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队黎光寿:四川抗震救灾日记(一、二)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四川抗震救灾日记

  

  黎光寿

  

  (为抗震救灾志愿队一队队员)

  

  5月13日星期二阴

  

  四川地震的消息一直都还在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希望直接到四川去,看一看灾害的状况。但对我来说,问题是我的杂志已经很久没有给我发工资了,出刊也不正常,去看灾区没有人跟我买单,我一切都需要自费,这对于我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晚上接到范景刚打来的电话,说是要组织一个救灾队到四川,做一点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当即就答应了,唯一的要求就是我没有路费,这是一个客观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事情,范答应了我的要求。

  

  小范说的出发时间是14日或者15日,让我尽快做好准备,随时能够出发。我将消息告诉了杂志的总编。他一再给我说没有必要去,因为救灾是政府的事情,动员身边的朋友们去献血捐款就行了,没必要亲自跑到灾区去,弄不好去援救别人的志愿者成了需要别人援救的人,反而增加了地方的负担。

  

  我不是太赞成总编的观点,因为从新闻的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大型灾害到来的时候,最好的新闻应当是步入第一线,了解到灾情的真实。而从救援的角度来看,一个地方遭受了这样的灾害,前往援救是一个公民或者说是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尽管总编反对,但我还是决定前往。

  

  回到家以后的事情就是搜集尽量多的关于四川地震的消息,将几天以来漏看的新闻一一细看,看一看是否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我看到的消息是死亡人数的进一步增多。胡总书记还说“灾情就是命令”,正好需要我们能够付出努力了。

  

  5月14日,星期三阴

  

  什么时候去四川?怎样去四川?一直是今天我在考虑的事情。中午十一点时,终于确定了去四川的时间,下午三点半去四川,乘坐火车,从重庆绕道。这是我们在四川汶川遭遇7.8级大地震之后我们从个人的角度所能做出的一个选择。

  

  紧接着就是繁忙的准备工作,电脑里图片太多,所占空间太大,需要删除一些图片,最后发现其实很多图片都已经转移完毕,只需要直接删掉即可。另外需要处理的就是移动伴侣,路上如果电脑不能工作的时候,或者没有带电脑的时候,数码伴侣可以存放图片,比移动硬盘好用。不过删除数码伴侣所花费的时间将近一个小时。

  

  两点十分才出了家门。打车到西客站。时间已经很紧,只能走南三环。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到达了西客站。我们是先头部队,需要去探路,以便后方的朋友们可以运送物资过来。另外我们还需要为其他的朋友开一条路。

  

  下午三点四十,我们所乘坐的火车T9次才开出北京西站,一路上我们只知道目的地是四川,并不知道我们到四川的什么地方,我们所带的物资也不齐备,有的人因为繁忙,没有带食品,我们的队伍也没有名称。

  

  因为宝成铁路受阻,我们的队伍绕道重庆去成都。我们的队伍一共有16个人,一起坐火车的有5个人,另外11人从北京乘坐火车到河南南街村,然后由南街村派一辆车送5000袋方便面和我们的11人15日到成都。

  

  我们在车上讨论了我们队伍的名称,我们的队伍叫“抗震救灾志愿队”。范景刚一路上都在联系购买还没有准备好的物资,主要有雨布、雨鞋、食品、药品、帐篷、被子等,我们还特别提出需要一台2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以便于我们补充电能。还要两个电水壶,以随时可以喝到开水。

  

  我们的救灾方式主要是到成都以后,与有关政府部门联系。根据政府部门的需求确定我们的工作方案,同时展开宣传,让更多的朋友到成都来。我们的救灾小组将分为10人一组,按照部队的编制,按照班、排、连的形式来进行编组。根据情况分布到四川的各个受灾地区。

  

  我们的讨论很热烈,直到熄灯的时候都还在讨论。大家认为这是中国青年第一次在灾害来临的时候勇挑重担的行动,是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一次行动,不管我们能够做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这个勇气和态度。

  

  我们的活动将分为前方和后方,前方深入救灾第一线,将努力做到我们能够做的工作,后方的人员将进一步动员我们的朋友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募捐行动捐款捐物,拥护国家的救灾行动,促进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

  

  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晴

  

  上午我们在火车上讨论救灾时,吸引到附近一个年轻人凑过来了。听说我们是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后,他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情况。他的老家就在灾区,他叫曾水林,是绵阳市的安县人,家是安县塔水镇油房村三组,家里还有三个妹妹,一个爷爷和一个奶奶。爷爷在山上寺庙记功,逃过一劫,奶奶送孩子去上学,也没有受灾。但家里房屋全倒了。

