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设想
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设想
周恩来在一个讲话中提到毛泽东时期的一个工业化设想:
当然主席不止这两大要求,还有第三,主席要求不要多征购,要藏粮于民,备战、备荒、为人民。…城市人口不要多增加了,稍微增加一点,农村销售尽量减少。要逐步做到自己都能够周转,一个县的范围,一个公社的范围,几个公社的范围,能够自己周转,不需要再调粮食到农村去销售。…面向农村不是都搞农业,农村中也要发展加工工业,甚至一部分手工业,有些地方电力送不到,全国都电气化要相当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总还要有些手工业,手工业还是工业嘛!要在这方面发展,然后往交通沿线上发展,不仅铁路沿线,公路沿线也都要发展工业,这样就把城乡结合起来了。要使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要使城乡结合,这是个长期方向。过去不平衡的偏颇的状态,畸形状态,这是半殖民地遗留下来的。沿海几个城市那么大,许多地区人口那么少,要慢慢发展。这是几千年来封建经济、买办经济造成的。只有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在革命的情况下,才能改变这种长期形成的情况。工人阶级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工人阶级要把全民都化为工人,这是长期的任务。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拿中国来说,要解放全中国人民,都成为劳动者,剥削阶级,游手好闲的人都没有了,剥削阶级分子逐步改造好了,这是个长期的工作。不然城市总有游手好闲的人,给工作不做,…
[周恩来对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和铁路工作会议代表的讲话,1967.10.28]
现在看来非常符合中国的实际,看看今天北京的交通,难以解决的三农问题,农村空巢化,某些城市人员的无所事事,一些农村的蔬菜比城市还缺、还贵(近日在市场听卖菜的农民工所说),以及当今的就业形势,种种问题,除了所有制问题外,工业布局不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重要问题吗。这三十年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吗?!
2009-3-12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