,2万北军顺利渡河,直逼维克斯堡。

短短18天,北军渡过了密西西比河,夺取了杰克逊市,切断了维克斯堡的补给,在城外战胜了潘伯顿。

南军的西线统帅强斯顿开始失去信心。他告诉潘伯顿,维克斯堡不要再守了,一切都结束了。他给向潘伯顿下令:

“不能既失了地,又折了兵。我们必须尽可能保住军队。如果不算太晚的话,赶紧撤离维克斯堡及其周边堡垒,向东北方向撤军。”

外围的强斯顿已经放弃希望

潘伯顿于是再次开了个会,让手下的军官讨论对策。南军上下一致认为:如此撤军,南军的士气就崩溃了。维克斯堡是个天险,南军仍然可以做最后的一搏。

维克斯堡之围

维克斯堡是一道9英里(14.5千米)的弧形山脊,山脊的两头有河流保护。这是一道天然的堡垒。山脊上南军居高临下,山脊下遍地是滩涂,难以行走。山脊非常陡峭,就算是手脚并用也爬不上去。

从1862年开始,南军在这里修建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山脊前,南军建造了20英尺(6米厚)的矮墙。矮墙的前面,还挖了深深的壕沟。在山脊周围,南军故意砍掉了一圈树林。北军无法利用树林躲避维克斯堡的炮火。山脊上一共115门大炮,其中31门是攻城用的大口径炮。山脊的背后,南军利用反斜面构筑了一道战壕,甚至还挖出了山洞躲避从天而降的炮弹。

围城开始的时候,南军守军有足足3万1千人,北军有5万人。

维克斯堡之围

维克斯堡防线截面示意图

格兰特到达维克斯堡城外的时候,决定先发动一次进攻。南军刚刚战败,士气低落。城内防御准备不足,此时进攻正是最好的机会。

格兰特于是命令谢尔曼集中兵力,对着防线的一个薄弱点定向突破。结果一天的进攻让北军战死了157人,777人受伤。南军的损失微乎其微,只有8人战死,62人受伤。

格兰特和谢尔曼开始总结经验:进攻失败是因为壕沟太深,滩涂太多,士兵难以行走。山脊很陡,需要准备额外的梯子。此外,单点突破不是好办法。就算突破了防线的一个点,防线的其他地方立即可以把缺口填上。单点突破的话,北军无法发挥兵力和火力优势。

两天后,格兰特决定再次进攻。这一次,北军把周围的房子拆了,做成木板、浮桥、梯子。冲锋之前,先用火炮狂轰滥炸,然后所有战线同时进攻,多点突破。

进攻的第一梯队是150名工程兵。他们把滩涂铺上木板,在壕沟上铺设浮桥,把梯子架上山脊。第二梯队就是冲锋的士兵。他们踩过滩涂,翻过矮墙,爬上梯子。

就在北军爬梯子的时候,南军从山洞里跑出来,开始反击。他们向北军投掷手榴弹,手榴弹很容易滚到山下,杀死壕沟里的北军士兵。北军的士兵们一边冲锋,一边用手榴弹还击。谢尔曼身先士卒,亲自往山脊上扔弹。

北军两次在山脊上插上国旗,但是两次都被击退。到了下午两点,北军死伤已经达到了3200人。谢尔曼不得不下令撤军。第二次进攻也失败了。

谢尔曼亲自投掷手榴弹

南北战争时期的手榴弹

北军又开始总结经验教训。东边的火力这么猛,西面是不是更薄弱呢?维克斯堡的西面是密西西比河,或许可以让海军来帮忙。

5天后,北军水师派出了辛辛那提号炮艇。炮艇外部由圆木、干草和铁板包裹,用来防护南军火炮打击。辛辛那提号慢慢驶向维克斯堡,刚开战就被猛烈的炮火覆盖了。南军士兵们推出了攻城大炮,有组织地向海军还击。一发炮弹击中了船帮,一发击中了船舵,一发击穿了船底。辛辛那提号很快就被击沉了。

为了配合辛辛那提号的炮击,谢尔曼在陆地上也发动了冲锋。但随着辛辛那提号的沉没,谢尔曼的冲锋也失败了。

辛辛那提号被维克斯堡守军击沉

击沉辛辛那提号的大炮

我身边是保存至今的南军大炮(摄于维克斯堡战场)

北军这下真没办法了。既然不能正面攻下,只能慢慢围城。

北军沿着维克斯堡挖了一道平行的壕沟,设置了炮台、射击口、交通壕。平行的战壕挖好后,士兵们一点一点再向维克斯堡的方向挖去。士兵们挖沟的时候,一直有炮兵轰炸维克斯堡。而维克斯堡的守军不敢还击。

为什么不敢还击呢?因为南军弹药不够用。

自从谢尔曼烧毁杰克逊市后,维克斯堡唯一的补给线被断绝了。城里只有之前储备的炮弹,打完了就没有了。潘伯顿下令,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开枪,不许开炮。

结果南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北军一点一点地用堑壕接近自己,不敢浪费子弹和炮弹。北军包围越来越近,一名南军士兵感叹道:“就连一只猫也钻不出去。”

与此相比,北军就奢侈多了。维克斯堡的外围已经全部肃清,北军的后勤没有丝毫威胁。最开始,北军只有数量不多的野战炮。对南军的伤害不大。后来,源源不断的炮弹运送过来,攻城炮越来越多。北军炮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吃饭时候休息一下,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打炮。维克斯堡围城的时候,3200名南军士兵被火炮打死打伤。与此相比,北军的伤亡微乎其微。

除了打炮以外,北军还试图炸山。

北军士兵们挖了一个地道,然后在里面塞了2200磅(998千克)火药。南军听到地底下叮叮咣咣,响声不断,猜到了敌人的计划。火药爆炸的时候,南军的防线被炸出一个大坑。大坑直径40英尺(12米),深度12英尺(3.7米)。炸出大坑后,北军开始冲锋。然而南军早有准备,他们躲在掩体后,朝坑里的北军射击。

北军的进攻最终失败了。他们虽然没有改变历史,但的确改变了地理。

这种战法我们管它叫“土飞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都在用。直到今天的叙利亚,土飞机还在被广泛使用。关于南北战争的土飞机,后面还有一次更大的,我们等到彼得斯堡战役再细讲。

叙利亚战场的土飞机

就在北军改变地理的时候,南军有没有救援行动呢?

