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组:庐山思
庐山会议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一些事情的真相也越来越明朗化。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就一些事实真相以诗的形式表述在此,供有志于此项研究的朋友们参考。也望大家批评指正。
之一:给人们
九九峰头目光远(1),
俯瞰红尘若许年。
皇王家囯成旧事,
尧舜遗风有新篇(2)。
稻菽涌浪芙蓉国,
英雄遍地桃花源。
若非新客喜功利(3),
何劳元帅上万言?
注:(1)据说庐山有九十九座山峰,在“九九峰头”自然看得最远,别人的眼光怎能企及?当然,庐山最高峰是大汉阳峰,也不仅仅有九十九座山峰,此系虚写。
(2)从1950年代初起,特别是八大后,毛泽东有意退居二线,真心实意地让出国家主席职位于刘少奇,并让邓小平担任党中央书记处的总书记。力图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使党和国家的政治领导走上一条有力、健康、顺畅的新老交替之路。
(3)也许是出于尽快改变国家一穷二白面貌的考虑,也许是国家经济建设经验的不足,或许也是想尽快"证明"自己领导能力不凡的私心,LSQ等一大批新上任的高官们(“新客")借着大跃进运动,大搞冒进、大放“卫星”,梦想“一步进入共产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只好连续六次召开纠偏会议,直到这次庐山会议。从而直接导致了彭德怀上了这份“万言书”。
之二:问叶剑英
庐山自古雾重重,
如今只闻伐木声(1)。
叶郎岂负吕端誉,
何家云雾弄阴晴(2)?
注:(1)现在的主流媒体都把庐山之争的错方责任一股脑儿推到毛泽东身上,现出一片新的“伐木声”。其实这是“伐”错了对象。
(2)叶剑英曾为庐山会议写过一首小诗:“庐山云雾弄阴晴,伐木丁丁听有声。五老峰头偏向左,东方红后见分明。”那么,今天,被毛泽东誉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郎,能否告诉我们,是哪家的云雾在“弄阴晴”?在丁丁伐木声中,你听到的是怎样的“弦外之音”?难道在毛泽东还健在之时,他们就在想“东方红后”的事了吗?
之三:给彭德怀
昨日有约今朝忘(1),
一纸纷争起萧墙。
雹打三伏非天意(2),
日照平湖见重阳(3)。
也信将军无反骨,
应学先祖侍尧王(4)。
君子之争谁渔利?
峰阻鉄矢箭也伤(5)!
注(1)有一次,毛泽东对彭德怀开玩笑似地说:“老总,咱们定个协议,我死以后,你别造反,行不行?”
(2)叶剑英流泪劝彭说: 主席健在时,你就这样,将来党内谁管得了你。所以说,“雹打三伏”非“天”之本意,而是“乌云”作崇啊。
(3)一国之两君,似有两个太阳之嫌。只不过一个正千方百计借助另一个的光芒在升起。
(4)“先祖”指彭祖篯铿,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卓越的养生学家和令人仰慕的中华大寿星。传说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尧帝,受到尧帝赞美。
(5)毛泽东替别人挡住了彭德怀射来的箭,而箭也受了伤。
之四:给反毛小丑李锐
不走人道钻狗门,不学忠贤做逆臣。
得宠扬言当总理(1),失意反口咬主人(2)。
夜跪“美庐”现双面(3),欺友罔上丧人伦。
一夜风雨沧桑变,为邀新宠另投门。
《实录》并非真实录(4),骂主利私即成文。
可恨变本又加利,反毛反共反人民(5)。
乌鸦反哺羊跪乳,犬义死不嫌家贫。
“主公”为你稻粱谋(6),以怨报德对天恩。
耄耋老躯不自重,子孙蒙羞国蒙尘。
尔等猪狗粪土后,艳阳依然照古今。
注:(1)李锐在志得意满时曾扬言:要在五十岁前当上总理。
(2)当年极力吹捧毛泽东,以后又充当了反毛污毛的急先锋、“第一人”。
(3)本来庐山事件可能不会那么复杂,正因为李锐夜闯主席住处“美庐”,跪在主席面前说了许多反复无常的话,才使事情进一步复杂化。
(4)李锐凭借一本所谓“庐山会议实录”,而一下成为所谓“毛泽东研究专家”。其实,这里面充满了他自己的个人主观臆想。
(5)现在的李锐,已经不再只骂毛泽东,已经连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制度也骂开了。真是个反复小人啊。
(6)如果没有毛泽东,你李锐,包括那一些一些的“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不朽功勋”的“大人物”们,能成为今天的“不朽功臣”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