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作者:慎独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翻开历史,我们会查到日本投降日是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也被当作二战结束的日子。但并不是所有日军都在这一天放下了武器,有不少顽固的日军仍然在抵抗。当然,其中大部分都被消灭。不过有一个地方的日军可谓死硬,在日本投降后居然还抵抗了半个月才被消灭,而且还是面对强大的苏联红军。
这场被称为“二战最后一战”的战役,史称东宁要塞战役。东宁要塞,是当年日本为防备苏联修建的大型要塞,被称为远东第一要塞,坐落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东林镇。其正面宽110公里,纵深50公里。当时东宁镇人口不过35000人,而日本关东军驻军最多时达到13万人。
东宁要塞的规模超乎想象,仅军用公路就有将近2000公里,飞机场10座,400多个仓库,以及超过400公里的专用铁路。甚至还有一座专用的发电厂,俨然是一座巨大的军事城市。
这么大的要塞是谁建的呢?如果是日本人自己建造的话,几十万关东军啥也不用干了,全都去搬砖也建不完。据被俘日军回忆,自1935年东宁要塞开工以来,日本人强征附近农民以及抓获的俘虏,总人数达17万人之多。这些劳工工作环境极为恶劣,缺衣少穿,得了病也没人救治,每天都有人死去。目前挖掘出来的遗骸有1万具左右,其余16万人下落不明。
由于地处中苏边境,人口稀少,生活极为艰苦,东宁要塞里还设有慰安所,里面有自愿来劳军的日本“慰安妇”,当然更多的是被强行掳来的中国妇女。日本人在这里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东宁要塞驻军最多的时候,有关东军3个师团,大约13万人。但是随着关内战事的紧张加上太平洋上的不断失利,关东军也不断被调走。至1945年8月,东宁要塞只剩下日军132旅团的783大队,还不到2000人。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9日零时,麦列茨科夫元帅的远东第一方面军三面围攻东宁要塞,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苏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然而,由于东宁要塞过于坚固,苏军一时还无法突破日军防线,使得部分日军得以逃脱。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东宁要塞的无线电坏了,里面的日军没听到投降的消息。苏军劝降时,日军还认为这是苏军在忽悠,遂继续顽抗。而苏军也集中更多的火力继续围攻,此时日军占据的仅剩勋山要塞,里面有将近1000人。
残余日军相当顽强,苏军动用了最强大的火力仍难以攻克要塞,1米厚的水泥工事被掀开,可就是无法消灭里面的日军。在攻击中,苏军动用所有轰炸机和大炮,还运来了大杀器喀秋莎火箭炮。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苏军侦察兵冒死突进中,将炸药置入日军工事,一声巨响,残肢断臂飞天、坠地。
战至8月30日,苏军将一名已投降的日军军官放进要塞内,里面的日军这才相信日本真的投降了,同意向苏军缴械。至次,东宁战役宣告结束。
虽然在这次战役中,苏军伤亡不过千人左右,但是东宁要塞的坚固程度让苏军印象深刻。很多工事在承受无数轰炸后依旧坚挺,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工事的建筑质量。仅仅2000人就给苏军制造了这么多麻烦,倘若是全盛时期的13万关东军,要想拿下东宁要塞,苏军怕是要血流成河。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军中有一支特殊部队,这支部队被称作“中国旅”,基本由原东北抗联的成员组成。在“九一八”之后,东北各地开始组建义勇军,无论是原东北军还是土匪绺子,在抗日的大旗下团结起来,给日伪军沉重打击。
然而,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关东军对东北的义勇军以及日后的东北抗联绞杀力度逐渐增大。最多时出动了70万关东军以及20万伪军围剿抗联。1940年,周保中与苏军达成协议,东北抗联开始向苏联转移。
在苏联,东北抗联被编为远东独立88旅,大约1500人,在苏联他们接受了全面的训练。自1945年7月起部分人员被空投至中国,进行秘密行动,其余人员在苏军出兵后也跟着返回中国。
中国旅参加了苏军对关东军的大小战斗,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摧毁日军虎头要塞的亚洲第一炮,口径410毫米的“丸一大炮”。还有部分人员参加了对东宁要塞的战斗。这些中国旅的同志在白山黑水打响了反击日寇的第一枪,而在东宁要塞,他们又参加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可谓意义非凡。亲手从敌寇中解放自己的国土,洗刷东北被侵占14年的屈辱,我想这些战士心中一定是大快人心的感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