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反热钱战争》:财富保卫思路的最大公约数

2025-02-20 学习 评论 阅读

财富保卫思路的最大公约数


馨月


所评图书:《反热钱战争》,张庭宾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8月版

作  者: 张庭宾 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定 价:38元

售价:30元(人民币)

·去淘宝店,通过支付宝

·我已信任,直接联系

去年有本很流行的《货币战争》,我也是在8月份完成读后书评。该文章本来应一家财经报纸而作的约稿,因故未发后,刊在我的博客上,陆续被包括《货币战争》官方博客在内的不少网站转载。时隔一年的8月份,再次就中国金融安全命题而切入讨论,这就是新出版的《反热钱战争》。

现在回过头来看,《货币战争》叙述和论证关系确实不甚严密,书中对罗尔柴斯德家族深刻影响现代国际政治进程和经济秩序的讲述缺乏充足论据,但不可否认的是,宋鸿兵(《货币战争》一书作者)对投机性金融资本危害性、人民币货币主权与货币稳定二选一难题的揭示发人深省,而对美国资产证券化链条破裂、中国资本管制丧失安全性等问题的论断已经被实践逐步演证为正确。

我们国内思想界在人性信仰的维度上是伪善的,并且极度多疑和敏感。一些人给《货币战争》戴上阴谋论的帽子,无非是借用三四十年前内斗的绝佳逻辑,让辩论对手立马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而《货币战争》在去年年底被湖南的《潇湘晨报》评为年度烂书之首,则是代表所谓独立知识分子们的意见,他们有种朴素情怀,那就是对非政府管制造成的市场问题视而不见。

尽管之后的书市上充斥了《货币xx》、《xx战争》的恶俗跟随型出版物,尽管有许多经济学家用非经济的方式认定宋鸿兵在大玩“阴谋论”,但顺承《货币战争》而再次掀起争议波澜,其书又拥有相对可靠的编写质量的,截至目前只有新书《反热钱战争》。

我首先要推荐大家好好阅读《反热钱战争》一书附录中关于《货币战争》舆论争议的两个篇章。张庭宾尖锐的指出,“《货币战争》太真实了,揭开了金融寡头和他们的仆人们千方百计掩盖的真相。金融寡头的统治之所以成功高效,正是效仿了一姓之封建帝王家族驾驭之道,这极少数人得以统驭芸芸众生,靠的是不对称游戏规则,考层层深宫大院封闭真相和信息,对外一套冠冕堂皇道德规范他人,对内一套巧取豪夺损人利己……给《货币战争》摸黑,就是给他们自己搽脂抹粉……也就是把他们被《货币战争》透明化的寝室和密室重新漆黑。”简而言之,跨国资本机构及其豢养的话语群体,对《货币战争》的攻击,归根结底是为了打消中国人对金融安全战略的自主思考,并由此控制中国货币民主决策权及其思想来源。

《反热钱战争》一书应当能发挥比去年《货币战争》更大的启发意义。全书的叙述结构更为清晰,没有了故事引述上的硬伤和内容逻辑上的紊乱,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近一年来乱象、美国次贷危机及国际资本流动记录作为佐证,相信致力“摸黑”的《财经》杂志以及胡祖六、谢国忠、沈联涛诸人要花费更多脑筋才能想出为“主子”辩解的高招。

但有必要提醒的是,这本书的出版,很可能会再次陷入口舌之争,辩论过后正题被忽略,中国金融秩序继续朝着危险的方向迈进,《货币战争》、《反热钱战争》等著作被当局及其智囊机构仅仅作为市场观点的一种而不被认真对待。因此,我们需要切分书中的具体议题,首先寻找争议点,以及多数人知识框架下关于财富保卫思路的最大公约数,这种方式的推动也算是聊胜于无。

我这里提到的最大公约数,包含文化和体制一方面,以及金融认知的另一方面。对文化和体制共同认识的切分,无非跳出迷信西方观念泥淖、坚决推进政治和社会的民主化、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特点的政策分析三点,而就金融认知方面,经过近年的“教训”教育,许多人都已经认可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必要的资本管制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市场责任需得以落实和强化。事实上,无论是《货币战争》、《反热钱战争》,还是独立学者在非利益纠葛下的行文,观点无分何种倾向,一般都能保持上述立场。

而关于争议,核心问题就是三点:黄金是否可信,自救是否必要,如果自救是必需的、应采取那些必要而适宜的手段。对争议的审视,有必要一方面按照基础的经济学理论演证其是否与上述“最大公约数”相关,另一方面则从事实角度判断二者是否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标签:战争   货币   金融   中国   争议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