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世纪大忽悠之一:以创业代替就业

2025-02-17 学习 评论 阅读

这是一句响亮而魅力四射的口号:以创业代替就业!

现在不是就业困难了吗?不是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下滑,企业裁员了吗?其实你不用愁,压根儿就不用就业,干脆创业吧!“创业”是什么呀?不是电影《创业》那种,抱个“金娃娃”,也是为国家抱的,那是大庆,那是过去,那是王进喜。现在没那种事,也没那种人了。现在的创业,就是自己当老板,“我的地盘,我做主”!多爽快。可怜那些刚刚走出校门、进不了企业门,更进不了机关、事业单位门的莘莘学子们,正愁眉苦脸、走投无路之时,听到这句蛊惑人心的话,该多么地豁然开朗、心花怒放、喜逐颜开呀!

但是——我要说这个该死的、令人讨厌的、老土俗套的但是,真的可以用创业代替就业吗?哪能啊,那不过是一句世纪大忽悠!

请不要举例说明,你认识的某某创业成功了,你们家邻居的三舅老爷的表侄子的同学,也创业成功了,等等等等,再多的例子也只不过是“个案”,我不必否定这些个案是必然成功,还是偶然成功;是遇到高人指点,一个金点子救活了一个大学毕业生,还是背后有特殊的人际关系,都不必去细究,只需要说明一个简单逻辑就够了: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社会就业的总量受什么制约呢?这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制约因素是不同的:在经济上升期,制约就业总量的关键因素是新增投资总量。新增投资越多,增加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因为在经济上升期,生产是为明天生产的,即使供大于求了,人们也常不在乎——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想象。在经济衰退期,制约就业总量的关键因素则是社会购买力(出口实质上也是一种全球购买力的体现)。在这个阶段,社会总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总需求,生成是为今天生产,而需求却在不断地萎缩。人们对于未来越来越悲观失望。新增投资只有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上,才是有效投资。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期,社会投资欲望必定降低,投资人会更加谨慎,仅有少量资本活跃在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部类转移上。社会生产能力过剩,裁员、减薪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社会就业总量萎缩的条件下,靠两手空空的大学毕业生来搞所谓的“创业”,就能增加就业岗位了吗?就能扭转就业的基本形势了吗?

如果假设,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有较高比例的创业成功,那么在社会就业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必定要挤压其它企业的就业岗位,造成其它企业更多的裁员。当然这种情形不会出现。因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并不具备多少优势,相比有工作经验的在岗人员,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弱势群体”而已。

从投资风险的角度看,经济衰退期正是经济紧缩的时候,企业的毛利率受到严重挤压,在一些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行业,甚至有些企业宁愿亏损也要维持生产,因此市场竞争也将白热化,俗称“斗烂市”。这个时期新办企业,除了个别有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的保护外,大多数将处境艰难,大学毕业生来搞创业,更是待宰杀的羔羊了!如果你是银行家,你敢去支持这种创业吗?

再从可行性角度看,大学毕业生,读书十几年,刚走出校门,靠父母供养了二十多年,自己两手空空,身无分文,拿什么投资创业!无非是又要做伸手派,向父母讨要资金。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节衣缩食供养子女读大学,巴望毕业之后有个好出路,不奢望他们挣钱回报反哺,总指望他们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父母可以松一口气,岂料却要将养老的老本挖出来给他们“创业”试验!为人父母的,护犊情深,忍痛割爱,也就罢了;作为子女的,情何以堪?!

所以,奉劝各位年轻后生:放弃幻想,准备打工!养活自己,劳动光荣。

标签:创业   就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