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挟尸要价”,不仅仅是打捞公司的责任!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挟尸要价”,不仅仅是打捞公司的责任!网易安徽网友 我觉得大家的争论毫无意义,要想叫老百姓有人性,首先政府要有人性。溺水身亡应属于突发的公共事件,这与交通事故,跳楼自杀,火灾是一个性质,如果溺水者的打捞由政府出面还会有“挟尸要价”这一让人寒心的闹剧吗?有人会问凭什么要政府出面,很简单,交通事故死人了是由政府出面搬走的,跳楼自杀的尸体在无主的情况下也是政府出面找人抬走的,即使有主在主无力的情况下也是由政府出面的,海难,江难,。。。。。。政府都能出面,为什么这种事就不能出面呢?妻子无力支付打捞费 哭等溺水丈夫尸体出现(图)2010-08-25 10:28:54 : 钱江晚(杭州) 跟贴 942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8月16日,东阳市西山脚村居民吴明福去水库游泳溺亡。由于水深村民无法打捞,专业打捞费要价1万元,吴明福的妻子只好跪在水库边,点香祈求丈夫的尸体浮出水面。

  

  妻子无力支付打捞费 哭等溺水丈夫尸体浮上水面

  

  付不起打捞费,妻子哭等丈夫的遗体浮上来,这是多么悲怆的一幕。

  

  浙江在线-钱江晚8月25日道 本关注打捞队,最初是因为一张照片。

  

  8月16日17时左右,东阳市南马镇西山脚村发生一起溺亡事件,贵州人吴明福去泥青塘水库游泳,再也没能上来。

  

  村民曾组织人员帮助打捞,由于水深没能成功,便有人提议雇请专业的打捞队,当时据村民说,打捞费用为1万元。

  

  因为付不起这笔钱,吴明福的妻子只好跪在水库边,点燃几柱香,喃喃地说:“菩萨保佑,让我老公的尸体赶快浮上来吧。”

  

  看到如此场景,周围的村民都唏嘘不已。

  

  近期,随着新闻照片《挟尸要价》获得金镜头奖,打捞队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该不该收打捞费?打捞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金华民间潜水打捞队。

  

  出工一趟收费4000元

  

  这支金华打捞队在金华、东阳、永康等地已经小有名气,负责人叫老闫,原某部队潜水队队员。

  

  “今年溺亡人数比去年多。”老闫说,从4月至今,他们已出工20多次,打捞30多具溺亡尸体,打捞成功率约90%。

  

  他们的收费标准一般是:出工一趟4000元,每次3-4个队员。“对死者家属来说,就是希望能及时把尸体捞上来,让死者早点入土为安,我们就收点辛苦费。”

  

  4000元的打捞费是这样分配的:队员每人500元,司机400元,剩余的钱用于打捞队设备的维护和购置等。

  

  打捞队员平均年龄50岁

  

  老闫今年53岁,2006年内退后,老闫和其他6名战友组建了这支潜水打捞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

  

  打捞工作并非老闫他们的专职,打捞队员中,有的是司机,有的做小生意,有打捞任务时,老闫就电话联系大家,汇合后再出发。

  

  老闫说,金华具有专业潜水技能的打捞人员很少,从事潜水工作的近30年时间里,时常有人请他们帮忙打捞溺亡者:“社会有这样的市场需求,我们有潜水的专业技能,就应该充分利用。”

  

  不敢把实情告诉家人  

  

  老闫说,家人对于他们现在的工作都不知情,还以为他们仍在潜水队,出工时,他们就对家人说“有潜水任务,要出去”,若家人细问,就说“是汽车落水,需要打捞”。

  

  至于周围邻居,他们似乎隐约知情,一般也不会议论,但多少还是有些忌讳。

  

  但老闫和队员们都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他们甚至不会在打捞后特意洗手。

  

  有时也会空手而归

  

  对于最近沸沸扬扬的“挟尸要价”一事,老闫说:“我们不会这样做的。”

  

  他告诉记者,一般他们都是先把人捞上岸再收费,但有时也会收不到钱,“家属说好了给钱,但捞上来以后,人就跑了。”

  

