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民日益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

2025-02-15 最新 评论 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如何认识和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需求性质来看,人类需要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需要。物质生活需要是人民生活生产最基本的需要,需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保障人民生活需求,在保证基本生产生活要求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让人们群众获得舒适的物质享受。而是精神文化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就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准确了解人民需求,从而更精准更细化具体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性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开始更多追求精神需要,比如期盼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娱乐生活等等。这既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作为林业人,要深刻认识到林业机制改革的症结,人民群众目前需要的不仅仅是原始的森林环境,更希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森林栖息地,以往的林业政策已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要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森林资源有效利用,增强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切实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