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赏析之三:沈浩的“路”与“贾治国”的“堵”(5、6集)!
沈浩的“路”与“贾治国”的“堵”(5、6集)!
凤阳小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红手印”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沈浩在自己的日记中吐露出深埋在心底的话:通过修路,村民们信任我了,有话也愿意跟我说了。而且在这二十几天,通过大家聊天也知道了好多事。在小岗村要想把事情干好,关键还是那几个人。这几个人的事情还真是不好办。顺着他们不行,批评他们敢批评么?有些明明是他们的错,可我怎么批评他们呢?这事我得跟谁说?找县里不行。找省里,找谁?找党中央?算了,还是自己想车辄吧。
凤阳小岗成了改革开放的旗帜,“红手印”们成了小岗村的特权阶层,任何人触碰不的,一触即跳。尤其以“贾治国”为代表的一帮人,成为官黑商相互勾结的村霸村匪,挡住了小岗村小脚女人般前行的脚步。
沈浩以自己财政厅职员和“中国第一书记”的双重身份,伸手要来了50万国家帮扶农村发展的款项。他准备用这笔钱动员村民的力量,为小岗修一条凝聚人心的发展之路。可是,“贾治国”盯上了这笔来之不易的钱,他想承包修路。承包,意味着什么?“贾治国”承包又意味着什么?一位当年的“红手印”之一说到了点子上:“这条路要是包给那帮人,非给你弄成豆腐渣工程不可。”
“贾治国”身为村主任和“红手印”之一,按理说,应该积极协助沈浩修路。但是,他因承包的如意算盘落空,非但拒绝工程监理的职务,不尽村主任“带头人”的义务,反而为工程“添堵”、制造麻烦。他暗中唆使一个手下无赖,连夜扩大猪舍,在即将动工的村路上砌了一道墙。由此,使我想到当前城乡建设中所面临的非法建筑的问题,难道与这些大大小小的“贾治国”们没有关联么?
面临这堵挡路的墙,沈浩也搞“强拆”,不过不是暴力。沈浩面对小岗不敢暴力,也似乎天生没有暴力之心,而是让广大群众说话,让民主说话。“贾治国”堵路的墙在群众和民主的力量面前轰然倒塌了,也引起我一个沉重的疑惑。据说。沈浩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会场里听报告的人民公仆们,那么,这些曾经痛哭流涕、装腔作势的道貌岸然的君子们,为什么不学学沈浩的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为什么不学学沈浩与群众水乳交融的工作作风,相反,却如禽兽暴徒一般,制造出那么多登峰造极、骇人听闻的暴力强拆的惨案呢?
既是修路,也是开会。通过20余天的修路大会,把散了的心收回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身强力壮还是体弱多病,只要是小岗人都来参加修路,都有相应的报酬,就连村里的小傻子都可以做送水工而每天得到20元工钱。来的不干活没关系,也每天给5元钱。这是修路么?分明就是一场特殊的动员大会,分明就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沈浩通过这样的“修路大会”,不仅以20几万元的最少投资,修成了一条象征集体力量的路,也让村民们得到了收入和实惠,更让“贾治国”那帮人失去了一次发昧心财的机会。这条路修的好。
看了这两集,我百感交集、感触良多。“红手印”们瓦解掉了集体农业的大格局,瓦解掉了先辈们辛辛苦苦凝聚起来的一种集体的力量,瓦解掉了广大农民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理想与信念,这是什么典型?什么旗帜?什么带头人?我看,“贾治国”那帮人,带的是私分散伙的头,带的是制造特权阶层的头,带的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头,带的是官黑商相互勾结的头,带的是专横跋扈、一手遮天的头。一句话,带的是不好的头。这个头,祸国殃民,不得人心。
“贾治国”为沈浩的集体之“路”人为的添“堵”,试图阻碍小岗发展的脚步。那么,我想问问,在我们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还有多少这样大大小小的“贾治国”?还有多少他们为谋一己之利而蓄意设置的“堵”?请问,谁来强拆“假治国”这个“堵”?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