  不久前,打捞队在永康捞了一个人,死者60多岁的老母亲牵着一个小孩,手里揣着1000元钱,“老人家又道谢,又作揖磕头,家里的顶梁柱都倒了,我们也就不好意思要了”。

  

  老闫说,如果遇到没钱支付打捞费的情况,或是没有家属认领的,有时当地村民或村镇相关部门、派出所等机构,也会为溺亡者筹钱支付。

  

  到目前为止,打捞队拿不到钱的概率大约为10%。

  

  打捞队怎么“接活”

  

  警方通知,家属决定

  

  这四年间,金华潜水打捞队一直都是和警方、各地的水利部门合作,由他们告知老闫何处需要打捞。

  

  一般来讲,在接到溺亡的警后,民警会进行简单地打捞,一旦打捞无果,他们就会通知打捞队前往现场。

  

  东阳的一位民警告诉记者,警方没有专业的打捞工具,因此不具备下水打捞的条件。通知打捞队前,他们会告知家属所需费用,由家属决定是否进行有偿打捞。

  

  为何不能“公益化”

  

  警方认为“收编”费钱费人

  

  老闫也认为,打捞本应该是一种公益行为,他也想过,将这支打捞队转为公安机关下属的一个专业部门。

  

  “但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因为一旦转为政府部门,收费行为肯定会受到质疑。”老闫说,他们和公安部门有过这方面的沟通,“另外,打捞是季节性的,财力人力就会浪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也认为,维持现在这种方式较好,“收编费钱费人”。

  

  不能收编,“打捞公益化”就无从谈起。而在现在的模式下,打捞队员们也没有任何保障,一旦出事,只能自己负责。

  

  打捞队:收费是为了生存

  

  因为“挟尸要价”事件的出现,最近社会上对打捞收费一事议论纷纷,负面指责很多。

  

  可老阎觉得,他们赚的也是辛苦钱。

  

  首先,打捞装备很贵,“他们都是自己买的”。据老闫介绍,目前在华东地区,打捞设备只能在芜湖潜水装备厂买到,一套大约要5万元。

  

  下水打捞时,大多是膝盖着地趴着作业,水底下的石子对潜水服的磨损很大。“一套潜水服6000元,打捞次数多的话,有时一个月就要换一套。”

  

  其次,打捞对身体有损伤。

  

  70斤的潜水帽、30斤的潜水鞋、前后两块铅饼,一身装备就重达176斤,再加上体重,300多斤的重量在水深5米以下处作业,对身体伤害很大。

  

  “干了这么多年,我们都有关节痛的毛病。”老闫说,“在潜水打捞过程中,呼吸困难、耳膜出血等情况是时常发生的。”

  

  “我们挣的都是辛苦钱,队员们平时也是从事普通工作,哪有这么多精力和金钱进行无偿打捞?”

  

  无论社会上议论如何,眼前还将出现一种尴尬:这支打捞队的平均年龄约50岁,到60岁后,他们就不适合做了。但既有潜水专业技能又愿意干打捞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怎么办?

  

  律师:收取打捞费合法

  

  浙江良济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律师陈东东:打捞费是打捞员的正当劳动所得,这在法律上是没有禁止的。

  

  但在价格上,要看劳动难度、工作时间及参与工作的人数等多方面因素,若毫无依据,漫天要价,则是不允许的。

  

  民间打捞队属于个人行为,家属可以自愿选择,费用问题由双方协商,如果家属与打捞队员之间的口头合同未达成一致,家属和打捞员都可以拒绝。

(本文:浙江在线-钱江晚 :张婕) 杨达   

  网易上海普陀网友 ip:218.82.*.* 2010-08-26 04:34:24 发表   

  

  转载网易浙江杭州网友(122.224.*.*)的原贴: 1
夏兵:男,1966年1月21日生,“八凌打捞公司”执行董事、经理(法定代表人),家住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纯正街金龙花园13栋3单元302室,原沙市环卫局环卫工人。
谢在斌:男,1948年4月11日生,“八凌打捞公司”监事,家住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金龙路6栋1单元317室,原沙市南湖机械厂职工(注:谢在斌与夏兵系舅甥关系)。
陈波:男,1970年4月29日生,“八凌打捞公司”业务负责人,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村民,90年5月因抢劫被原沙市市公安局予以劳教三年。现住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大庆路宝塔湾砖瓦厂宿舍21号。
陈新:男,1962年7月14日生,“八凌打捞公司”打捞队长,现住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居委会,原公安县轮渡公司职工。(注:陈新与陈波系兄弟关系)  

