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马克思主义与人心人性
浅解马克思主义与人心人性
社会的进步从外部(物)说是生产力的大发展,从内部(人)说是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文素养、建立了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让马克思主义在培养现代人人文素养中发挥作用,从这一点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有中国化的问题,还有大众化的问题。
谈论马克思主义,不能追溯到人的自心中,追问到人的自性中来,都会舍本逐末抓不到本质。那么,怎样算在人心人性中谈论马克思主义呢?
一:马克思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人类的良知,资本主义是人类的欲望。社会主义是要多数人(无产阶级)获得公平合理的利益,资本主义是要少数人(资产阶级)获得剥削压榨的利益。
良知与欲望源于人类自心自性之中,人类不灭绝,这对矛盾就会与人类相伴相随。那么,为什么说马克思所说的良知(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呢?
1体制
从古而今,人类的体制只有两种。一种是少数人管理多数人,一种是多数人管理少数人。
封建帝制是少数人管理多数人,资本官僚体制是少数人管理多数人,帝国主义扶值的傀儡政权还是少数人管理多数人。资本主义社会在完善管理体制中,采用的全民选举与民主法制中的陪审团制度,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这也没有改变多数人被少数人管理的本质。
在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体制之下,什么检查、督察、达标、整改……包括“乱世用重典”——仍然是管不尽管。而评优、评模、甚至本职工作……敷衍做作、弄虚造假,也就可想而知了。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探索的是一条多数人管理少数人的体制。所以说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大众服务的学说,只要被大众理解,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公有制就是在这一理论之下诞生的。但是,有许多人在这里产生了误解,以为只要公有制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不能保证公有制多数人管理少数人这一本质属性,那么,少数人的欲望就会让公有制最终管理不善化公为私。
毛泽东正是在多数人管理少数人的体制探索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革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比较好地认识理解毛泽东发动的群众运动、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以及文化大革命。
从人心人性上讲,马克思到毛泽东所努力的正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共同理想,他们所说所做是彰显人类的良知,节制人类的欲望。而在实践这一理想中,因为遇到一些曲折,让私心杂念的人占了上风,在农村改革中分田单干,在国有企业中进行管理层收购的私有化改制,在所谓的开放引进资金、技术中,让资本家大捞一笔外,还搭进了资源与众多的良家儿女,无疑是昧了良心、纵容欲望。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今天,既要维持少数人的利益,又要弄些资本家做慈善的假相,实际是假示良心、鼓励欲望。官僚主义制度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搞些送温暖、低保什么的,实际是兼示良心、放纵欲望。
彰显良心,节制欲望;昧了良心,纵容欲望;假示良心,鼓励欲望;兼示良心,放纵欲望——从人心人性的角度解读人类的不同思想理论,不同制度设计,如此而已,骗得了谁啊。
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不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
2宗教
人类自然科学的成果需要继承发展,人类社会科学的成果同样需要继承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人人文素养的全部。
在影响人类的100位名人中,排在前6位的人中就有5位是宗教领袖,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孔子、圣保罗。信仰宗教的人排斥马克思主义,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排斥宗教——从来没有发现,他们相辅相成、相生相容,共同构成了人类理想的全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宣……”
“坚忍、知感、慈悯、谦逊……”
……
宗教的这些思想多好啊!剔除历史上的统治者对宗教神化异化的神秘色彩,剔除某些人的愚昧迷信,宗教留给我们的都是我们良知中最需要的素养——“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宗教的人文思想与毛泽东主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有什么不同呢?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宗教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没有止步于宗教的内修式教育,它还给我们一个革命的理论,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革命。
宗教所完成的是对我们人心人性中的“善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还告诉我们要在外部完成对“恶人恶事的斗争”。一个是内修,一个是外练——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人完整的人文素养,与最科学的人际关系。
勿庸质疑,文化革命给了许多人外练的机会,我们可以毫无顾忌斗争恶人恶事了,但是,为什么大家感觉文化大革命失败了呢?为什么左派不能在文革中很好地走向联合呢?我们不得不自问“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是有着良好的内修与正确的外练”。
“内修不好,一切完了;外练不到,空头支票”,只有在人心人性之中最先完成自我的修练,我们才能带领大家建设科学的社会主义。
