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气候又被吵热了,我们怎样不高兴

2025-02-19 学习 评论 阅读

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了好几天,不仅看不到为减少温湿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达成积极的共识,反倒是觉得今年的气候又被吵热了。值得讽刺意味的是,大会举行的当天,参会高官们的汽车在当天的碳排放,竟然超过了一些不发达国家一年的碳排放量。说是防止气候变暖,不如说是为了利益各打如意算盘。不发达国家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要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不发达国家提供减排资金,因为现有的80%的温湿气体是由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中排放的,如今他们应该多承担责任,而不是给予的恩赐;而发达国不仅为了回避历史责任,还为了实现继续保持发展的领先和主导地位,达到技术垄断的目的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资金支持总额只有人均2美元,被认为“买棺材板”还不够。中国的声音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却仍然与发达国家一起被成为一些岛国的攻击对象。
中国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攻击的对象,这也难怪,因为中国目前的排放总量排在世界前列。据一位专家介绍,2007年欧盟用的九牛二虎之力,仅减排八千多万吨碳,而中国一个月的碳排放就增加上亿吨,这也好理解,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能耗小,效能高,所以减排空间小,而中国的粗放型生产,加上各地蜂拥而起的项目,一不小心排放总量就上去了。最近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不怀疑这个减排能力,谁让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呢,说居玩笑话,中国人少放个屁就能减排几个百分点,但正因基数大,所以排放量不经意就增加了,如大量的汽车消费,却还振振有词地说是为了“发展”,要拉动内需。这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不是国人不知道要减排,而是不愿意用自己的舒适来换低碳生活,如果每一个国人一年中少开一次汽车、少吃一顿酒席、少用一天空调等,都会让碳排放大幅降低。但国人总要为自己的碳排放找理由,要为GDP保驾护航,要保证地方经济增长等等。国内尚且如此,哥本哈根又能奈何?《京都议定》都不能得到完全的执行,有的国家不接受、有的国家要求修改,而今的气候大会,吵是必然的,争是必须的。因为,对于岛国来讲,毕竟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生存与发展是头等大事;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需要通过自己的优势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大会只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峰会,即使有结果,也难有落实之处,只能在博弈中争吵,在利益中妥协。

标签:排放   中国   发展   发达国家   国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