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珍惜我们的战略资源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珍惜我们的战略资源

夏河年

  

  中国拥有占全世界60%以上的稀土自然资源。中国生产并销售了占全世界80%以上的稀土原材料产品。但是,有很多附加值很高、价格很昂贵的稀土产品,中国的企业却没有生产加工权,因为这种生产权不幸地被外国的专利权垄断了!

  

  西方国家在进行血腥原始积累的同时又着手技术的研发,并聪明地让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了商业行为规范,优越的待遇和研发条件还在攫取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中国一直在为他们培养技术人才,他们主导的“人才自由流通”奇怪地成了“国际惯例”(蓝领怎么就不能“自由流通”呢?)。因此,西方国家一直在用科学技术作为战略资源。对于技术的外流它们是很敏感的,不光企业保护,而且立法控制。

  

  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能源成了战略资源,碰巧,能源丰富的国家大多是弱小国家,科威特等很小的国家的能源资源需要列强保护才能“安全”,稍微有点反抗力气的伊拉克干脆就给做了(英美国家因此将获得30年的开采权),做掉伊朗的工作已经列入议事日程。俄罗斯是个例外,它不但富藏能源,同时还是大国,明火执仗强抢是不现实的,用“游戏规则”控制也有限,一旦游戏规则伤害到战略利益,俄罗斯敢于也有能力将规则修改或废除。随着近些年燃料价格的上涨,俄罗斯经济缓过了气,便毫不犹豫地抡起了能源大棒敲敲打打。

  

  对于中国来说,技术并非不可赶上,这只是教育和体制等软问题,能源虽然难以解决,但并非不可能,替代矿物燃料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取得突破只在时间早晚。我们自身有两样东西,只要我们不给,他人便只有头疼的份。第一件是稀土资源,这是高科技的灵魂材料,没有它,现代工业将遭遇难以逾越的障碍。早在二战时期,侵华日军就为了湖南的一座小小的“锡矿山”派出重兵霸占。名为“锡矿山”,实际上是“锑矿山”,但那时我们不知道,误以为是锡矿,而且将矿石廉价卖给外国人。锑是大型武器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只要在结构材料中加入少量的锑,强度就会大量提高。得知真相后,当地矿工用生命保住了“锡矿山”的秘密,并武装守卫,国民政府得到情后,也派兵日夜兼程前往矿山阻击日军。锑矿保住了,国民政府用提炼的锑换取了大量的外汇和武器弹药。中国的炼锑技术也成了世界各国的经典。稀土资源,中国占全世界总数的60%,我们要像能源大国对待能源那样将稀土资源当作战略资源加以掌握,不但要开发稀土元素的应用,还要控制稀土资源的出口,尤其要注意防止不同部门竞相压价出口。

  

  本文将重点谈论中国的另一个独有资源:人体基因。

  

  人类社会在度过了长达数十万年狩猎采集经济之后,进入到1万年左右的农业经济时代。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最先进入了工业经济,而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走完了工业经济的历史进程,走上了信息经济的道路。信息经济这一形态的“寿命”为80年左右,本老人家认为在本世纪20年代“生物经济”的产值将超越“信息经济”。事实上,我们已经跨入了生物经济的门槛。早在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鉴定出DNA双螺旋结构,就揭开了生物经济的序幕。今天,基因重组产品正在物种改良和医治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产值直线上升。我在《常见病的防治》一文中曾经提到用牛蹄筋汤防治癌症的决定性意义,其原理是用胶原纤维包裹癌肿块,阻止癌细胞生长小血管,只要做到这一点,癌细胞就得饿死。这是祖国医学的伟大成就,是宫廷医生用大量的死刑犯做实验换来的宝贵经验。这个成果被西方科学家广为重视,受此启发,外国公司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直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伴随良好疗效的是开发者的滚滚利润——每支一千多元呢!

