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自杀结论的变迁
自杀事件的种种,或上吊、跳楼、溺水、喝药等等,归结起来总是唤作自杀的。虽然千变万化的方式,总非他杀。其因素也却是不尽相同的,有因家庭的、工作的、感情的、忧国忧民的种种,其终究是绝望了的。如果不是,是决不能往这个路子上走的,皆凡有命的便会对存活有着永恒的眷恋,即便是动物也是如此的,除非两点可以使其放弃自己的生命,一来是为了理想,其必认为是崇高的,有意义的,重于泰山的。一个便是彻底的失去了生存的希望。
自杀似乎是从来没有间断过,其无论何种方法,都被活着的称为自杀了。但梳理一下似乎是还可以找到另外称呼的。我的记忆中,对解放前贫苦老百姓的自杀应该称呼谓之被逼至死的,记得“大浪淘沙”(非现在的桑拿)里的金功寿(音同),他的爸爸好像就是上吊自杀的,但是他却说是地主老财给逼死的,好像还把地主老财给杀了。我的印象应该很多的类似自杀的事件那时都要称作是被逼死的。
后来,文革期间也有不少人自杀了,老舍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吧。以至如今,似乎都是称作被迫害致死的。这些都是对自杀因素的较为笼统的归结,也一直是活着的、没有被逼死、迫害死的对自杀者的分析。其主要因素也都是外因。因为活着的还相信,人对生存还是渴望的,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活着的还对生活怀有一种信念,活着的还要活下去。也必然要活下去。那些没有死之前,曾经活过的,想必活的时候也是这样想吧。
渐渐的这样的外因没有了,而唤作了自杀者的自身心理的不成熟,更而惊讶的把这些不成熟的因素扩张到了整整的一代人!外因不很强调了,活着的还要想把死去的拿出来好好的教育一番,而且厉声的声讨着那些亡魂:你为什么要死!
活着的,命真的这样轻率的可以放弃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