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经是什么意思,经书道德经

2025-02-15 最新 评论 阅读

 

经字的金文

经,汉字常用字(一级字),读作jīng或jìng,形声字,最早见于西周晚期金文《说文》:“经,织也。”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引申有治理,纺织,经营,上吊和遵循等意思。

金文像绷在织布机上的三条直线,是古人织布机不变的基本形式,后左旁加上“糸”,明白地表示织的是丝。

最后我们再看看《道德经》中的“经”是什么意思?

根本准则、恒常真理:《道德经》是一部探讨宇宙万物根本规律、道德准则以及人类行为规范的著作。这里的 “经” 代表着书中所阐述的道理是一种具有普适性、恒常性的准则,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它所讲述的 “道” 和 “德” 的运行规律以及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理解人生、指导行为的根本依据。经典、典范之作:“经” 也表示经典、权威性的著作。《道德经》被誉为 “万经之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使其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所以用 “经” 字来强调它的权威性和典范性。路径、途径:“经” 还有路径、途径的意思,意味着《道德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通向智慧、理解人生、实现内心平静和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途径。读者通过学习和领悟《道德经》中的道理,可以找到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

什么样的书籍才能称为经?顺便延伸出今天的话题,说文解字:经、传、典、籍

首先,“经”通常被理解为具有较高层级或重要性的书籍,如古代的经文、经典著作等。从字形来看,“经”字中间有竖线,象征着织布时的经线,寓意着稳定、不变的真理或文化。因此,“经”强调的是不变的事迹或永恒的真理,是世界各民族在精神营养和后天智识层面上的教育范本。如《道德经》,《易经》,《金刚经》等

传,汉字一级字,读作chuán或zhuàn,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传递、传送。引申指传授,留传之意。以上义读作chuán。当读作zhuàn时,有驿站、驿舍,记载历史事件或个人事迹的文字,文学作品或解释经文的著作等义。

典(拼音:diǎ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着竹简的样子,本义是指有典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典籍的内容是要人们信奉遵守的,因此引申为常道、准则,进而引申出制度、法律义,又引申为礼节、仪式和典礼。由典籍本义还引申出典故、故事、典雅、古朴等义。由准则义引申出动词主持、掌管义,也引申出抵押、典当(dàng)义。

“典”则注重反映历史前人在大智慧情况下产生的一些文字记录,基本上都是一些知识层面的内容,而不是文化层面的。在古代,“典”还指作为依据的书籍,类似于现代的字典、词典,具有标准的含义。

形声字。从竹,耤声。汉隶所从之“竹”或讹为从“艹”,或进而讹为从“艸”作,而与“艸”部之“藉” (义为狼藉)字相混。故文献中常用“藉”为“籍”。“籍”之本义为古代登记赋税、户口等的档案簿书,相当于现代的登记册、户口簿之类。《说文》:“籍,簿书也。”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