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给我们上了一道什么样的大餐?
作者:蓝晨
http://shehui.daqi.com/bbs/20/2444964.html
备受关注的2009年春晚已经结束,从娱乐的角度说,本次春晚尽管不是十全十美,也确实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作为春晚重头戏的几个小品,也是可圈可点,“笑果”甚佳。好听的话自然会有很多的人乐于去说,作为一个春晚的观众,我觉得有必要给沸腾的赞美热潮浇点冷水,以别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关心。
导演郎昆曾说过,今年春晚将成为“让海内外中华儿女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的一道年夜大餐”。那么,春晚剧组给我们上了一道什么样的大餐?其实,我们在笑过之后,如果仔细咀嚼一下,会发现今年春晚小品这道菜是有异味的。
小品《吉祥三宝》中的保安和小保姆,为了达到结婚的目的联手设计,将持反对意见的小保姆的哥哥引入圈套,不惜采用假自杀的手法,骗取同情心,迫使不情不愿的哥哥勉强同意了两人的婚事。小品《黄豆黄》同样以撒谎和圆谎来展开情节,为了不使客户失望,没有看成奥运开幕式的老汉黄豆黄与夕阳恋人,合伙上演了一出欺骗味道极浓的闹剧,即使谎言被揭穿,黄豆黄形象依然高大。另一个小品《北京欢迎你》则是一场以助人为乐的名义进行的连环骗局,蔡明轻易地把郭达的志愿者服装骗到手,而郭达也是一个冒充志愿者的“热心人”。
以上几个小品中,编导和演员们给我们传达出的信息是,保安小保姆的骗是为了达到捍卫爱情的目的,黄豆黄的骗是为了诠释北京奥运的成功,郭达蔡明的骗是为了帮助他人。几个节目的展开和皆大欢喜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编导们对小品中的行骗是抱以赞赏态度的。
如果说这几个小品中的欺骗,还都有善意的成分在其中而有情可原的话,那么,赵本山和小沈阳在《不差钱》中的骗,就因为只是出于一己之私而显得很卑鄙了。赵本山为了少花钱多办事,用130元钱收买了小沈阳,节目的全部笑料就是在两人合伙行骗的过程中爆出的。赵本山的骗是为了达到让孙女上“星光大道”出人头地的目的,小沈阳的骗则全是纳入囊中的那130元钱在起作用。
在诚信渐成当代社会稀缺品质的情况下,小品中的骗术肯定会找到众多生活原型,而且会有比这种骗术还恶劣的行为,若在节目中予以揭露和讽刺,也算是功德一建。遗憾的是,春晚以赞许的态度推出了这样的节目,如果仅以笑声和掌声为标准,上述几个小品都算成功了,只是这种“成功”,是以宣扬欺骗为代价实现的。即使编导和演员们的本意并非如此,客观上也达到了宣传“撒谎有理,骗人无罪”的效果。或许编导和演员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节目是有意无意地给欺骗罩上了美丽的光环,并骗取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这种集体无意识,才是更可怕的。
早在去年12月,广电总局就提出要求,2009年春晚主题是“中华大联欢”,要突出“中华”特色。有消息说春晚结束后,春晚导演郎昆表示,“本次春晚不仅是一台大联欢,还表达了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明天会更好。”我想问一下,春晚中被包装得看上去很美的小品集体行骗,难道就是晚会要突出的“中华”特色?对小品中不拘一格的行骗给予褒赏,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吗?莫非,央视春晚毫不察觉节目中欺骗成分的存在,或者默许甚至赞许骗术的粉墨登场,只是单纯为了追求笑声和掌声?最初对晚会主题的定位,难道只是一种高调宣传的“逗你玩”?
(欺骗最光荣,欺骗创造了人本身,君不见主持人董卿与帅小伙刘谦的合作,将骗术演绎得登峰造极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