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错了,“自由化市场”解决不了农业问题!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当前,西方金融危机象龙卷风一样袭来,给了 “自由化市场”叫卖者一记响亮耳光。可惜他们不由此去反思“自由化”理论的腐烂根子,却反而又把这种妖法对住了农业!这下子可算叫世人开了眼,看到什么是“顽固不化”的正宗品色!他们嚷着“只有自由化市场才能解决农业问题”,其中 “经济人”理论的贩卖者中央党校王东京也急不可耐地出来指点:“粮食作为商品,价格原本就应随行就市”、“放开粮价”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先生们稍清醒点吧:如果说“自由化市场”会葬送经济发展,那么它对农业就更是毁灭性灾难!  

  

   这些人心里不会不知道,“纯”市场经济既有激发活力、竞争开发、营运灵活和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等等优点,又有盲目自发性、滞后性、局限性、易于注重自利近利而忽视公益远益、滋生不正当商业行为乃至导致危机等等弊病;事实上除在初级发展阶段和局部外,在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化市场”,而是实行着不同程度限制和控管,如执行一定的法律、政令、标准、规范、管理等等;尽管美欧一些人大力向别国推销“自由化经济”,而他们在国内搞的并不是真正“自由化”。中国的“自由派”不知道拧住了哪根筋,装着不知道这些情况,卖力卖命地鼓吹“自由化”,恐怕不仅仅是认识能力问题,至少也是得了极重的“崇西症”。治疗“自由派”顽症很难,权且等待时日,最重要的是不能让社会上下上了他们的当,再来折腾农业!  

  

   我们要看清楚农业的一些基本性质。溯览历史原本、眺望(可预期的)长远将来,人类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循从于而绝不能逾越三条“铁的”根本规律:第一,地球生物圈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整体,所有生命都要以绿色植物为主的“自养”生物利用太阳能(极少数其它化学能)合成的有机物作为“生命能源”(以碳水化合物为代表)和“生命质源”(以蛋白质为代表),以取得生命可利用的能量和构建机体的材料,这是整个生物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人类又同时又遵从着一个更特殊的规律,即只能利用α-葡萄糖及其衍生物(而不能利用β-葡萄糖及其衍生物如纤维素)作为生命能源,对生命质源的摄取也有特殊的要求(因为人体本身不能制造许多“必要氨基酸”和特定的生命物质),这些生命能源和生命质源的终极是植物;第三,人类的生存离开生态系统也不能生存于恶劣生态环境中。这就决定了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产业、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没有别的选择!。  

  

   人类为取得生命能源和生命质源,在发展历程中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从觅食、狩猎、采集方式找到并步入以种植为基础的农业途径,从而使自身生活由被动、不稳定乃至充满危险的状态走上一个主动、稳定、安全的“生存平台”。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正是农业发展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程度,才保证了人们有可能发展其它各项事业(其它方面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农业的进步)。这是人们必须正视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正是中国古代对农业地位的朴素概括。整个生态系统是保证人类生存的“无名英雄”,农业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破坏了它或离开了它,人类就成了“污水之鱼”或“无水之鱼”!  

  

   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基础性和弱质性,二者并存。基础性是说:农业系民生产业(生存产业)、生态产业、初级原料产业或“资源生产产业”:弱质性是说:价格与价值严重倒挂、高风险、可增量性幅度小速度低、生产周期长。  

  

  农业的基础性在于它对人类有着的巨大功效和它与高科技结合后的极大潜能:第一,在长远时期内主要农产品对人类生存是不可缺少和不可取代的,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业的发展也承担着很大的份量;第二,“大农业”另一巨大效用是生态功能,它是最大的碳素转化系统和制氧系统(按碳水化合物计算生产1吨干物质就可吸收1.466吨二氧化碳、放出1.066吨氧气)、重要元素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气候调节系统、防沙漠化系统;第三,农副产品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部分,农业是最大的太阳能转换系统和储能系统,不仅提供生命能源,而且可提供相当份量的生活生产能源(潜力空间很大);第四,农业可提供大量多种工业原料,有可能成为有机化工的替代资源;第五,农业是安排就业的重要领域,中国和重大发展中国家没有条件也不应该生搬西方模式、走它们的老路,而应当根据自身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借鉴世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探索和设计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可考虑安排20-30%的人口从事农业及相关生产。  

