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谁不高兴?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由央视和凤凰卫视著名军事评论员宋晓军、主撰《中国可以说不》的宋强等五人合著的《中国不高兴》一书,一经出版发行便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不太看好的声音还不少。本人也到书店订购了一本,想看个究竟。读罢,也想与关注此书的人们谈谈浅见。  

这是一本快写、快编、快印也可以快读的文集。可以认为,五位作者都是曾经的热血青年,现在的热血中年。书中的文章,大多是新近完成的,许多内容都与社会热点相关联,如对范跑跑的评论。由于紧紧跟踪社会生活,许多文章都有“快写”的痕迹。有许多口语化的文字,让此书读起来就像听作者唠嗑一样。该书编辑工作也显得有些匆忙,文字上的差错较多。见附录。  

一本34万字的书籍轻而易举就能发现那么多差错,不仅仅是编印匆忙,可能还有一个编辑者的责任心的问题。2009年3月第一版,2009年4月第4次印刷,是不是每次印刷都印得不多?到第四次印刷也没标明印数。对此,不知道江苏人民出版社怎么说。至于责任编辑陈中南,文字编辑陈尔西、杜牧君看到那么多错字时也许会觉得惭愧。  

该书冠名《中国不高兴》,确实有些不妥。还是作者们原来说的《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更贴点边儿。用这个书名据说是出版商的意图,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既然有“眼球”经济,那么用个“眼球”书名当然也没什么了不起。又不是学校的教科书,又不是什么必读的教辅材料,更不是需要写学习体会的政治学习材料,书名滑稽一点也无可厚非。文集本来也不是围绕谁谁不高兴写的,而是收集好了文章然后冠名的。所以书中的内容与书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也是正常的。  

本书第一部分是“中国,为什么不高兴”。 中国是一个国家,国家高兴不高兴,要看那个国家里的人们高兴不高兴?哪些人高兴,哪些人不高兴?高兴和不高兴的人群是怎样的比例?其实,中国的不高兴,很大程度上是二十年前“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继续。当下中国,真正不高兴的是那些老实听话却一夜之间丢了工作的产业工人;那些坚守在贫困农村中小学经常开不满本来就不高的工资的园丁们;那些辛辛苦苦攒钱供孩子念完大学却找不到工作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们;那些本来有一技之长却因不肯打点行政审批人员而拿不到营业执照的手工业者;那些孩子尚未自立、老人需要赡养、自己正年富力强却被劝退回家而收入锐减的职员;那些因不忍国有资产流失而举报官员却屡遭黑手的反腐义士。不高兴的群体当然包括本来也搂了钱但总觉得自己搂得少的人,还有被反腐义士盯住不放的贪腐官员。  

通览全书,看不出哪部分群体不高兴,倒是看得出有的作者不高兴。但作者不高兴也有其正当理由,只是表达得方式有些暧昧,方向也有点偏离。估计是作者的身份限制了他们的表达。但他们确实要表达,而且表达的欲望还很强,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用余杰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都有言说的自由。但我们的环境并不是谁都可以通过主流媒体来言说的,而非主流的声音要想大一些就只有出书一途了。所以,出书无非是一种表达、一种言说,未必会有反对者说的那么严重的危害。就像黄纪苏在新浪网读书频道访谈视频中说的那样,在中国,别说出一本书,就是出一百本书,人们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作者的不高兴,在王小东的文章中流露得比较多。王小东发明了一个词,叫做“逆向民族主义”。被他不齿的逆向民族主义者大多属于精英阶层,而且还很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实际上损害了并继续损害着中华民族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但是王小东的文章没有列出逆向民族主义者的恶行,哪怕是一点点也没有提到。所以抨击的力量就大打了折扣。倒让有些读者拿到了否定他说他偏激的口实。不过话又说回来,王小东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从他在新浪网读书频道访谈视频中的表现,看得出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甚至可以称做“较真”的人。这种人在传统文化造就的社会氛围中常常会因孤立而孤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否定毛泽东思想几成时髦的环境中,毛泽东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被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取而代之。“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其中不乏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而那所谓的难得糊涂,其实是对公共事务糊里糊涂,对自己的事情如位置、车子、票子、房子,还有职称,凡能带来个人利益的却一点也不糊涂。王小东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认真态度怎么能不让他孤立和孤独呢?但我相信他一定有相当数量的支持者,因为现在的环境毕竟跟过去不一样了。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而日渐强大的媒体有助于孤独者邂逅同路人;另一方面,宽松的政治环境也给多元思想提供了广阔空间。  

本书没有说出具体的哪一部份人不高兴,当然也无法分析促成不高兴的原因,所以看着看着就不那些吸引人了。但确实还有不少绝妙的文字,特别是黄纪书的那些文章,很有意思,引用别人的话也很好。如引用张文木的话:个人的崛起要搭乘民族的崛起才事半功倍。个人跟民族的关系是风筝跟风的关系。如果民族的天风浩荡,风筝一下子就上去了。天风没有,您拽根小线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也只能跑出个相对二三级风来,风筝也就五六米高。接下来黄纪苏说:所以,我们要立中华民族的大志,要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段话,其实也有作者不高兴的成份。不妨想一想,如果眼下我们的民族天风浩荡,民族中的每一分子都能搭乘民族的崛起而崛起,那就不必谈什么风筝跟风的关系了。黄纪苏说要立中华民族的大志,说明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是缺乏大志的,至少在他的眼里是如此。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怎么否认他的观点呢?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国家经过改革开放,确实是国力强增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其中显而易见是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了,交通通讯事业大发展了,科技进步带来了太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都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了,袁隆平、贺福初可都是全世界科技界不敢小觑的人物,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对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但是,就如同一个富足的大家庭,良田千顷、牛羊满坡、广夏万间,珠宝盈钵,可就是子女输耍不成人。公子纳妾,小姐偷情,老爷子抽大烟,大太太美臀花个几十万一点不心疼,二公子周游世界挥霍无度还美其名曰公务考察,没妈的孩子衣衫褴褛吃上顿没下顿,倒霉的痨病殃子没有人管,不干活的还攒小份子,雇佣的保镖帮助盗贼偷东西。你说这个家庭谁高兴?俗话说,国与家本同一理,巨大的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不公,已经有人说“大痛无声”了,岂止是什么高兴不高兴啊!  

  

附录:书中差错  

第62页倒数第3行“要把这个方向搬过来”中的“搬”字应该是“扳”字。  

第69页倒数第9行“原囿”应该是“原宥”。同页倒数第5行“货款”应该是“贷款”。  

第94页倒数第6行“和平进程的口实”中的“口实”应该用“借口”。  

第156页第13行“只要是本县本乡人人出来,都会哄笑”,语句不通。可能是“只要是本县本乡人一出来,都会哄笑”。  

第175到176页中两处“米奇尼克”和两处“米尼奇克”。这应该是一个外国人名,可能是撰稿的错误,编辑也没有发现。到第178页,附文标题是《今晚,谁在阅读米奇尼克》,倒数第1行和第2行又出现了“米奇尼克”和“米尼奇克”。到网上查了一下,好像“米奇尼克”是正确的。  

第183页第17行“每个美国人由6个网址”中的“由”字应该是“有”字。  

第195页第10行“也成为西方媒体抨击的讨象”,应该是“抨击的对象”。  

第196页第1行,“中国已经做的很好了”中的“的”字应该是“得”。同页第4行“三个主要回素”中的“回”字应该是“因”字。  

标签:不高   中国   中的   应该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