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高房价真的拿他没辙吗?
再说高房价真的拿他没辙吗?
曾飞
笔者在《房价越调控越高涨,真的拿它没辙了吗?》一文中已经指出:
“当今的事实表明,人民群众对于房价高涨侵犯人民的居住权,对于权贵们利用房价高涨无情掠夺国民财富的感受刻骨铭心!而政府呢?三番两次出“重拳”,可是现实是越调控房价就越高涨!政府部门的“重拳”不经意歪打正着,已经重重落在民众的头上!而政府部门却装扮成无可奈何的样子,似乎是政府也拿它没辙!”
“治国就是治吏。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受侵犯的时刻,在房地产泡沫威胁着国民经济的兴衰的关键时刻,作为共产党人,不敢治吏就是不想治国,不敢得罪倒行逆施的官员,就是对人民的背叛。也就不配称为共产党人;真正的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
而政府部门却依旧可怜兮兮地装扮成无可奈何的样子,似乎真的是政府也拿它没辙啦!
而且,还有人高人放出风球来试探试探:“楼市政策就要松动”。这似乎是在看看人民群众是否可以继续忍受,可否继续依仗高房价牟取暴利。
对此,网友尖锐指出:“显然,三部委同声否认,并非空穴来风。最近以来,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三套房贷放开’、‘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的消息,传的有鼻有眼,闹的沸沸扬扬,搞的鸡犬不宁,似乎中央楼市调控真的要反水,不少民众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二次探底’的压力,已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当然不可能置之度外,加之房地产已成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倘若打压过重势必导致经济增速放慢,银行坏帐增加,民众资产缩水。这些忧虑未必站得往脚,但也并非全无道理。正因为如此,中央在开始房地产调控之前,一定是在充分调研、权衡利弊、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才下发并实施了‘新国十条’等一条列调控配套政策措施。 况且,如果任凭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无限制放大,非但不得人心,不利稳定,而且最终必将严重拖累中国经济,甚至,有可能置中国经济于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国次贷危机的点燃进而引爆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实际上,国家统计局7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下降0.1%,这是近15个月来全国房价环比涨幅首次由涨转降。与此同时,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环比增长46.3%,处于历史高位,并没有给宏观经济“拖后腿”。危急的并不是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压力,而是极少数人感觉到了房地产吸血管有破裂的危险。因而他们对中央的施压也就变本加厉。
同时,许多人还下意识地以为,对房地产的“打压”势必导致经济增速放慢。这里有个潜在的假设,即高房价可以促使经济发展,高房价可以阻止中国经济探底。其实这是人们被那些为权贵们辩护的经济学砖家洗脑的结果。
事实应该是相反,高房价所造成的超额利润,误导了中国本来就不是很充裕的“资本”,投到了必然是空置房的楼市无用建设,而与生产性投资不一样,这些空置房根本不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任何有益的贡献。它就好比把中国本来就稀缺的金子扔进大海,干的是一件大蠢事,对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无益处。这只不过是极少数人的一场豪赌:借此豪取巧夺民财,而不惜国民财富被无端糟蹋。这是一种破坏中国的经济的作恶行径,而绝不是对中国经济作出贡献的善举。
房地产业可以拉动下游产业是事实。但这必须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持续拉动经济发展。美国房地产的疯狂所造成的经济繁荣的假象,紧跟其后的是至今都回不过气来的经济危机。这已经是市场经济一再证实了的规律。中国的某些人,不顾一切地想取消中央对房地产的“打压”,并不是他们缺乏这些经济知识。而是他们从房地产高价中所获得的超高额利润使他们发狂:只要自己能继续发横财,管他祸国殃民!
在既得利益的某些高官及其团伙的心目中,私利高于一切。哪怕是中国因为高房价陷入美国式的经济危机,哪怕政府因此失去民心,造成社会失稳。官僚为了一己之私而叛国求荣的多的是。人们不得不防。
有人说整治房地产不能依靠官僚或民众,只能依靠法治。试想在官员们实际掌控着从人大到政府部门的实际立法权和执法权的现状下,制定出的“法”能管用吗?中央为了治国,不依靠民众的力量治吏,还能依靠什么虚无缥缈的法治吗?君不见,眼下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调控“重拳”,大多一拳拳打在购房者的头上!越打越涨!君不见,一边喊调控,一边巧妙地减少住宅用地推出量。[注] 建房用地稀缺,房价自涨。还可以站在一旁说说风凉话: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呵呵!
总之,情急之下,还是那句话,中央要治国,只能严厉治吏。其他更根本的办法都救不了燃眉之急。
[注]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本周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住宅用地推出量有所减少,共推出35宗,环比减少36%,推出土地面积25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54%;住宅用地成交量小幅下降,共成交20宗,环比减少13%,成交土地面积16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4%……。(《楼市土地推出量下滑》2010年06月30日08:45 :搜房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