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人的最大心愿告诉我们啥?
95岁老人的最大心愿告诉我们啥?
9月9日,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辞世33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从清晨开始瞻仰毛泽东遗容的人们,就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外排起长龙。据新华网、中新网等媒体报道,预计当天瞻仰遗容的人数将超过两万人。
我注意到,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来自山东聊城的95岁的老人,不到5点,就早早地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前排队。年迈的老人静静地坐在家人为其准备的小凳子上。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今年95岁了,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北京看一眼毛主席”。
老人家95岁高龄,接近期颐之年了,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可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他(她)最大的心愿,既不是怎么样在家安享晚年,也不是怎么样去游览其它风景名胜区,而是“到北京看一眼毛主席”。
他(她)为什么会将“到北京看一眼毛主席”当作自己一生“最大的心愿”呢?从他(她)的年龄推断,他(她)经历了人鬼两重天的世界。青春期,他(她)受尽了剥削,受尽了屈辱,饱尝了人间艰辛,使他(她)人不人,鬼不鬼;人近中年以后,他(她)尝到了人间最美好的果实,真正地过上了人的生活,有了人的尊严、人的追求、人的愉悦、人的满足。
这一切都是谁给的呢?从老人家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可以看出,这一切都是毛主席给的,都是毛主席缔造的共产党给的。
老百姓有一句很淳朴的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她)报不了毛主席的恩,却可以感恩。为了感恩,感毛主席之恩,感共产党之恩,纵然是95岁的高龄,也顾不得旅途上的劳顿,也顾不得行动上的不便,前一天夜里,从山东聊城坐上到北京的火车,下车后也顾不上片刻地休息,就早早地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前排队。他(她)不为别的,就为着“能看上毛主席一眼”。
也许这次就是他(她)看毛主席的最后一眼。纵然就是最后的一眼,也会让他(她)感到无限的满足和幸福。因为毛主席是他(她)记挂了一辈子、感恩了一辈子的恩人。当他在(她)某年某月某天辞别人世时,一定会是带着微笑、裹着满足而去的。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无比淳朴的人民!他(她)们的这种淳朴,没有任何的功利性,没有虚伪外衣的包裹,也没有慷慨激昂般的说辞,有的就是感恩,就是真诚,就是最圣洁的怀念,透射出的完全是一种人格的光辉和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
人民对毛主席为什么总是心弛神追?毛泽东热为什么总是这样一浪高过一浪?国庆前夕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人数为什么会日益增多?95岁老人的最大心愿,也许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今天,我在强国论坛上看到一篇帖子,题为《更加崇敬毛泽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该帖用这样两个例子来支撑其观点:一个是为中国电影做出很大贡献、在文革中也同样受到较大冲击的著名导演郑君里,他临终的最后遗言是五个字:毛主席万岁!另一个例子是说一位老红军,在临终时反复念叨的就是:毛主席万岁!
有位名叫「长桥」的人在这篇帖子下面留帖说:“你找了两个临死的人说「毛主席万岁」,就可证明一切了?也有另一说法,人要死时大多糊涂乱说话。「结草报德」的典故中就有「治命」「乱命」。”我想,不管这位网友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你看了新华网、中新网的上述报道,看到95岁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看毛主席一眼,是否该为自己偏激的言论而赧颜?
一个从不自吹自擂的人、一个从不把自己当作神要别人供奉的人,一个从不奢求得到别人回报的人,一个真正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在他逝世了许多年以后,如果还能引起人民无限的怀念,如果还能在人民的心灵中不断地激起强烈震荡,如果还能真正长久地活在人民的心坎上,你能说这样的人不是无与伦比的伟人?你能说这样的人不是无人匹敌的人?你能说这样的人不是魅力无限的人?在世界,在中国,除开毛主席,试问还有谁?
只有毛主席,惟有毛主席,才有这永远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只有毛主席,惟有毛主席,才能让人民永远地心弛神追!
所以,我要说,我要反复地说,毛主席永生,毛主席不朽,这也绝对不是什么夸张!
欢迎博友光临强国网:http://www.lnxv.com/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