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不高兴》惹了谁?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最近,有一本书成为国人街谈巷议的热点。愤青们欢呼雀跃,学者们不屑以顾,何时冰火两重天?难道我们的社会也如台湾大选样分裂成两个“族群”。  

  这不,有点能耐的学者们就去电视台访谈栏目长谈。台上佳宾、主持促膝而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二流能耐的也不甘寂寞,挺枪跃马杀入阵来,在网上舞文弄墨,加以挞伐。如吴祚来先生更是用聊斋手法——“林黛玉死于‘不高兴’”嘲之、讽之。总之,批判之声不绝如缕。  

  何以这本书让这些专家、学者、精英们如丧考妣。它到底惹了谁?  

  从国情讲,中国高兴不高兴不是你我这些草民决定的。粗野点讲:关你我屁事!虽然顾炎武先生曾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古人也同样说过:“肉食者谋之”。何以顾先生说的话就为经典,《左传》中小人物的话就为笑料,真是莫明其妙。  

  也许是因为顾先生是士大夫,按现在的叫法,称为专家,所以专家的话是正点的。象曹刿这类无名草民,烂命一条,只配当农民工的又岂能有什么高明的见解。论资、论才、论历曹刿有什么?不过是在《曹刿论战》中露了一下脸,此人后来又知向何方?仔细想来,这次闹剧不过是占主流地位的精英分子又一次周期性“羊颠风”的发作。如果大家有点记忆的话,第一次应该是在三十年前,第二次是上世纪九十代的反日事件,第三、四、五……等等。很多,反正也记不清了,数不胜数。留下的只有对马立诚、袁伟时、朱学勤、吴建民等这些大腕的名号和他们曾说过的话。  

  中国的知识精英们自古就有双重人格。好之者,可将其送上神袛,如孔孟二神,诸葛大仙;恶之者,极尽羞辱之能事,春秋笔法势如破竹,可把黑说成白。历代君王除文韬武略开国者不惧这些个神鬼人物外,其它温室中成长的治国者是非常害怕这些和平时期“治国”专家的。所以在中国,精英们一辈子的奋斗目标不过是做一个士大夫,依附于统治者,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与豢养的家奴。所谓“武人好酒、文人好色”,充其量不过是为花天酒地的政权服点务。  

  已死去的柏杨先生就曾激烈地批评过这些人,说他们是在酱缸中发酵出的“酱缸蛆”,自恋自大又自卑,骨子里天生有自阉为奴的基因。一旦时机成熟,便如疯牛病、猪流感式的爆发。这类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中如过江之鲫,著名人物有宋王朝的秦桧,大清国的李鸿章,国民政府的汪精为等等,是为精英分子第一极品。  

  《中国不高兴》充其量不过是几位作者对目前我国内外政策的不高兴,上升不到决策层面。前些日子《货币危机》也热闹过一阵。可货币政策该怎么做,不照样在按既定的方针做么,美国国债不照样继续增持嘛。如果你设计与策划的国策成为国际笑谈,任人戏弄,老百姓把你当猴戏看,你就颜面尽失,斯文扫地地破口大骂,那只能算你的智商太他妈的低。说实话,做骗子也是需要点技术含量的。当然,你们批评是你们的权力,就如同作者同样具有说话的权利一样。如果你们愿意,你们也可以写本书,就叫《中国很高兴》,看能不能在平民中畅销。因为我们实在有很多高兴的事,比如,“我们现在是五千年来前所未有的盛世”、“我们2008年的人均工资达到近三万元”、“我们的穷人与富人是大哥跟二哥的兄弟关系”、“我们的房价三十年来与工资比几乎没涨”。我们韬光养晦从不欺负别人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唾面自干地促进世界和谐,我们招谁惹谁了!  

  精英们!中国不仅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如果《中国不高兴》不代表你们的情绪,那你们还真的思考一下,是谁惹的另外一群人不高兴。  

标签:中国   不高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