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军事互信的前提

2025-02-17 学习 评论 阅读

军事互信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善意的战略平衡  

田忠国  

我们常看到某些军事专家高谈阔论军事互信,但到某些人嘴里,军事互信简直成了卖国的代名词。因为,在他们眼里,军事互信的前提就是满足对方所有要求,反之,就对军事互信不利,应该坚决反对。持此观点的先生们如果是一般百姓,说着玩也就罢了,但他们偏偏是国家决策依重的重器,这就不能不说几句了。  

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是:军事互信的基础是什么?  

显然,在某些先生眼里,满足对方所有要求是互信的基础,但我们认为那不仅不是互信,而是卖国。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才是军事互信真正的基础呢?我们以为有三:  

其一,相互尊重。  

其二,互不干涉内政。  

其三,在空间战略制衡上,给对方留下拓展生存空间。  

与此相反的,则是对军事互信的破坏,如,一、不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政治选择。二、以各种理由干涉别国内政,达到文化、政治、经济侵略的目的。三、在空间军事战略上,挤压别国的生存空间,最终达到使对方失去战争反击能力的目的。如果按以上标准审视中美关系的话,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控制,早就达到一个主权国家无法容忍的地步。  

但是,中国按照“满足对方所有要求”的标准,忍了。  

“满足对方所有要求”,就是所谓“韬光养晦”的全部谜底。  

所以,美国要求中国搞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改革,中国就改革,美国叫中国怎么改,中国就怎么改,叫中国怎么革,中国就怎么革,结果呢,中国就形成了向美国输出资源与财富的机制。到了2009年底,有人抱着美国的粗腿,大叫着拥抱科学,把可能导致亡国灭种的转基因主粮请到中国来。  

所以,中国如果真想搞军事互信,就得培育国内对称式立体应对能力,也就是说,你怎么对待我,我怎么对待你,绝不手软、绝不含糊。因为,强者并非力量的对等,而是精神与智慧的强。毛泽东时代,中美力量对等吗?不对等,不仅不对等,而且力量悬殊巨大,但谁是强国?不是力量巨大的美国,而是力量弱小的中国。由此可知,强的具体表现是精神、智慧合一,使军事力量发挥到极致。  

其中,全民的共同意志,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过去,我们曾撰文认为,全民共同意志的形成,其一需要形成共同意志的经济制度基础,其二需要大众民主的价值机制,也就是意识形态以民为国的全面思想文化革命。而毛主席晚年思想,恰恰是对这方面全方位立体探索。  

主席在世,对内对外都有明确的概念、明确的方向,但主席逝世后,什么都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摸来敌人的战略当自己的战略,河没过去,中国就成了“中美国”了。有的先生为中国成为“中美国”欢欣鼓舞,大叫中国终于加入到世界文明体系。其实,如果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殖民化也叫文明的话,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代,中国就加入了世界文明体系,即不需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由此可知,明确立场,分清概念和方向,对于一个国家制定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任何国家的国家战略,一是为了发展,二是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三是为了与世界平等融合,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成为别国的打工仔或看家护院者。但是,平等融合不是去掉主体文化或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是以自己为主体,吸收与我有用的优秀文化,更不是以别国战略为自己的战略,自己摧毁自己。  

黄卫东先生认为,某些人的卖国行为,不是故意卖国,而是思维出了问题。中国可怕就可怕在,主流精英陷入卖国的思维模式中而不自知。  

而思维模式的问题,主要还是个中国失去价值判断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出在意识形态上。  

所以,以毛泽东晚年思想为主体,重构中国的意识形态,也即价值判断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就成了中国的当务之急。因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才能灵活而又轻松的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问题。  

2010-2-18  

  

标签:中国   军事   战略   价值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