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中国正在操纵其本币汇率”的经济学理论思考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关于“中国正在操纵其本币汇率”的经济学理论思考  

  

  ——答中国为什么“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雷建炎 

  

  2009年1月23日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财长人选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在答复美国国会参议员质询时表示:  

  

  奥巴马总统认为,中国正在操纵其本币汇率,这也是各界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美国将积极地通过所有能够动用的外交途径,寻求让中国在汇率方面做出改变。  

  

  美国新财政部长盖特纳的表态引爆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再次喧嚣”。  

  

  信奉美国“当代西方经济学”,坚持“经济增长速度=投资+消费+出口”的中国“经济学家”摇身一变,以“反美斗士”身份发表谈话或撰文反击:“美国政策失误及监管不力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美国将自身问题归咎于中国及其他贸易顺差国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中国“经济学家”继续鼓动“抵制人民币升值压力”,荒谬绝伦。  

  

  一个国家能够“操纵其本币汇率”或者说“用行政性办法”规定其汇率,意味着该国强盛,标志着该国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非同一般的经济实力。  

  

  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骄傲地说: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改革,努力实现世界大同,尽量采用世界通用的度量衡标准。例如,在记时上,中国选择了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即采用阳历;在计量长度上,将中国的寸、尺、丈等“操纵”为国际通用的毫米、厘米、米;在计量面积上,将中国的分、亩、平方尺、平方丈等“操纵”为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公里;在计量体积上,将中国的升、斗、担等“操纵”为毫升、立升、立方米;在计量重量上,将中国的钱、两、斤等“操纵”为克、公斤、吨;在计量商品价值上,将中国人民币同美元的汇率“操纵”为1.2 :1。  

  

  汇率属于经济学的最基本知识 。  

  

  汇率是不同货币即不同商品价值计量尺度的换算比率。  

  

  在各国人民的交往中,“真正主要的是货币的地位。”一个国家货币汇率定位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反映出该国经济学的学术水准,更关系着该国人民的人格与尊严。  

  

  究竟以什么为标准来“操纵”中国人民币同其他国家(地区)货币的汇率呢?  

  

  中国古代伟大经济学家管子(?-前645年)指出:  

  

  “粟重黄金轻,黄金重而粟轻,两者不衡立。故善者重粟之贾(价)。” [2]  

  

  西方现代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英国伟大经济学家配第(1623-1687)说:  

  

  “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天的食物,而不是一天的劳动,乃是衡量价值的共同尺度。” [3]  

  

  民以食为天。人民币同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韩元等形形色色外币的汇率,根据它们在各自国家(地区)市场上所能购买的基本食物量来计算和认定。  

  

  2004年3月15日,《解放军》第11版上筱青的《在瑞士被“宰”的深思》文章中说:  

  

  “欧洲物价高,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但是高到令人觉得是被狠狠宰了一刀,也是不多见的。我们在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就尝到了挨一刀的滋味。那天晚上我们到一家中国人开的中餐馆就餐,大家说今天我们节约点开支,吃碗清汤面算了。女老板还挺照顾,在每人碗里多加了两片青菜叶子。买单前大家猜测,今天这碗面顶多5欧元(合人民币50元)。没想到一看账单:乖乖,15欧元(合人民币150元)!顿时把我们惊得目瞪口呆,这不是讹人吗!谁知女老板淡淡地说:‘在瑞士就这个价。’  

  

  从瑞士挨宰,到所到各国的耳闻目睹,我们真实地体味到了中西物价的差异。怪不得事先许多朋友告诫我,到欧洲别随便买东西,一是国外有的我们国内都有;二是那里的东西太贵。实践证明,你要是带着国内消费的物价观念到国外购物,你会到处碰壁不说,还会产生无谓的自卑感。那么,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资收入、消费水平上究竟有多大差别?为此,我有意进行了专题调查。  

  

  除了自己直接到市场上考察外,我还特意委托一位德国朋友就目前德国市场一般生活品及个人每月消费开支作了调查,具体是:  

  

  猪肉每公斤5-7欧元;西红柿1.50-3.20欧元;大白菜2欧元;大米1.60欧元;面粉0.70欧元。  

  

  据统计,德国人均月收入约2500欧元,每月缴税、房租、食品、水、电、汽车等开支2000多欧元。大约每月节余400欧元。  

  

