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高层态度趋于谨慎:对境外金融投资“踩刹车”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中国高层对投资海外金融机构态度趋于谨慎

  

  
英国《金融时》记者联合道 2008-09-05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竞购德国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的计划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领导人不愿及时地批准此笔交易。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投资西方金融机构,中国政府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谨慎。

  

  中国国务院迟迟不肯批准国开行以100亿美元竞购德累斯顿银行的多数股权,是北京态度转向谨慎的又一个征兆。中国去年对西方金融机构作出了多项投资,其中多数投资的价值缩水。今年以来,中国政府未批准任何一项针对海外金融机构的重大投资。

  

  国开行今年1月开始着手准备以约100亿美元从德国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手中收购德累斯顿银行约50%股权的方案。但国开行最终未能提交正式的收购建议,而安联已于上周末同意将德累斯顿银行出售给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

  

  根据国开行拟定的计划,如果此次竞购成功,它将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提高对德累斯顿银行的持股至74%。其出价可能采取全现金的方式,而德国商业银行提出的是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总价值为142亿美元。

  

  国开行的条件引起了德国工会、德累斯顿银行管理层及部分德国政客的兴趣,因为国开行准备保留该行全部员工,而德国商业银行已宣布将在两家银行裁员9000人左右。

  

  但了解内情的人士指出,究竟安联是将国开行视为真正的竞购方,还是将这家行事隐秘、财力雄厚的中国机构竞购者作为一种谈判策略,以促使德国商业银行达成协议,始终是一个谜。

  

  “相对于管理德累斯顿银行而言,收购该行将是比较容易的,国开行要管理该行会很困难。”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国务院明显热情不高,而安联可不想最后两头落空。”

  

  银行业人士及律师表示,北京目前发布了许多法规草案,打算对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实施更为规范和制度化的审批程序。

  

  据了解待批金融业交易的人士表示,各部门官员已发出信号,各项审批程序遭到拖延,是因为要求加强审查的新指导方针所致。

  

  “中国因为(西方)市场崩盘而蒙受损失,肯定已变得更为谨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表示。“也有舆论批评巨额公共资金掌控在少数几个资质不够的人手中。”

  

  国开行因去年7月对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的投资而饱受国内官员及公众的诟病。

  

  英国《金融时》吉密欧(Jamil Anderlini)北京、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香港、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法兰克福道

  

  中国对境外金融投资“踩刹车”

  

  
:英国《金融时》吉密欧(Jamil Anderlini)北京、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香港道 2008-09-08

  

  今年年初,对于那些渴望得到资金以度过全球信贷危机难关的西方金融机构来说,中国投资者列在它们拯救者名单的首位。

  

  去年,一连串备受瞩目的海外收购似乎预示着中国金融机构将登上世界舞台。然而在此之后,中国政府已经变得谨慎起来。今年,中国政府尚未批准金融部门任何大型的境外投资。

  

  8月31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简称:国开行)放弃了以100亿美元向保险公司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收购德国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的计划。由于中国政府拒绝及时批准该项交易,德累斯顿银行转而接受了其德国竞争对手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的竞购。

  

  这是国开行积极的海外扩张方案在今年第二次在政治层面上受阻。这家国有银行正试图将自己从一个专攻政府项目的政策性银行变为一个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

  

  1月份,当花旗集团(Citigroup)为其庞大的再融资计划寻找投资者时,国开行起初愿意提供50亿美元成为“锚定投资者”(Anchor Investor),但此项交易因政府拒绝批准而流产。

  

  正在北京各部门内传阅的若干规章草案加大了这种不确定性,这些规章将强化监督,并明确了中国国营金融机构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

  

  “每个中国人都承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论它来自哪个行业,将业务拓展到全球平台上都是长久之计,”汇丰银行(HSBC)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但是回顾一下,中国金融业并非所有的离岸交易都是十分明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监管层在采取更为谨慎的做法。”

  

  中国去年所达成的那些备受瞩目的对海外金融机构的收购,目前几乎每项都陷入严重亏损。

  

  这类投资包括:中国投资公司(CIC,简称:中投)持有的美国私人股本公司百仕通(Blackstone)的股权,账面价值已亏损42%;中投对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投资亏损了16%;而国开行对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的投资已亏损逾50%。

  

  自去年11月份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收购比利时-法国保险公司富通集团(Fortis)股权以来,这项投资也已亏损一半左右,而中国工商银行(ICBC)购入的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 20%的股权则已亏损约23%。

  

  今年早些时候,中投和中国人寿(China Life Insurance)都在Visa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上进行了相对小规模的投资,这两项投资已大幅盈利。

  

  中国官员正竭力避免让外界形成这种观念:对于寻求资金援助的西方金融机构来说,中国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该国成为了一个“傻钱”(Dumb Money)。监管层和银行家们都对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教训进行了仔细研究,当时日本企业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收购狂潮,使自己陷入了过度扩张。

  

  “日本的教训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剂苦口良药,他们正努力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屈宏斌表示。

  

  虽然中国最大券商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的高级管理层对日本的教训进行了仔细研究,但他们却并非因此才从华尔街老牌公司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覆灭中死里逃生。中信证券去年11月宣布,计划以约10亿美元收购贝尔斯登约6%的股权——这是一项错综复杂的交易,贝尔斯登在稍后的日子里还将收购中信的股权。由于双方后来试图对交易条款进行重新谈判,中国监管层的批准被推迟了。当贝尔斯登崩溃并被其竞争对手摩根大通(JPMorgan)收购时,中信侥幸躲过了这次巨大的难堪。

  

  这次经历让高层领导人很是忧虑,这也是为什么中信证券与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就一个潜在投资项目的会谈未取得进一步进展的主要原因。

  

  不过,政府采取更为谨慎的做法并不意味着所有交易都会无限期拖延下去。

  

  “我的看法是,中国一些未遭受严重投资亏损的部门,例如资产管理部门或保险部门,将更容易获得到境外投资的批准,”一位外国公司驻香港的律师表示。

标签:银行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