  

  · 顶[0]  

  

  · 回复  

  

  · 收藏

  

  复制

湖北荆州长江沿岸捞尸成热门行业(图)2010-08-25 04:25:47 : 广州日(广州) 跟贴 989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因《挟尸要价》新闻事件声名远播。一场风波也让村里略显神秘的捞尸群体展现在世人面前。打捞队多为老人,一位成员透露,一般人捞起来,就多给一点钱,捞不起来的话也要给两三百元。

  

  荆州三八村捞尸系热门行业 捞不起尸每天亦赚8百

  

  打捞3名大学生尸体的捞尸队,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人捞尸队。

  大洋网-广州日8月25日道 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的葡萄远近闻名,盛夏季节,正值葡萄成熟时,但近日涌入村里的外地人并不是葡萄采购商,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

  

  《挟尸要价》新闻事件中的捞尸人全部来自三八村,也因此这个位于长江边的小村庄声名远播。一场风波也让村里略显神秘的捞尸群体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的3名大学生因为英勇抢救落水儿童而不幸遇难。将3名大学生的尸体从江底打捞起来的5个人全部是三八村村民,分别是王守海、圣德义、王文柱、王文权和冯炳昌。其中年龄最大的圣德义72岁,年龄最小的冯炳昌57岁,5人中有3人年过7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人捞尸队。

  

  王守海曾是水运公司干部

  

  埠河镇地处公安县北端,位于长江和虎渡河的环抱之中,与荆州市区隔江相望。三八村是镇上的44个行政村之一,紧邻长江边,历史上村民大多以捕鱼和摆渡为生,但随着长江里的鱼逐渐稀少,村民大多转行。

  

  今年72岁的村民圣德义曾是一名渔民,也曾在长江上摆渡,他回忆说,后来村里统一取消了小摆渡,成立了一个轮渡水运公司,属于村集体企业。目前,从三八村到荆州的轮渡就是由村里的公司经营。圣德义摇身一变成了公司员工。退休后,他又开始了打鱼的生涯。

  

  今年72岁的王守海是村里最有名的渔民之一,事发当天,他穿着白衬衣、站在船头的形象已经定格在《挟尸要价》照片中。退休前王守海曾是村里轮渡水运公司负责调度的干部,至今每月还有300元的退休金。

  

  捞尸者全是老人

  

  宝塔湾离三八村不远,当地居民中流传着一个宝塔湾的传说,“这里有河妖,所以经常出事,宝塔是用来镇河妖的”。由于每年都有人在江中淹死,捞尸逐渐成为了一门产业。

  

  由于在长江中打捞落水失踪人员收益颇丰,从事个体轮渡的业主陈波与在长江太阳岛上出租游泳救生胎的夏兵成立了一个打捞公司,专门从事长江沉船、沉物及尸体的打捞业务。《挟尸要价》新闻事件当中涉及的“八凌打捞公司”在2008年6月成立。

  

  “八凌打捞公司”打捞队长陈新是陈波的哥哥,也是三八村人,陈新还是圣德义的女婿。

  

  工商部门调查结果是,“八凌打捞公司”是荆州唯一一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打捞沉船、沉物的民营公司。长江水域的小型打捞工作一般都由该公司负责。陈波印制了名片分发给长江荆州水域沿线的商铺和个人,并交代他们一旦有需要打捞的落水失踪人员就通知他。

  

  同一“窝子”捞出三具尸体

  

  从长江荆州段捞尸绝对是一门手艺活,要对水流和地形了如指掌。湖北当地水上公安部门的一位内部人士称,能从长江上成功打捞起尸体的概率约在70%。事发后,3名遇难大学生的尸体在一个小时之内全部被打捞起来,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圣德义解释说,他们一般是两条船同时出动,首先是根据现场目击者的帮助来确定尸体所在位置,一般是从沉水的位置开始打捞。打捞时,在两条渔船之间拉起一排铁钩,将铁钩沉入江中五六米,一直沉到江底,然后两条船上的人一起往同一个方向拖拉铁钩,将尸体钩起。