  按说德国的物价和消费水平在欧洲不是最高的,瑞士、英国更是高得惊人。一位在瑞士工作的华裔人士告诉我们:瑞士是典型的高收入、高消费的国家,食品类大都靠进口,所以价格高得离谱。比如一斤西红柿要10瑞郎(1瑞郎约人民币7元);一斤小白菜8瑞郎。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不妨算一下自己的消费水平。以一个每月收入3000元的北京人为例:除去房租费、税收、水电费和其他日常生活开支所用,每月最少剩余1000元。当然这个例子不一定恰当,算法也不一定科学。但就目前我们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实际生活水平而言,并不比欧洲国家差多少。我们不能单纯从工资单的数字上去和发达国家比,而应该从整体国情、从客观角度、从货币实际价值上去比较。一个简单明了的对比就是,在欧洲一欧元买的东西,相当于在国内一元人民币买的东西。  

  

  这样看来,过去那种比人家差距悬殊的感觉就会荡然无存。”  

  

  筱青举的例子十分恰当,算法也同中国古代伟大经济学家管子、西方现代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的经济学理论不谋而合。他的这篇文章能够代表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学术水准,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学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刻骨铭心的经典教材。  

  

  既然“在欧洲一欧元买的东西,相当于在国内一元人民币买的东西”,那么,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就理所当然视为1元人民币 / 1欧元。如果真要寻找“可以精确地计算”、“能根据某种计算的结果进行调整”的“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并不“繁杂难论”。  

  

  现在中国市场上普通晚稻米每公斤约3.20元人民币,在德国大米每公斤1.60欧元,所以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不应超过:  

  

  3.20人民币/1.60欧元 = 2.0元人民币/1欧元。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中国“经济学家”为了“经济增长速度=投资+消费+出口”,不断提出贬值人民币。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所“操纵”的6.8元人民币/1美元、9.0元人民币/1欧元、10元人民币/1英镑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正是由于掌握着管理制度大权的中国“经济学家”对经济学一窍不通,不明白汇率的科学定义及“计算模式”,折腾人民币不断贬值,将人民币汇率“操纵”掉进了地下深渊。因此,中国公民、企业出国购物,才会“惊得目瞪口呆”、“令人觉得是被狠狠宰了一刀”,不得不产生“无谓的自卑感”,不得不“别随便买东西”。与此同时,也令外国政府官员、经济学者面面相觑,不断“再次喧嚣”。  

  

  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站起来了。可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投资+消费+出口”的中国“经济学家”通过不断贬值人民币,又迫使中国人民、中国企业不由分说趴下去,重新成为被人耻笑的“东亚病夫”,被人侮辱的没有经济头脑的人间异类、“弱势群体”。  

  

  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1772-1823)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七章论对外贸易中理直气壮地说:  

  

  “如果在英国兑付的100镑汇票在法国或西班牙所能购买的货物数量和在汉堡兑付的100镑相等,那么英国和汉堡之间的汇兑就是平价。如果在英国兑付的130镑汇票所能够得的东西不多于在汉堡兑付的100镑汇票,那么汇兑便对英国发生了30%的不利差价。  

  

  把成色十足的130英国金镑运往汉堡,即使要费5镑,我在汉堡仍然会有125镑;除非我的金钱并非成色十足,否则我怎么会同意用130镑去购买一张在汉堡只能得到100镑的汇票呢?——除非是这种金镑已经耗损,内在价值已经减低到汉堡的金镑以下,费去5镑送到那里实际只能卖100镑。如果是成色十足的金镑,没有人能否认我的130镑将在汉堡得到125镑。  

  

  其实一切商业,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实质上都是物物交换。”[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许多经济学者痛心疾首“人民币汇率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信用与尊严”、“中国出口商品没有定价话语权”、“中国应该是一个贸易逆差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很低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保持大量贸易顺差,即把自己的短缺资源借给别人使用,是很不经济的”、“美国用美元支付其贸易逆差,就意味着美国可以用极低的成本(相应美元的印刷成本)支配其他国家的实际资源”、“中国正在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随意挤压的‘奶牛’,身上被国际垄断资本插满了财富吸管”。  

  

  世界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异口同声向本国银行“无限额注入巨资”,中国还决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3770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还声称“不排除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保持经济增长。”这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伟大创举”。

  

  胡锦涛主席曾经质询中国“经济学家”:为什么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敢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置之度外,敢于“不排除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保持经济增长”,“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怎么能够不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呢?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5]  

  

  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够比宣布“金融危机”,然后无限额向本国银行注资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韩元等外币,让那些银行家、企业家到中国投资、入股、办厂、购物或“购买”人民币获利更丰厚呢?   

  

  中国古圣贤说得好: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於四方无择也。[6]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7]

  2009年1月31日稿,编号9085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管子:《管子.轻重甲第八十》  

  

  [3]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6]管子:《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7]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 任何匡正谬误的指教都是对的帮助、爱护,真诚期待读者的批评、建议。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博客中国雷建炎网页:leijy26.vip.bokee.com )  

标签:中国   人民币   汇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