  

  曾水林告诉我们,他们村里一共有5个人死于地震。具体是怎样死的,都还不太清楚,他非常希望赶快到家,尽快了解到灾情。他告诉我们,成都实际上受灾不是很严重,建议我们直接到绵阳地区,进入北川,那里是重灾区。

  

  曾水林在北京从事安装工作,1987年生人。妻子在重庆合川居住,他告诉我们他的行程是,先在广安下车以后,就去合川看妻子,第二天从遂宁乘车去绵阳,然后再包车到安县。但后来他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是家里没有粮食吃,小孩饿得都在哭。他当时决定从广安下车以后,直接包车去合川,与妻子会合以后购买食品连夜回家。

  

  我们跟曾水林一起讨论救灾事情,有了这条线索,可能很快建立一条联络线,将从外界募集的物资和灾款送到急需的灾民手中。同时我们受到启发,其他后续附赴川的志愿者可以灾火车上主动联系老家就是灾区的人士。临到小曾下车时,我们给曾水林捐了300元,让他马上拿去购买一些食品带回去。曾水林告诉我们可以派一个人跟他一道去安县。我们最早也有这个想法。但经过讨论以后认为,我们此路队伍人数少,很多情况还不清楚,不宜再分,四川的中心在成都,我们需要在这里建立一个联系点,以接待全国各地的朋友。我们决定暂时不去安县,先去成都,但和曾水林保持联系。

  

  我们在火车上讨论,在成都建立联系点以后,希望全国各地和成都的朋友们与我们一起联系,共同参与救灾活动,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主要是募集资金,在四川本地购买,然后再通过志愿者给灾区送粮食。

  

  我们希望全国各地的朋友们能够给我们募集资金,我们好购买粮食,希望成都的朋友们能给我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或者给我们做向导,把我们带进灾区。我们还计划在重庆到成都的火车上做一些工作,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给我们提供灾情信息和实际帮助。我们现在希望能够得到成都或绵阳的朋友们能够联系我们,争取一起行动,为抗震救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火车上我们还与同铺的尚先生进行了良好的交流,他非常赞成我们的行动。他在北京某公司工作,此行去重庆出差。他很想参加我们的行动,就先给我们捐助了五百元钱,待处理完事情后拟再联系我们争取参加一同行动。

  

  下午到达了重庆,重庆的朋友们很热情。在重庆火车站迎接了我们以后,送我们到重庆北站,但重庆北站开往成都的火车不开了。重庆的朋友们把我们的火车票退了,给我们买了去成都的长途汽车票。傍晚六点,我们坐上了去往成都的汽车。

  

  到达成都以后,我们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刘老师联系上,我们跟随他们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他今天已经去成都团市委告知我们要去的消息,结果没有获得名的机会,他得知的消息是有关方面希望具有专业技术的志愿者前来,普通的志愿者已经饱和。他转述了有关方面的一个意思,来成都的志愿者如果带有物资前来,那么就给开绿灯。

  

  但具有专业技术的志愿者包含有哪些人呢?一个学生告诉我们,专业的志愿者包括专业的搜救专家,可以指导部队战士怎么搜救,另外就是专业的医疗救护人员,可以立刻救治伤员。刘老师是我们的志愿者,但他给我们提出要求,一是自己在灾区找工作,二是我们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补充和帮手,不应当给政府增加工作量。

  

  刘老师还告诉我们,在成都的一些大医院,都已经住满了来自灾区的灾民,成都市体育中心也住满了灾民。我们觉得,对于灾民,有两项工作我们可以做,一项是调查灾民的需求,另外一项就是为灾民做一些信息沟通的工作,就是通过志愿者,登记灾民的信息,公布到网上,让灾民的亲属能够找到他们。这是一个突然的想法,觉得有很大的空间,南到雅安,北到广元青川。

  

  我们开会时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队员认为应当去第一线调查了解一下情况,回来再作决定。很多人比较关心的就是直接到震中的映秀镇。希望到震中去了解情况。有一个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已经被送到成都的灾民是最幸运的灾民,政府应当会对他们有所关照,他们不会有什么困难。

  

  我们觉得明天有几项工作要做,一是要到团市委去到,不管团市委是欢迎我们还是拒绝我们,我们都应当去见一面,了解一下双方的需求,并且告诉他们我们的计划,争取他们的支持;二是我们利用上午的时间走访医院和体育馆,了解灾民的需求,好做倡议,我提出希望做一个问卷调查,但遭致大家的反对,认为我是实证主义;三是下午进入都江堰灾区了解情况,接触灾民,了解灾民的需求。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就是告诉我们的朋友尽快尽量多地募集资金物资,我们再根据调查了解到的需求购买物资分发。从今天在火车上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灾区主要缺乏药品和食品。但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疗机构,我们没办法决定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直接购买食品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具体的情况我们将在未来几天的调查了解中获得。

