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媒体上,黎阳败北,茅于轼走红
试评黎阳与茅于轼
我想将黎阳与茅于轼作一个比较,手边却没有什么材料作依据。于是,便分别在百度上输入“黎阳的文章”、“茅于轼的文章”进行搜索,结果,发现这两位基本齐名,随意翻阅,只不过在网络上骂茅于轼的人太多而异。接着,我又翻阅了一些报刊杂志,这一次,对比度过份悬殊:黎阳的文章为零,茅于轼的文章大大的多。
综合对比,黎阳败北。
应特别注意的是,报刊杂志可是当今中国的主流媒体啊!
还应特别注意的是,茅于轼的文章,不仅仅是常见于报刊杂志,并且,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一文,还被收进了广东版语文教材的“走近经济”单元(此消息来源,请查阅中华网《救救我们的孩子!!》一文)。
两者相比,黎阳为何会败北?茅于轼为什么会红的发紫?这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看:
一、立场决定了他们在主流媒体上的取舍
黎阳的立场是什么?他的众多文章是不是为当今已成了弱势群体的工农大众说话的?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用不着再多说。
茅于轼的立场是什么?我相信大家可从他的《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立面是什么?》一文里的下列两段话中看的非常清楚:
“改革后的近三十年,中国已经有了几千万个有钱人,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称为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总人数不算少,但是在十三亿人口中大约只占5%。他们生活宽裕,意识形态接近西方,比较有独立的想法,希望社会安定平稳,个人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实行代议制政治,他们是形成主流思潮的中坚力量。但是在今天的政治中,他们的声音还很难成为主流。如果拿人数来讲,恐怕怀念毛泽东是当前的主流。那是一个非常有破坏力的思想,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立面。” “改革在中国造就了约占总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们是中国的中坚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则因为信仰毛泽东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从这一简单的对比中,人们自然也就明白了当今主流媒体的立场了。
二、主流媒体的灵魂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被主流媒体高喊了很多年,所以,我总以为“与时俱进”就是主流媒体的灵魂。但“与时俱进”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然而,我却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就是在“与时俱进”的高叫声中,不仅《共产党宣言》里的“要与私有制和传统的私有观念实行最为彻底地绝裂”的原则被彻底背叛,而且还让大量资本家加入了共产党;就是在“与时俱进”的高叫声中,不仅中国共产党党旗上的标志被一些人遗忘,而且还让广大工农民众成了弱势群体;就是在“与时俱进”的高叫声中,不仅基本上摧毁了宪法规定的唯一能够防止剥削与压迫发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而且还让血汗工厂林立。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么?
正因为主流媒体的灵魂是“与时俱进”的,众所周知,黎阳的众多文章与主流媒体的灵魂是格格不入的,比如,人家连《共产党宣言》、“党旗上的标志”、《宪法》都给“与时俱进”了去,可黎阳至今却还在为了主流媒体对钱学森去世一事颁《国旗法》上的第三条,太不“与时俱进”了吧?而茅于轼的众多文章却恰恰合了主流媒体的灵魂的意,所以,在主流媒体上,黎阳败北,茅于轼走红。
由此还可以看到:一些人所说的“要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要通过互联网倾听民意”也只不过是一句骗人的鬼话罢了。
秦川牛
2009.11.10夜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