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依法严惩“瘦肉精”案,最应该对谁毫不手软?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国人的身体里从不缺少有毒化学物质,只是这一次,“瘦肉精”附身知名企业,又一次给国人上了一堂化学课。此次“瘦肉精”重现江湖,应该说纯属偶然,媒体等外行又一次走在了专管部门、专业人士的前面。其实,这在近些年,如此的偶然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在打击假冒伪劣和有毒食品及官员不作为等诸多方面,通常都是外行先行界入引发围观,而后才是领导重视、层层处理。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陆续调查处理相关责任人。曾兵更是重视,把家里存留的双汇扔到垃圾箱里。媒体道说,农业部、商务部迅速派出督查组赴当地调查,国务院牵头协调八个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也随后出动,督促案件查办,要求彻查“瘦肉精”案件,追究事故责任,并表示绝不手软。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人停职了,一些人开除了,一些人查办,河南省包括区县检疫人员在内的28人被处罚,南京市4名公务人员被处罚,手腕之硬、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但是,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近日发表的讲话令曾兵有些不安,“瘦肉精”案严惩追责,到底会对谁绝不手软呢?该负责人指出: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明令禁止在生猪养殖中添加“瘦肉精”,对发现的非法制售“瘦肉精”的窝点和渠道,必须坚决查处、依法打击;部分生猪养殖户明知禁用、人为添加,主观恶意显而易见,社会危害极大,必须依法严惩;一些地方对“瘦肉精”非法制售使用行为疏于监管、严重失职,导致“瘦肉精”流入生猪养殖环节,造成严重后果,必须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决不姑息;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动物检验检疫人员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徇私舞弊,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必须毫不手软、依法严惩。  

  

  上述讲话中,“必须”一词被多次反复使用,可见政府部门的严查严惩的态度与决心。曾兵理解,讲话表达了四个意思,一是打击制售,二是严惩养殖户,三是追究监管部门责任,四是对少数检疫人员依法严惩。从表述层次来看,“毫不手软”的对象有两类,首先要打击的是生产、销售、使用环节,对源头实施严打。其次是对疏于监管、严重失职、徇私舞弊的监管人员进行严惩。从用词用语中不难看出,“毫不手软”主要指向是前者,即制售人员和生猪养殖户。

  

  曾兵以为,在“瘦肉精”进入人体的整个链条中有三个环节。首先是上游原料生产者的道德败坏。生产销售者无疑是应该受到严惩的罪魁祸首,养殖户的罪责也不可推卸。但是,客观的分析,生产销售尤其是生猪养殖户,他们都处于生态链的最底层,生存最难、工作最累、附加值最低,检疫、收购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情况,他们都将是损失最惨重的群体。可是,他们为何还心存侥幸,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呢?只有一个原因,渠道畅通才使他们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事。

  

  其次是中间市场监管者的贪腐渎职。监管部门是纳税人供养的国家公务人员,这些公仆本应该小心翼翼看着主子的脸色行事,可是,诸多关卡竟然形同虚设,让“健美猪”公然走上了纳税人的餐桌,这些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的职责是保证人们食品安全,如今却充当了杀人者的同党帮凶。曾兵相信,许多人将会受到严肃惩处,但绝不会因此而丢掉饭碗。上面领导讲话中说得非常清楚,“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可以想见,必然是依法严惩的少、依纪处理的多。

  

  第三是下游收购者的唯利是图。“瘦肉精”最终走向餐桌,肉制品生产商是最后一道关卡。曾兵相信,像双汇这样的知名大厂,应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应该有健全的制度措施,更应该有完善检验体系,可不知为何,“瘦肉精”这个魔鬼还是上了餐桌、附了人身。曾兵不禁想到,国家在对待毒品问题上,无论是生产还是走私、销售环节,一旦抓获必然严厉打击,而双汇制售的毒品火腿,在如何处理上,领导在上面的讲话中一句也没有提,相关部门也没多大动静。按此理论,毒品掺和白面一起买,是否也应该免受打击呢。

  

  如此的“毫不手软”,确切与否先估且不论。令曾兵疑惑的是,为什么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暴风骤雨般的整顿,不足以发挥警示作用,食品行业悲剧重演?各地检验检疫部门的重重关卡中,任何一关正常发挥作用,都足以拦截这样的问题生猪,为何集体失守?在此次“瘦肉精”案的各个链条上,人们最为寒心的是,监管部门不依法办事,而是采取“假检”、“免检”,让“健美猪”顺利通过。

  

  近年来,许多食品安全事件总是在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社会和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现实中无数的事例反复证明着一个道理:法律再完善,制度再健全,监管部门如果不恪尽职守、秉公执法,食品安全都是一句空话。曾兵以为,最应该“毫不手软”严惩的是监管部门和失职渎职官员。否则,类似事件还是反复上演。

  新闻链接:

  

标签:监管   部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