  

  我们还确定了一个灵活的工作原则,就是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进一步调整我们的计划,让我们的计划更加符合灾区的需求。有一位北京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看到网站上有一个成都志愿者饱和的信息,询问我关于灾区志愿者需求的情况,他希望能够到成都来,他说:“我们的志愿者也很棒”。我让他先跟的李哲联系,由李哲统一安排,他似乎不太乐意。

  

  我们的工作站就设在成都医科大学校园里,第一天休息就在学校的操场上,自己搭帐蓬,节约费用,大家也方便讨论一下我们将来的工作。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都将在这里进行。

  

  四川抗灾日记(二):我们找到了志愿者

  

  5月15日星期五晴

  

  今天凌晨在新浪博客上看到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号召青年参加四川的抗灾活动,我给昨天晚上给我打电话的王先生发了一个短信,告诉他成都还需要志愿者。我发短信的时间,是凌晨4点左右,王先生居然也回了短信。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去了成都市团市委,希望名担任政府的抗灾志愿者。我们的思路是,希望将我们的志愿活动纳入政府的轨道,爱国也要在政府的框架内来进行。但是成都团市委门前的志愿者太多,人挨人人挤人,成都团市委已经将志愿者的登记点放到了团市委门前的大街上,一东一西两个点。一个点接收的是个人名,另一个点接收的是团体的名。

  

  我们上前去看了招收志愿者的条件,主要招收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志愿者,其中招收退伍老兵、医疗卫生和陪伴的志愿者。而具体的方法就是登记了以后等待团市委的电话。我们到团体登记处登记了团队志愿者,就离开了登记场地。

  

  在成都市团市委门口,有一队穿着红色服装的志愿者站得整整齐齐堵住了大门口。意思就是不让外人进去,以免干扰工作。我去登记志愿者的时候特别提出,能不能吸收我做站岗首大门的志愿者,结果登记人员只是轻轻地笑了笑,并没有理会我。

  

  我们5个人准备分成两队,一队去都江堰,另一队去医院看望灾民。我和学全的任务是去都江堰,看一看这个地方的受灾情况。我们去都江堰的想法是碰到一个在公益界非常著名的周忠民老师而产生的,周一直给许多组织做志愿者,查访了许多贫困学生的资料,监督了许多学校的修建,这次地震周老师又走上了寻访灾民的道路。我给周老师打电话,他告诉我他的计划是走访汶川的灾民,无论如何要走到映秀镇,然后在看情况是否进入汶川。

  

  我原计划搭乘周老师的车,和范景刚分开以后,我给周忠民老师打电话,周老师说他的车已经无法坐人了。我们便在成都团市委门前游荡,发现有一队大学生,他们似乎来自很多学校,我们走上前询问,他们告知来自成都市的几家高校,本次是临时组团,昨天已经去机场搬运了一天的东西,今天他们的任务是到茂县,那里只有几个被空投下去的解放军战士,已经好几天了,肚子都已经饿得不行了。但是离开公路以后要步行70公里,这对于平时缺少锻炼的大学生来说却非易事。

  

  有个小伙子跟随大学生,一直在一旁悄悄地蹲着,看样子很疲惫。一个大学生向我们介绍,那位小伙子已经去过了一个政府没有去过的村庄,看到了许多没有看过的情况。

  

  我们去跟小伙子谈,他叫刘磊。曾经参加过前一天的去绵竹汉旺的行动。那里还没有解放军,也还没有任何的救援人员,许多群众已经没有粮食和水了。他们去给群众分发了水和粮食,希望我们能够参与这样的行动。

  

  我们对参与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我们希望看到具体的情况,看一看在边远地区受灾的情况怎样。我们谈论以后大家都觉得很好。决定合作做一点事情。我们在现场招募志愿者,一下子就来了几十个。

  

  我们到了我们的联系点的校园内,我们寻找了一些骨干,在一起开会,而刘老师购买了馒头给另外的人吃。我们开会分了9个组,分配了各自的任务,结果我们回到最初的集中点的时候,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了。

  

  我分配到的任务是负责宣传组,宣传组主要的工作是搜集信息。我和彭玉霞一起到省医院去看望灾民。

  

  我看望了四个灾民,我对它们进行了访谈。

  

