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中宣部为理清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统一人们的思想,就当前社会思想动态提出了“六个为什么”,并组织了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逐一给予解答,洋洋万言,似曾相识,细细研读之后确发现,有一个被人们普遍关心的关键问题被有意或无意回避了,这就是一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前还有很多普通百姓不理解,那些具有偏激思想的人更是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走了一条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道路”,他们拿着传统政治经济学振振有词,似乎真理就在他们手中。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及其新自由主义理论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大旗下,堂而皇之的进入了我们的各级党校和高校,逐步占据了经济学教学的主导地位,几乎一统天下,尤其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宏观经济调控和深化改革的基本理论与政策制定方面,我们党逐步失去了领导权和话语权,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已经成为上层决策的基本依据。不知中宣部和中央党校的领导是否认同这一点。
我们应该承认,传统政治经济学与我们现实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严重的理论冲突,其核心在于,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主张废除一切私有制和消灭所有的商品货币交换关系,主张对所有的产品和劳动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显然,这就与我国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不可回避的矛盾,现实要求我们不能否定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但传统理论又不能给出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因此,人民就不可避免地怀疑我们的政治主张。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是不可能被回避的,如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不到新的发展就等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承认自己的没落,等于默认了西方经济学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我们对“六个为什么”的回答决不能只停留在政治层面上,停留在对现行政策的解读上,或者说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做依据,要统一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实,自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就应该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从理论层面给出合理的解释。遗憾的是,中宣部最近给出的“六个为什么”答案并没有解释这个关键问题,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依据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根本无法实现自圆其说,如果不想讳疾忌医,请中宣部接收这一创新理论,即 “市场形态”理论。这一理论创建于1988年,最早在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市场论》一书中提出,距今已有20年了,其理论的正确性已被历史和实践证明。
假如我们用市场形态理论来回答,那么答案就可以归结为一个,这就是因为市场是自然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们不可能人为消灭市场。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们党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曾否定过商品货币关系和实行了人民公社以及大一统计划经济的实践,在计划与市场之间也有过尖锐的争论,有成功的经验更有惨痛的教训。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们对前三十年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首先调整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政策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又进一步破除迷信、大胆创新,终于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缺少理论的支持,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走对了。这一伟大实践说明我们在面对市场问题上只能顺应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同时我们党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市场形态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没有阶级性的,更没有社会性质之分,要保证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必然会滑向资本主义,这是毋庸置疑的。
中宣部应该认识到,经济学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它强烈的反映着自己的价值观,经济学和哲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一样,都对社会的思想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在社会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经济学通过自身的理论体系宣扬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通过自身的理论体系宣传共产主义价值观,可谓泾渭分明。因此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