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雇人“抢购”出的“小阳春”能“春”多久?
靠雇人“抢购”出的“小阳春”能“春”多久?
■张洪清
眼下,我国有些城市的房地产在地方政府的“托市”和刚性需求释放带动下,交易量开始有了起色。于是,一些人就大炒“小阳春”来了,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忽悠”消费者,利益集团代表更是为他们“加油”、“鼓劲”。好不热闹。
4月6日《人民日报》(见网址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04/06/content_226799.htm)报道说,截至2008年年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64亿平方米,达到1998年以来的历史高点。同时,又不断有新的项目竣工,市场存量消化进度仍然缓慢。专家认为,在市场供过于求、企业急于消化存量的阶段,房价很难出现大幅上涨。 国家发改委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指出,受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周期可能长达3—5年。而在微观层面,对房地产企业信贷紧缩的影响随时存在,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也会对商品房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交通银行研究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受房地产空置面积增加的影响,未来房价将继续下跌。而目前出台的稳定市场的措施在短期内能刺激需求,并减轻房价大幅下降的风险,但并不会改变房地产行业景气继续下行的趋势。 然而,是谁在“忽悠”房价上涨?是谁在“制造”“小阳春”?
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9-04/06/content_11136899.htm)有篇报道给出了答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八里庄的一个居委会里,张大妈近日又开始忙起来了,同往年一样,她又接受了东四环几个待销楼盘的邀约,组织一批老年人到几个售楼中心“签约”,一天管吃喝还净挣50元。据悉,她们有时还要到国贸春季房展会上演“订房”,前台签单,后台拿钱走人;在央企工作的钟先生,前几日去亚运村北苑家园附近看一个楼盘,由于售楼中心人头攒动,他一下就动了心,可销售人员对他说,好房已经没有了,要买好的,需托熟人找经理批条,钟先生请客送礼,到这个项目的经理办公室批了一张1%优惠条,待到看见售楼处半尺厚的优惠条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热销”、“抢手”都是导演的;北京有位吴女士说,她看了开发商要“一降到底”的广告,可真去了,降价幅度没有想象的大,有的降价房源还是东西朝向的,有点儿“逗你玩儿”的意思。
由此可见,所谓“小阳春”只不过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花钱请人“忽悠”、“制造”的结果。类似的例子,全国有多少,欺骗了多少消费者,由谁能说的清楚?地方政府为何不管?还有,一些媒体宣传的所谓“抄底团”,大多为炒作,如山西富豪购房团、温州购房团等皆为某房地产网站受命于开发商而组织,这些人是否真为富豪也未可知,最后的签约套数更是无据可查。
靠雇人“抢购”出的“小阳春” ,到底能“春”多久?要想让房地产的春天到来,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房价就必须落下来,因为眼下的房价高的严重背离了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继续胡乱炒作,人为制造房价上涨,灾难性后果就真的临头了。这不是危言耸听!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