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
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不觉已经六十周年了,这六十年来人民共和国一路走来,一路坎坷曲折与进步成长,一路风雨磨难与成就辉煌。“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们回顾先辈奋斗的足迹,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成就,报纸媒体的宣传已经很多了,本文简要回顾建国之初三十年的成就,来说明新中国六十年伟大进军的一脉相承。
一 建国之初三十年经济建设的历史条件
1. 从国际战略上看,建国之初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是在战略防御阶段与战略相持阶段的艰苦斗争中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先是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进攻与封锁(1949——1960年,以朝鲜战争为标志),处于为捍卫国家生存而战的战略防御阶段;继而长期面临着美苏两超级大国的合围夹击(1961——1975年,以越南战争为标志),处于艰苦奋战的战略相持阶段。
2. 从建设的环境看,建国之初的三十年经济建设是在战争与动荡的环境中进行的。新中国建国后的三十年处于民族革命与战争的背景之下,革命、战争、斗争、分化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主题,新中国的成立本身也是世界民族革命战争的一部分,然而当时的美国为维持霸权四处干涉并几度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中国在前三十年的建设中被迫参加了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1961——1975年的抗美援越战争、1962年对中印边境战争、中苏边境武装对峙冲突等,在国内为巩固政权进行了土地改革、剿匪等各种国内运动。
3. 从建设的起点看,建国之初的前三十年是在一穷二百的基础上白手起家的。建国之初,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工业,“洋钉”、“洋火”充斥市场,比1840年坚船利炮漂洋过海发动对华鸦片战争的中国落后一百多年,而且国库金银被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劫掠一空,长期战争导致百业凋敝,人才极端匮乏,这就是新中国开展建设的基础。
4. 从经济建设的规律看,包括英美日等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工业国之工业体系的建立都要经历“重工业体系(采矿业——冶炼业——机械制造业——飞机、坦克、潜水艇等军事工业——卫星、航空航天工业等)————轻工业体系(民用工业)”的必然路径。这种工业化路径必须在储备人才(一般十年左右)的基础上一步步地走下来,而无法同时并举,比如没有机械制造业连缝纫机都无法生产,更谈不上建立流水线式样的轻工业生产机械的。美日等国在对外掠夺加快资本积累的历史背景下用了近百年的时间走完了完整的工业化道路,中国没有对外掠夺的资本积累,在被封锁的环境下也必须一步步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 建国之初三十年建设的成果:
1. 通过艰苦奋斗过了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以中国作为第三世界领袖加入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为标志开始进入以我为主主动融入世界的新战略阶段,自此以后中国自汉唐盛世以来再次崛起的趋势已成必然。
2. 基本走完了美日等国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由一穷二白一跃变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初步建立了完备的工业化体系,为改善人民生活的轻工业发展奠定了完备的重工业基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我们站在先辈们肩膀上努力进取取得的,我们的后人也将会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值此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一切曾经为国家强大奉献了一切的先人,也献给今天一切正在为民族复兴奉献着一切的人们。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