  

  圣德义将长江中突然出现的深水区叫做“窝子”,他说,江底有很多“窝子”,尸体一般会被卷入到“窝子”里,但他们知道哪里有“窝子”。“3具尸体都是在同一个‘窝子’里打捞出来的。”

  

  圣德义说,有些人落水淹死后,手还是会紧紧地抓住江底,拉起来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有时候也会捞不到人,被江水冲走了。

  

  今年捞尸业务少了

  

  三八村的一群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成为了陈新雇用的捞尸人员。

  

  根据荆州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打捞渔船到达现场后,一般由陈波出面商谈价格,价格未谈妥前不会开工(防止尸体打捞上来后事主不付或者少付酬金)。打捞上来一具尸体元,没有打捞到尸体每天6000元。每打捞一具尸体陈波付给陈新1700元,未打捞到尸体给800元,由陈新负责分发给参与打捞的渔民,剩下的钱陈波得30%,夏兵得70%。

  

  “一般人捞起来,就多给一点钱,捞不起来的话也要给两三百元。钱是陈波给陈新,陈新再分给大家。”圣德义说。

  

  王守海今年出动了三次,打捞沉入江中的尸体,但有一单没有捞到。王守海说,其中一次对方给了他4000元酬,他分给了大家。但比起往年“一般要捞十多人”的行情来说,今年的捞尸生意要少很多。“事件发生后,到江里来游泳的人少了。”在长江里游泳的叶选勤说。

  

  专访照片张轶

  

  “晚上睡觉时旁边放把刀”

  

  张轶200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荆州当地的《江汉商》工作,入行仅一年多。在《挟尸要价》获奖后,张轶才首次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在接受本记者专访时,他表示承受了鲜为人知的巨大压力。

  

  记者:你认为照片中王守海的手势是什么意思?

  

  张轶:事发后曾有媒体向他提出过这个问题,当时王守海说自己也不清楚,但现在他的说法已经不同了。

  

  记者: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质疑照片有假?

  

  张轶:如果觉得有问题,为什么照片刚刊发时,不站出来说话,一直等到现在。

  

  记者:你坚持认为是挟尸要价吗?

  

  张轶:挟尸要价是一个过程,从打捞公司到现场与校方谈判,挟尸要价就已经开始了。这张照片只是反映挟尸要价整个过程的一个瞬间,是最有信息量的一张照片。

  

  记者:事件发生后,为何会离开《江汉商》,是否受到威胁?

  

  张轶:是!刊发照片时我署名为“真真”。有关方面寻找这个人时,社出于保护一直没有透露我的身份。后来,有好朋友告诉我说,有团伙也在查我,而且要搞死我,让我尽快离开。

  

  记者:当时是否有很大压力?

  

  张轶:这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因为我大学刚毕业,第一次经历人生中的严重坎坷。当时晚上很害怕,每天晚上只要下雨或是窗户有响声,我都会从梦中惊醒。有时,我会在旁边放一把刀。下班时也是与同事结伴而行。这一年多,我一直在不停地换地方。

  

  记者:有网友说照片是经过PS的?

  

  张轶:这是一张原始照片,只是适当裁了米粒那么大一点点,这在评奖允许的范围之内。当时是两条船用钩子捞起遇难大学生,但我着重拍了王守海。

  

  记者:还会继续公布出一些照片吗?

  

  张轶:作为证据的照片我只公布了一部分,我是怕公布出来的照片再次伤害家属。

  

  《挟尸要价》被认定不存在造假

  

  8月23日,人民摄影“金镜头”组委会公布调查结果,调查组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

  

  主要论据有两点。一是根据“10·24大学生救人事件”发生后,诸多媒体的大量道以及此次调查组收集的各方情况,证明照片反映的“挟尸要价”的新闻事件真实存在。

  

  二是照片记录的瞬间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部分。虽然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极力辩称自己没有开口要价,但其客观上参与了挟尸要价的过程,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

(本文:大洋网-广州日 :何涛) 李伟雄
标签:打捞   要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