强斯顿从杰克逊市撤走后,开始征召新的士兵,试图解救维克斯堡之围。但是,罗伯特·李开始北伐宾州,大量士兵被调到了东线。最后,强斯顿只招到了3万1千人。

南方的战争部长西顿(James A. Seddon)对救援很有信心,他告诉强斯顿:

“整个南方都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了。我相信你一定有所作为,绝不会坐视维克斯堡不管。”

强斯顿派兵侦察了格兰特的外围防线。他发现维克斯堡外的桥梁被北军把守的死死的,于是停止进军。维克斯堡围城期间,强斯顿没有对格兰特做任何干预。真正做到了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一个月后,维克斯堡的补给渐渐跟不上了。士兵们没有饼干吃,只能用花生和棒子面做饼吃。粗粮难以下咽,士兵们评价这种饼“跟橡胶一样”,“比牛皮还难吃”。城里的居民也跟着士兵们受苦。他们没饭吃,没有房子住。北军的炮火覆盖了整个城镇,没有几栋房子完好无损。居民们没办法,只能在山里挖窑洞。

住着小窑洞,嚼着窝窝头。一个多月的围城,让密西西比市民变成了陕北老农。

现代人复原的维克斯堡窑洞(摄于维克斯堡博物馆)

得知强斯顿停止进军后,潘伯顿也没有坚守的信心了。他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给手下指明了两条路:要么突围,要么投降。

军官们大部分同意投降。经过了47天的围城,南军缺少绷带、食品、子弹、枪炮。最初的3万1千人里,1万人生病或者受伤。外面北军已经挖好了一层又一层战壕,现在突围无异于自杀。

潘伯顿仍然在犹豫。当天,他在家门口捡到了一封匿名信,上面写道:

“我们的食品供应已经不够了。每天只有一块饼干,几粒猪肉。我们都饿得灵魂出窍了,没法承受守城的艰难。如果你不能喂饱我们,你最好让我们投降吧!”

潘伯顿终于破防了。他亲自去见了格兰特,商议如何投降。

格兰特一如既往,坚持南军无条件投降。但是潘伯顿一再拒绝,不愿意让士兵们成为俘虏。最后,格兰特妥协了。毕竟背后还有强斯顿,格兰特有点担心南军前来救援。格兰特表示:守军必须放下武器,然后自行撤离维克斯堡。

格兰特和潘伯顿商议投降条件

南军撤走的时候,格兰特禁止士兵们欢呼。战争还没结束,北军需要照顾一下南军的脸面。

维克斯堡之围是西线最漫长的围城战。距离水军第一次攻击维克斯堡,已经过去了14个月。距离格兰特第一次进军维克斯堡,已经过去了7个月。距离格兰特开始围城,过去了47天。

维克斯堡投降后,南边的哈德逊港也投降了。从此,北军完全掌控了密西西比河,南方被切成了两段。蟒蛇计划至此全面成功。

维克斯堡在7月4日投降,正好是美国的独立日(国庆节)。就在前一天,米德击退了皮克特冲锋,赢得了葛底斯堡的胜利。东西两线的全面告捷,标志着南方灭亡的开始。

北方最开始的蟒蛇计划:封锁海岸线,控制密西西比河。

1863年7月4日,美国最难忘的一次国庆节。

对于南方人来说,这个国庆节是苦涩的。就连最坚定的蓄奴主义者们,也意识到败局已定了。南方政客戈加斯(Josiah Gorgas)在日记中写到:

“一个又一个灾难纷沓而来。短短一个月前,我们显然要胜利了。罗伯特·李攻入宾州,兵锋直指哈里斯堡,费城都受到了威胁。维克斯堡藐视北军,笑看格兰特的一次次尝试。”

“一切都是光明的。过去多么光明,现在就多么阴暗。罗伯特·李兵败葛底斯堡……维克斯堡和哈德逊港双双沦陷,3万5千士兵投降,4万5千杆枪被敌人缴获。”

“昨天,我们还在胜利之巅;今日,我们濒临毁灭。南方的邦联正在踉踉跄跄地走向灭亡。”

场外的观众朋友们出现了一些失望或者愤怒的情绪

西线战场本应就这样结束了,但北军在一个不起眼的城市绊住了脚。

这个城市叫做查塔努加。

东西两线大捷后两个月,北军又双叒叕经历了一次大败仗。之后的两个月里,西线北军龟缩在查塔努加,一步也不敢向南走。

那么,北军为什么要攻击查塔努加呢?他们最后获得胜利了吗?

参考资料

[1]The Civil War, A Visual History, Smithsonian, DK

[2]The West Point History of the Civil War,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3]Atlas of the Civil War,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Tactics and Terrain of Battle, National Geographic

[4]The Campaign for Vicksburg, George Skoch, National Park Service

[5]Vicksburg, National Military Park Handbook, National Park Service

[6]Vicksburg Battle Facts and Summary, American Battlefield Trust, https://www.battlefields.org/learn/civil-war/battles/vicksburg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