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评吴建民《南海争端,中国克制是种自信》的高论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按:中国南海地区最近不大太平,各方动作不断。也有许多言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当关注关心南海问题。吴建民先生(欧洲科学院院士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席)在环球时的《南海争端,中国克制是种自信》的观点,博主不敢苟同。

  

  吴认为:中国政府所表现的克制,国内有些人不大满意。认为太软,不过瘾,应当采取强硬态度,有的人甚至认为应当打。在我看来,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克制,是一种自信。

  

  这种自信首先源于世界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战争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下降。本世纪所爆发的三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前两场战争都是美国带头打,美国和西方国家拥有绝对上的军事优势,打的是穷国、小国。打的结果是使美国等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正在进行的利比亚战争,也必将证明这一点。南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轻易言战是不可取的。中国领导人强调,我们中国人在国际关系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这是很有道理的。

  

  博主认为:吴先生所谓的克制实际是面对他国侵害中国主权的一种退让,把一味退让说成自信,也只能是所谓的外交辞令吧。南海地区是中国的主权领海,在以前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争议也只是上个世纪末发现储量巨大的油气资源之后。目前的局面只能说是中国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在侵害面前退让,怎么能是自信?当年日本人的进攻、蒋介石的不断克制也是一种自信?引用一位网友的话“难道汉武帝攻打匈奴是自卑的表现”?

  

  关于战争,总是有正义与非正义的,不能看到这一点,就不能对战争有正确的认识。中国如果行使战争权力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当然是正义的战争,与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争完全不同,二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吴认为:中国的自信还来自于我们关于南海问题早就有明确的政策和方针。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关于南海问题,给我们确立的方针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个方针的制定,考虑到时代的变化,符合时代的潮流。同时,也考虑到了我们同周边国家双方的根本利益。虽然执行起来有难度,但历史终将证明,这个方针是最明智的方针。

  

  博主认为:上个世纪制定的那个政策的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了,吴建民也看出了困难。有前因才有后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谁也不能否认。看一项政策不能根据制定者是谁来判断正确,据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南海政策的实践的结果就是现在的复杂局面。不是有人批判过西门庆与武大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潘金莲的荒谬吗?

  

  吴认为:我们的自信还于我们的大局观。世界上的事情有大道理和小道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所谓大道理是从人类的总体利益、本地区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的。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今天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的时候,东亚地区经济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这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世界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同东亚地区各国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们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我们的分歧。我们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关系也正是这样。2010年,中国和越南的贸易额近260亿美元;中国在越南的直接投资项目有600余个,协议投资金额达20多亿美元;双方每年人员往来256万人次。2010年,中国和菲律宾的双边贸易额为277亿美元,中国企业对菲律宾金融类投资达8600万美元。这些数字的后面是双方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还在继续增长。

  

  博主认为:世界人类的总体利益在哪里?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抽象的人类总体利益,所谓的人类总体利益总是分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的。吴所谓的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共同利益,只不过是双方的贸易投资而已,不能做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傻事,难道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放弃国土权利?

  

  看看越南的态度吧:德新社6月15日援引越南媒体的消息称,越南国营石油公司表示,尽管中越在南海争端近期不断升温,他们将“以国家利益为重”,按计划继续在南海勘探石油和天然气。

  

  吴建民先生掌握信息肯定多于常人,有资料显示越南在1981到2002年间从中国南沙海域获得利益超过250亿美元,吴先生对此不能避而不谈吧!

  

  现在的一些人,因为这几年的发展,有了一些盆盆罐罐,就患得患失起来,害怕丢了这些东西,于是变得十分胆小起来,为了掩盖自己藏在皮袍底下的“怕”字,于是便创作了各种奇谈怪论,并四处传播,越发让人看出其“小”来。

标签:中国   战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