  

  198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布里斯特,把人体生长素基因引入小鼠胚胎并使其得以表达,从而使小鼠的生长速度和体积都两倍于其他小鼠。这
些“超级小鼠”还把其人体生长素基因传递给了它们的后代。其中有一个种系的小鼠,在经济若干代的传递之后,至今仍然存活并继续有人体生长素基因的表达。这个人类基因已经被永久地装配进这些动物的遗传结构。由此可见,修补人体缺陷基因不存在技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对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将导致巨大的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多年以前,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生长在墨西哥南部山林中的稀有多年生玉米品系。在3块很小的土地上,只长着数千棵这种多年生玉米品系,发现这个品系时农民和伐木工们正准备用推土机把它们推平。后来发现这一新的玉米品系,可以抗御枯叶真菌。枯叶真菌曾是美国玉米的严重灾害,农民当年的损失过20亿美元。遗传学家和育种公司的专家们估计,这种新发现的抗枯叶真菌品系的商业价值,每年可达数十亿美元。目前,全世界正在花费数以亿计美元的经费,用于寻找标记和识别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基因及其功能,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遗传信息,并储存在基因数据库内,作为即将来临的生物技术世纪的主要原始资源。

  

  基因产业的基础是基因资源,基因是有限的,发现一个少一个,谁先发现谁都可以申专利,后来者要想使用就得交纳高昂的专利使用费。遗赠给我们人类的大约10万个基因,将全部受到专利的保护,成为制药、化学、农业和生物技术公司的独有知识产权。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物勘探,然后通过修饰、制作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基因构成等方法,将遗传资源转变为可以标价上市的商品。这种不付任何代价的商业性圈占已激起了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但反对归反对,现在的游戏规则基本上是人家制定的,反对的效果未必能好到哪里去。事实上,不少国外大公司已在抢滩中国大陆的基因资源,他们利用的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的无知与政府的疏忽。1997年7月,中国遗传学泰斗谈家恢教授致函国家领导人:“我国人类基因资源流失情况已十分严重,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基因资源将被掠夺殆尽,很快变成外国公司的专利。”1997年,美国《科学》杂志道说,美国西夸纳公司获取了浙江某山村哮喘病家族的致病基因,随后又大肆宣扬该基因的价值如何如何,以达到其商业目的。遗憾的是,西夸纳公司是如何从这个山村中盗走基因的,我们至今不明不白。

  

  同样在1997年,哈佛大学推出了一个所谓的“群体遗传学计划”,在中国研究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在内的各种“富贵病”。哈佛大学打着国内某机构合作研究的幌子,“有机会、有权利、有途径”使用中国这一巨大的遗传资源库。难以预料的是,今后我们究竟要为此付出多少专利转让费。

  

  1998年3月,由国外机构资助、以“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为名,进行了一次面向中国万名老人的采血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有关人上揭发了事实真相,同时上书有关单位,要求停止这项活动。后来,该活动的反对者将支持者告上公堂,依法制止了万名老人基因的流失。有关专家认为,国外机构打着公益调查的幌子,企图掠取中国高龄老人的“长寿基因”,这些基因一旦流失到国外,我们在未来的损失可能高达百亿美金。

  

  2000年4月,科技部公布了一起私带人类遗传资源材料闯关被查获的案件。北京某生物技术公司未经批准,私自托人携带有关人体肿瘤组织切片及组织中珍贵的遗传资源材料,企图侥幸闯关运往国外,被北京海关人员查获。

  

  为什么外国公司特别看重中国的基因资源?因为中国人口多、民族多、病种多,基因资源的确称得上是世界首富。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差异遗传学上相对隔离的人群最多最“纯”;此外,疾病谱特别广,既有发展中国家高发的传染病或某些遗传病,又有因生活方式改变而引起的“富贵病”。因此,中国人群的基因组样品既是认识人类遗传多样性不可多得的材料,也是发现疾病相关基因的源泉。

  

  中国政府在加强生物技术开发的同时,还要将基因资源保护提升到战略高度,别让我们的后代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那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标签:基因   资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