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这些画,不仅脏了孩子的眼,还伤了我们的心,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从网友越扒越多的问题插图来看,所谓的“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纯属多余,这还研究啥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留言“就想问问你们怎么审核过的!当初没看出毛病,现在看别人骂了,才知道有问题?”获得最高赞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昨天开始,教材插画事件就成了舆论的焦点,对此,人教社的回应是,“已着手重新回执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画,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画的育人作用”,措辞不可谓不“诚恳”,但插画存在的纹身、兔女郎、性暗示、星条旗服饰等仅仅是“画法画风”的问题吗?此外,如此严重的问题为何要等待网络舆论来“倒逼”才做出反应和整改,自身的纠错机制在哪里?

  从网友越扒越多的问题插图来看,所谓的“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纯属多余,这还研究啥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留言“就想问问你们怎么审核过的!当初没看出毛病,现在看别人骂了,才知道有问题?”获得最高赞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样的画,不仅脏了孩子的眼,还伤了我们的心。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如果长期耳濡目染这些有严重错误导向的插画,又怎能健康的成长?我有个善良的愿望,那就是人教社是无意的,插画的作者也是无意的,纯粹是水平问题和审美问题,但请原谅我没那么单纯,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材事关孩子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这样的画荼毒孩子,很难让人相信是无意的。

  更让人揪心的是,出现插画问题的还不止人教社一家,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儿童绘本《小琳,小琳,你长大了要怎么办?》的插画,小女孩直接就L体了,这又该如何解释?什么样的“画法画风”能把小女孩的衣服给画没了?我真的想不通,插画的作者也好,相关出版社也好,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怨,连我们的孩子都不放过?

  问题插画的导向让人脊背发凉,有人说插画作者收到的钱太少了,所以才会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粗制滥造的插画最多影响审美,而不是接二连三的出现导向性错误,这是能用报酬多少来解释的?人要穿衣吃饭没错,报酬少确实很难要求作品质量有多高,这么说看似没毛病,但我实在无法苟同,插画作者的报酬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给教材绘制插画就像明星上春晚,报酬多少另说,“附加值”是惊人的,甚至不是钱能衡量的,这难道不值得用心、用情去做好?

  退一步讲,就算报酬少,“附加值”也不值一提,那就可以用问题插画荼毒孩子了吗?这压根就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你要是不想干那就别干,让能干好的人去干,这总可以吧?好在,随着问题越扒越多、越扒越大,有些人大概率坐不住了。这就对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该来的总要来的。

  我无意“阴谋论”,更无意上纲上线,但这种借插图往教材里“掺沙子”的行为还是让我忍不住出离愤怒,那感觉就像眼睛进了沙子,不是想哭,而是想骂人。恕我直言,他们不是不想好好画画,而是不想好好做人,往小了说,他们是人品有问题,往大了说,他们是立场有问题,至于是什么立场,我只能呵呵了。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还在说要在中小学大力推广国学、国医、国术,增强文化自信,结果出来这样的幺蛾子,而且这样的幺蛾子还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叫什么事。我们在播种子,他们在掺沙子,一边一度把“鲁迅”“最可爱的人”踢出教材,一边把牛鬼蛇神加进教材,讲到中国人全是缺点,讲到外国人全是优点,还“光明正大”的令人发指,这让我忍不住想起了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呐喊。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道理我都懂,但这一次,请原谅我的软弱,此刻我真的有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和幻灭感。

标签:问题   孩子   教材   他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