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在利比亚战争中“表现得很成功”
现在利比亚局势已经明朗了:“全国过渡委员会”迁至的黎波里准备执政;卡扎菲大势已去,不知所踪,家人进入阿尔及利亚;只剩下苏尔特和塞卜哈还未落入叛军之手。虽说这个结果让人很气愤,但把心情平静下来,理性地想一想,西方此战非常成功。
相对于新千年的前两场战争,利比亚战争西方收益最大,损失最小。阿富汗战争给美军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扶持了一个“民主政府”,每天遭到恐怖袭击,损失不断扩大;伊拉克战争亦是如此。这两战给美国带来了不少利益,但各种损失也很拖累美国,重要原因是美国直接介入了。
而利比亚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又用了上世纪的老战术——代理人战争。这种战法西方已抛弃很久,因为代理人始终是烂泥扶不上墙,反而要拖累自己,故自越战之后基本上不用了。但利比亚的先天不足给代理人战争又提供了条件:
1.利比亚的部落政治。部族为国家的重要组成,各派利益都有不同的冲突。卡扎菲上台后想根除部族政治,但千年的风俗不可能动摇,所以他后来扶持几个重要部落,利用部落相互牵制。虽说稳定了一阵,但最后东西部族利益失衡,导致西部各部落群起而攻之。这只能说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局限性很强,在摆脱殖民统治之后,很多不利因素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卡扎菲统治存在不足。卡扎菲领导了九一革命,使利比亚拜托了封建、贫困与殖民,之后又领导了利比亚的建设,长期站在反美反以前线,虽说很多时候显得很疯狂,但否决不了他给利比亚的巨大贡献。但他后期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一是家族政治。他把他的孩子全安排在国家重要位置,收入颇丰,虽说利比亚整体富足,经济实力在非洲前列,但相对于民众来说还是太奢华了。而且十多年来,腐败现象不断加深,并未得到本质解决,虽说有人民委员会代替各级政府,各级官员皆为秘书一职,理论上接近无政府主义,但并没有真正还政于民,大权还是把握在他的家族手中。这为部分民众的反对提供了理由。
二是机会主义。九十年代前,卡扎菲反美最为激烈,敢为天下先,极为崇拜纳赛尔,连毛主席都嫌他太狂了,不接见利比亚总理。但他后期犯了机会主义,逐步向西方示好,以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最为明显,这只能说小国就是小国,在大国压力下不能不妥协。卡扎菲因反美而名声大振,却又因近美而毁于一旦。
这些也不能都怨卡扎菲,反对派民众很大一部分都是乌合之众,利比亚还不至于糟到要造反的程度,经济非洲首位,石油收入颇丰,大多为外籍工人劳作,国家福利很高,医疗教育免费,油价极低,很多人都开得起车,虽说制度僵化,但没必要兵戎相见吧?那些家伙干的活少(都是外国工人在干活),听点西方之言就反了,打了之后比之前还乱套,很多地方物资供应不足,难民如潮,城市摧毁,这值吗?
观其结果,这回西方以空军为主力,用轰炸为反对派开道,摧毁政府军重型武器和军事基地,花的大多是些导弹钱,可回收颇丰,反对派作为一个西方一手扶持的“民主政府”,肯定要按贡献来分配未来石油等利益的分配,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旁观者”肯定要靠边站啦,188亿美元的资产不知能收回多少。
这回战争是英法当先锋,定然拿大头,美国仍想当“人权先锋”,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退居二线”,“交权北约”,但并无实质区别,还是在演幕后黑手,不断提供军事、经济、政治援助,收益定然不亚于英法。此仗美国名利双收,没陷入阿富汗、伊拉克那样的泥潭,又没辜负反对派的期望,也没把利比亚变得和索马里一样糟,更重要的是又转移了国内危机,这是多年来美国发动的最成功的战争,胜利的喜悦洋溢在美高层脸上(可以观察最近新闻)。
在战争同时,美国信用降级,英国发生“骚乱”,并没有降低两国“热情”,反而加强攻势,等待“成功”。它们如此之用心良苦,可见利比亚之利非同一般。西方大获全胜,定要乘胜追击,叙利亚危矣,希望巴沙尔-阿萨德总统能够挺住,伊朗、古巴、朝鲜、委内瑞拉都要挺住!
总而言之,希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以后不要再这么“成功”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