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富士康事件看主席晚年词作

2025-02-18 学习 评论 阅读

五月的广东深圳有一个小小的又大大的企业牢牢锁定了大众的视线。

富士康事件是主席身后30多年的一个爆发,现在站在这个背景下重读主席晚年词作,不由唏嘘不已。

诉衷肠(给恩来)——毛泽东

一九七四年



父母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毛主席对陆游词作的欣赏,大家可以通过咏梅来了解。

但是,我在富士康事件后重读主席诉衷肠,最近又在看宋词,不经意翻到了陆游

晚年所作诉衷肠一首,时间已不可考,但是收录于宋词300首之中。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大家可以通过这2首词来了解不同的毛泽东。

早些年当他看到陆游咏梅的时候,他反其意而用之,陆放翁讲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主席反用之“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那种积极地胜利的乐天观念跃然纸上。

主席曾评价自己有7分猴性,有那种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勇气和胆略,但是在晚年的"诉衷肠"中,我看到了一丝的抗争,但是没有了那种可以逆天改命,拼死一搏的气势。有的只是一个老人,对历史发展的无奈;有的只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明知道历史曲折发展,却想靠自己一己之力让历史改变哪怕一丝角度而不得的无奈;那个老人没有要求苍天再借他500年,因为他是个彻底的唯物论者,

他知道它的历史结束了,他所能做的就是影响他的下一代和他身边的人,他所能做的不惜粉身碎骨,也要换回那夙愿得以延续。

当然这2首词的立意还是有高下的,陆词首句摆脱不了忠君封侯的历史局限性,而毛诗即点明自己不怕断头,所希望的是能有不怕断头的下一辈来接替夙愿。

词者,心言也很少能看到主席诗词里的无奈,就算是在早年革命最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无奈过。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主席认为个人革命最困难的是他的身后,他看到了但改变不了,我们也看到了,只是晚了30多年。

标签:主席   历史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