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贫富差距胡锦涛总书记告诫不要逼农民上山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中国贫富差距 胡锦涛总书记告诫不要逼农民上山

--------------------------------------------------------------------------------

作者: 太阳报(洛.岭.香.帆) [149595:2586], 20:53:03 08/08/2006: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ww.washeng.net/

09/08/2006 文: 古吕 [太阳报]

对於中国贫富差距指标是否已达危险水平,北京学者正进行争论。事实上,争论
从学术发展至政治层面。

北京《中国券报》引述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已到了零点四五的
危险水平。但这名官员补充,中国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因为我国城乡差距大
是造成基尼系数较大的原因。目前分开来计算,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分
别统计都低於零点四。

「群体性事件」急增

《中国经济时报》立即刊文反驳,新华网也立即转载。文章指出,分开来计算,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统计都低於零点四,这只能说明城市和乡村的内部
,贫富悬殊尚未达到警戒线,却不能否认中国社会整体上贫富悬殊的事实。就算
基尼系数过大是因为城乡差距造成,难道城乡之间的贫富差别就可以视若无睹,
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吗?文章又指出,中国的城乡居民长期在育、医疗、就业、社
保、生活资料供给、生产资料占用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
农民实际上处於「二等公民」的待遇。国民待遇差别正是城乡之间贫富悬殊的主
要原因。

但是,主流温和派学者还是反对人为恐慌,他们说,如果将购买力的参数考虑进
去,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没有那麽严重,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被大了。还有,与
规模较小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像中国这样规模庞大、人群之间和地区之间隔离程
度较高的国家,对於同等程度的基尼系数的承受力相对来说比较强。

其实,研究基尼系数和贫富悬殊问题,最终的落脚点在社会是否稳定之上。这不
能不加上政治因素。太子党刘亚洲有篇文章谈农民问题,他透露,胡锦涛总书记
一次视察了黄河水灾的灾区山东省东明、鄄城二县,发现那有些乡镇干部的豪宅
比解放前的地主庄园有过之而无不及。胡锦涛问省委书记张高丽:「这是甚麽性
质的问题?」张高丽说:「这是腐败和渎职行为。」胡锦涛说:「说明白些,这
是犯罪行为,要逼农民上山。」胡总的「逼农民上山」,就是从政治看问题。

北京《环球》杂文章引用一份公开材料表示,在过去的土地徵用中,一些地方政
府占有土地利益分配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开发商占百分之四十至五十,而农民
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仅占百分之五至十。政府对转让土地乐此不疲,而农民
显然难以接受如此低的补偿。中国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去年透露,涉及一百人以上
的「群体性事件」,二○○四年大约发生七万四千宗,超过三百七十万人参与其
中。中国政府在二○○五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也表明,从一九九三年到二○
○三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已由一万宗增加到六万宗,参与人数也由约七十
三万增加到约三百零七万。

弱势社群不满现状

目前,以农民为主的中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已达一亿四千万至一亿八千万人左右,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至十四。二○○四年,国家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比
二○○三年上升百分之十一点七,接待群众来访批次、人次,分别比二○○三年
上升百分之五十八点四和五十二点九。中国的社会学家公认,「群体性事件」剧
增的背後,是处於相对弱势地位的农民对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恶劣现象的不满
,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避免其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必须建立弱势群体
的利益诉求通道和司法保障机制。用胡总的话,就是不要逼农民上山。


*** 回应主帖
*** 返回论坛

--------------------------------------------------------------------------------

跟帖目录:


吴敬琏萧灼基等称我国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图) - 公然对着干 22:30:58 08/08/2006
让他们也代价一回,下岗,以证明他们的不可避免论。/no_text - 反贴膏药 23:19:56 08/08/2006

--------------------------------------------------------------------------------

原 帖 [ 0 ]

吴敬琏萧灼基等称我国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图)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萧灼基等称我国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不能归咎改革(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9日 07:23 来源:人民日报



吴敬琏



萧灼基


  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明峰


  嘉
 宾: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萧灼基:北京大学教授


  赵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前所长


  樊
 纲: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
 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据国家发改委的一项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到
合理值的上限,达0.4左右。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怎么正确看待这个问题?我
们采访了几位经济学家。

  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还是感到收入差距在
不断拉大,难道这个问题就无法避免吗?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樊纲:收入差距拉大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至少在将来5-10年内不会
逆转。现在,一个人绝对收入水平在提高,但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和其他人
比较起来,他的收入增长没有其他人快,与高收入者的差距在拉大。中国目前有
一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状况,包括农民、许多工人,虽然这么多年来生活水平都在
提高,但是因为社会上有别的人收入增长速度更快,也会感到自己相对贫困了。

  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改
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掉过去的绝对平均主义,其结果必然是收入差距拉大
。大多数人对于收入差距拉大之所以反感,是认为贪污腐败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
的根源。但是,即使把贪污腐败都消除了,中国的个人收入拉开差距在我们的这
个发展与改革阶段也是不可避免的。


  吴敬琏:我认为,唤起对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重视,促使大家去思考这个问
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很有必要的。收入差距扩大到现在这种程度,表明我们这
个社会确实是生病了。生了病不能讳疾忌医,应当把它提出来。但仅提出问题并
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还需要作理性的思考。引起政府领导的重视,认真地研究问
题到底是从何而来并提出对应措施。

  差距不能归咎改革


  记者:现在有很多人把收入差距扩大归咎于市场化改革,你怎么看?又该如
何看待收入差距拉大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李实:这种论断缺乏对背后原因的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收入分配差
距本身的构造。造成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城乡差距。我们的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40%左右。1997年后,城乡
差距不断扩大,远远超过城市内部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成为过去一段时期内全
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最大推进因素。可以说,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与市场化改革本
身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它们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造成的。长期以来的城乡
分割制度和政策倾斜,带来城乡之间巨大差距。


  赵人伟:在分析收入差距的扩大同经济改革的关系时,有两种倾向都需要防
止。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出现的问题都简单地归罪于经济改革本身;另
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改革所应该付出的代价。我认为,对
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应该分为3个不同层次来对待:第一层次是属于有利于提高效
率的激励部分,这部分是属于克服平均主义的成果,应该加以肯定。第二层次是
属于经济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第三层次是属于过高的代价,或者说是属于不
应该付的部分,或应该防止和避免的部分。

  不会引起社会动荡


  记者:有人认为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萧灼基: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虽然比较高,应该十分重视,但是也
不要感到有多么严重、可怕。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这种基尼系数引起社会动
乱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我国有很多特殊情况:第一,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处在一个
发展上升阶段,贫困人口是有,但是总体来说是在下降和减少,广大群众生活水
平在提高。这和有些国家不一样,有些国家不仅是差距扩大,而且伴随着经济危
机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下降。一个是上升趋势,一个是下降趋势,不一样。第二
,我国还有3条保障线,一个叫贫困线,一个叫低保线,还有一个下岗职工的最低
补助线,这3条线保障了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这3条线非常重要,人如果吃
不上饭,就要闹事了。国家对最低、最贫困的群众的生活做了适当的安排,通过
最低保障线来保障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这样就能够稳定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能
够起到稳定作用。第三,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要逐步改变贫
困者的贫困面貌。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健康水平,增加就业< BR>岗位,以此逐渐地保障贫困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对不少贫困人员来说,他们
也会看到希望,除了极少数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外,多数人都有改变现状的希望
,这样我国能够保持总体的稳定,不会出现大的乱子。

责编:刘彦妤


标签:差距   收入   中国   农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