  黄静,19岁,都江堰白沙人,在都江堰舍羊打工,做美容。美容店里一共有10多人,地震发生的时候,员工全部都跑出来了,黄静跑得慢,头上被砸伤了。母亲叫武兴华,来医院陪同,家里的房子已经烂了,墙都裂了,瓦片都已经落下来了。

  

  现在生活不困难,家里的菜籽还没有收,田也还没有坏,主要就是房子。是修建紫平铺水电站的时候,从山上搬下来的。

  

  武兴华有个弟弟武兴友,岳父母在映秀镇草坡居住,到现在一直还没有联系上。岳父一共是三兄弟,分别是张云高、张云祥到现在还没有联系上,有一个被打死。他让我们帮助寻找映秀高中的张桑、杨乐康,两人当时在映秀高中读书,到现在还没有联系上。

  

  邹宣鲜,21岁,新疆人,在江油工业学校上学,还有2年才毕业,当时在一个水泥厂实习。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在宿舍睡觉,马上叫上铺的人,她下来了以后又拐进去,躲到门背后。小邹在过道里跑,下楼梯的时候楼梯的墙壁倒了,就没有办法下楼梯,过了一会儿就被压下来了。身上被压了一块石头,醒来的时候右脚没感觉了,脚趾头骨折了,就在实习处的医院住院,叫武都医院。全班死了三个同学,伤了5个同学,现在衣服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缺。

  

  沈桂华:女,74岁,都江堰中兴镇人,住在紫平铺上边,农民,地震以后,房子垮了很多,家里人都出来了,我看到房子一摇就往外跑,但年纪大了跑得慢,左手左脚都断了,在采访的时候左脚正在流血。

  

  宋建阳:都江堰向我中学数学老师,发生地震的时候正在上课,进行半期考试的考题讲评,给学生更正错误。房子从摇到垮只经历了大约3秒钟的时间,我觉得不对,就喊学生快跑,一些动作快的已经跑了几步了,全班49个同学全部被压在学校里边。我被救出来时,才知道死了104人,救出68人。现在最重要的是灾后重建,所有人要住宿、吃饭,已经有80%垮塌,很多人看到我还活着,哭得很伤心。有一个孩子,没有受伤,妻子也没有受伤。

  

  彭玉霞采访了四个病人,以下是她的访谈:

  

  绵竹遵道

  

  吴天禄夫妇,60岁左右,昨晚7点被送到省医院。

  

  现在最需要的是联系到自己的亲人,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罗新民,小儿子在江苏打工,女儿罗新蓉。

  

  在他们家乡,房屋98%都已坍塌,会有定点定时发放物资,但几乎没有救援部队。

  

  某女士,重伤,40岁左右,12日地震当天被送往省医院接受治疗。家住都江堰中医院附近,顶楼。

  

  灾难发生后仅仅十几秒时间房屋严重跨塌。当时儿子在楼下网吧上网,意识到地震后从二楼跳出,发现自家房屋正在跨塌,第一时间冲到楼上,寻找母亲。当时母亲摔倒在一地板上,四肢被压住不能动弹,但是还可以呼救。儿子寻着母亲的呼救声确定了方向,有两名路人自愿帮忙救助,、一起救出了被困母亲,事后两名好心人不留姓名默默离开。这位女士在路旁安全处躺了7,8小时,医护人员及时赶来救援。直到16号,女士满是沙子的眼睛才可以睁开。

  

  这位女士的儿子在当时还帮助一个小女孩救出一位受困的老伯。

  

  女士再三重复自己对今后的期望。希望政府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希望今后的住房一定要提高防震技术,希望政府对住房相关政策的立法,司法,监管方面加强力度。

  

  王军,卧龙人士,30多岁,联系电话028××××××××(家),028××××××××(单位)。地震发生时正在建筑工地施工,意识到地震发生了,跳入河中,从河中逃往安全地带。据他说,当时石块大块大块的滚落下来,道路都被堵死了。因为逃跑及时,只受了些轻伤,医护人员赶来后即被送往省医院接受治疗。现在最希望的是与父母取得联系,父亲姓名王文征。受灾地区紧需水,食物,医护人员。

  

  老太太,60岁左右,都江堰人士。当时她在市场买菜,围墙倒塌砸伤了腿部。在灾难中已经失去了小儿子和一个孙子。小儿子在上班,地震发生后周围五,六幢房屋顷刻倒塌,儿子就在中央。老婆婆哽咽得说不出话来。采访没有再继续下去。

  

  晚上,我们决定我们的队伍往绵竹方向出发,出发的时间是16日临晨一点,我们希望将路上的时间放在晚上,白天好做信息收集和发放物资的工作。

标签:我们   志愿   成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