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极端个人主义例子

2025-02-13 最新 评论 阅读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意思是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 原指杨朱的极端自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历史上这样的人有很多,王戎就是其中之一。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人。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侯,人称王安丰。他出身魏晋高门士族琅邪王氏,是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凉州刺史王浑之子,与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年少的一位。

王戎,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自幼聪慧,很有才华,而且胆识过人。

王戎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年举行庙会,仆人带着他到宣武场看表演,不知道怎么回事,关在笼子里的猛兽突然发狂,一个劲儿地咆哮,还用身体猛烈地撞击木笼,木笼被撞得咔咔作响,好像马上就会散架一样。

原本看热闹的人当即吓得屁滚尿流,一个个落荒而逃。王戎家的仆人也被吓破了胆,慌不择路地丢下王戎,一个人跑了。

其他的小孩早就被吓得哭爹喊娘,吵得不行。唯独王戎不哭不闹,神色自若,像个没事人一样自顾自地玩耍。

所有人都说他是个“奇童”,必定飞黄腾达,富贵无比。

位高权重,非常富有

王戎也不负众望,年纪轻轻就到吏部任职,担任过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等职务,公元276年出任荆州刺史,公元278年,改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一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官至越来越大。

到公元302年,王戎已经官至司徒,可谓是身居要职。但是,实际情况是东海王司马越把持朝政。王戎虽然身份显赫,却没有话语权。

王戎认为天下将乱,虽然总理三司之权,却把政事交给僚属办理,自己时常骑着小马出门游历,结交天下名士,成为竹林七贤之一。

但是,《世说新语》上记载,就是这么一个身份显赫的人,却是一个“一毛不拔”,极端自私和吝啬的人。

王戎是个一毛不拔的人

有一年王戎的侄子结婚,王戎思前想后,最后仅仅送了一件单衣。一般人送了就送了呗,可王戎送完之后又后悔了,好几天茶不思饭不想,吃不好睡不好,最后又厚着脸皮要回来了,你说,这算什么事呀!

对“外人”吝啬也就罢了,他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算计。

他的女儿嫁人时,他不但不给嫁妆,操办婚事的费用也一并算在女儿头上,等于女儿嫁人,不但没有捞到好处,还倒欠了他几万钱。

更可恶的是,女儿婚后好不容易回娘家一趟,王戎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好脸色,直到女儿把钱还了,他才又喜笑颜开,像捡到钱似的。

家中的李树结的李子舍不得吃,拿去卖,还要去掉果核

对钱财吝啬也就罢了,大不了不和他有钱财上的瓜葛,不来往就算了。可他对别的东西一样吝啬。

他家里有一棵很好的李树,结出来的李子又大又甜、汁液饱满,每年丰收的李子,王戎自己舍不得吃就算了,还不允许家人吃,并且命令下人全部摘了拿到集市上去卖。你说这种人抠到什么程度,这点儿李子能卖几个钱。更离谱的是,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干脆命令下人卖之前先把果核全部取出来。你说这种人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到什么程度。

要我说,遇到这种“一毛不拔”的人,干脆别做“朋友”了,直接离远一点得了!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辞典》《孟子·尽心上》《全历史·王戎》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