  

   再看看农业的弱质性。综观近代的经济发展,事实上农业被边缘化。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而且在相当长的的时期内仍具有一定活力。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造成许多负效应(负价值)。仅就“纯经济”层面说,它在造就了一个工业生产力“彪形大汉”和现代“阔人”生活“天堂”的同时,带来两种积痼一种畸形:“暴食症”(过量消耗资源)、“泄污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肢体畸形”(工业“腿”粗壮、农业“腿”细弱)。现在世界的继续发展轮到解决这个大问题的时候了,我国应依据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走中国特色发展农业之路,对全世界发展农业的示范。  

  

   农业在市场中处于弱势的主要原因在于:1)农业的生态效益难以以市场机制获得回,中国仅粮食作物每年约吸纳二氧化碳17.6亿吨(如没有这种吸纳就等于工业二氧化碳量排放量增加60%)、制氧12.8亿吨,生态功能是人人可以自然享受的公益,不需要到市场花钱去买,农业的生态功能是“开放”的,难以用市场机制来衡量也难以自动获得补偿,基本是“白尽义务”;2)农业产品虽是人们的不可替代的生活资料,但是与工业多数主要原料相比,要么能量密度低,在科技没有突破之前不能充当工业和高消费式生活的能源,要么高性能 “潜质”含量低,难以成为“赚大钱”的原材料,而具有稍大得利空间的畜产品、纤维产品、木制品等方面的利润也被“加工业”拿走。换句话说,农业的“危机边际”(或“临界限”)与 “利润边际”(或“临界限”)之间的空间极为狭窄,农业就在这个狭小空间里挣扎地生存和缓慢发展,因而被边缘化;3)增量空间和速度严重受限,不能象工业那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量产品;4)农业的生产周期和过程决定于相关生物的生理周期及特点,每个生物个体就是一个自主运行的小“生化工厂”,因而可控性低、生产周期较长,不可“拔苗助长”;5)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极大,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破坏,诸如气象灾害、病虫害、污染毒害、药害等等,农业产品都是有机物质,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其本身的化学稳定性差,保存期短,因而生产及产品均不稳定、风险大;6)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目标生物的生理过程)各自相对独立,生产过程基本上在不超越生物生理和人体生理要求条件下进行,不象多数工业生产那样需要高压、高温、强力、严格精度等条件和特殊设施,劳动操作相对简单,且大量观察伺作性劳动(或“监护性”劳动)被忽略,所以农业劳动被长期视为“技术含量”低的“低值”劳动,农产品的价格难以靠“纯市场机制”提上去;7)分布面域广,产值/面积密度低,难以象工业那样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生产出大量而高价的产品;8)几个先发展的西方大国土地较为宽裕,如美国人均耕地为世界人均的2.7倍、为中国人均6.7倍,它们粮食等农产品达到自给很容易(美国甚至防止粮食过剩给休耕以特别补贴),而后起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可以高价的工业品换得(买到)低价的农产品,对它们来说大力发展农业“不合算”;9)粮食领域在很多国家是投机倒把活跃、扰乱民生和控制经济欠发达国家的领域。由于这些原因,致使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形成价格价值倒挂,西方国家也都实施着粮食补贴;全世界的农业发展都严重滞后;同时由于农民收入低、教育程度低,常被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歧视,因而被视为廉价劳动力。  

  

   我国的农业取得巨大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缺少可借鉴的经验,在“两只手”协调运用的把握上难免有所失当,因而也积聚下不少潜在问题。单拿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再说,不少地方就存在过度市场化问题,以致一些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瘫痪、变性乃至垮掉,一个顺口溜这样勾画:“公益高,投入少;推下海,支架倒;缺主体,靠弱老;唱独戏,不配套;成果大,效益小”。可见单纯依靠市场不能解决农业问题,更不用说“自由化市场”了。  

  

   总之,全国人们一定要坚决拒绝和摒弃那些变换着花样的“自由化市场”一类毒药,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集中精力把农业办好。  

标签:农业   发展   生产   生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