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目标与各位宗教领袖们的“天堂”,并无不同。历史上的宗教并没有把人类带入天堂,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能否做到呢?这取决于我们的“修练”,取决于我们的人文素养,与我们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之政治经济学
1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社会上的事由社会上不同的人来做。
市场经济之下由资本家完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在资本逐利的过程中,一群资产阶级成长起来,私自当头、见利忘义、残酷剥削、尔虞我诈、囤积居奇、饕餮无度,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势,是市场经济之恶,并不值得奇怪。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并提出了计划经济以避免市场经济之恶,经济在由政府计划过程中,一群官僚成长起来,高高在上、唯我独尊、颐指气使、共产浮夸、尸位素餐、失职渎职,这是计划经济发展最有可能的走势,是计划经济之鬼的地方,需要大家认清。
因为市场经济之恶就计划经济,因为计划经济之鬼就市场经济,这样首鼠两端都是错误的。
市场经济是欲望生产力,计划经济是良知生产力。人类有欲望,也是本性使然无可厚非,关键是怎样限制使它合情合理;人类有良知,既有先天也有后天,关键是怎样彰显良知,使它不被自己与他人的欲望吞噬。
但是,许多人包括太多的经济学家,不见良知欲望,不是立足于人类的人心人性,而一味的标榜私有制的人,不是糊涂透顶就是居心不良,那样只能是昧了良心纵容欲望,而一味口头标榜公有制的人,如果不能修练进步,也会裹足不前落个挫折失败。
2财富
资本主义制度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资产阶级搞的市场经济是用金钱来配置资源,手段是金钱,目的还是金钱,少数人获得多得多的金钱就可以了,虽然也发展生产力,但是财富的最多的拥有者,还是那些金融大锷。资产阶级搞得计划经济是在市场出现危机之后,进行的金钱的调节,穷人们太多了又没有钱了,金钱的游戏也就玩不下去了。
毛泽东主席曾经坚决反对分田单干,提出“三级核算,队为基础”,如果这一制度得到实行,那么无产阶级搞得市场经济实质也是集体经济,这也就是某些人所说“合众人之私为公”,华西村、南街村等都是这样的例子。而无产阶级搞得计划经济,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下,是一个更大的宏观调控,利益覆盖全体人民,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大资本家的拥有无厌。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在这一思想指导之下,不仅有两种制度公有制与私有制之不同,还会有两种皆然不同的财富观念: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创造财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都是人们劳动的结果,而一个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创新劳动技术的人就会相应获得多的财富。资本主义制度是金钱创造财富,只要能骗到金钱,随你用什么方法。这样,是资本家养活劳动者,还是劳动者养活资本家,是资本家创造社会的财富,还是劳动者创造社会的财富,不同人就有了不同的解释。而且,由于两种制度的不同,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财富,更多的是为多数人占有。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财富,即使有更多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改变不了财富为少数人占有的本质。
3制度
体制是一个比制度更宏观的概念,是制度的宗旨。是确立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体制,还是多数人管理少数人的体制,决定了什么样的制度模式。公有制与私有制就是在这两种观念下产生的。所以,如果公有制度背离了多数人管理少数人属性也就不再是公有制。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纠缠在私有制与公有制概念之间的人,还是一个肤浅的马克思主义者。
资本主义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以良知发展,还是以欲望发展,是为多数人服务,还是为少数人占有,如何保证一个制度的属性,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还是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只要这个社会上的事是由少部分人负责,少部分人不受约束的去做,都会迟早背离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大众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初衷。
一个一劳永逸的为人民服务的制度是没有的,教育大众起来负责、组织大众起来负责,一个为大多数人热爱的社会,一定是一个由大多数人来监督、完善、建设的社会。
三:马克思主义之哲学
1辨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了人类社会的诸多规律,一一罗列人类社会的这些智慧总结是枯燥的。这就好比从小麦中提炼出面粉,你对面粉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只有把面粉做成各种可口的食物,你才会喜爱,但是,这时你常常忽略面粉的重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处处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我只能挂一漏万的做点解释,算作抛砖引玉吧。
防微杜渐、积土成山实际上就是质量互变的规律;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实际上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吃一堑,长一智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华民族这样的智慧是很多的,“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强弱、表里、标本、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等,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辨证统一的思想。人心人性也是这样,有迷悟、邪正、善恶、良心与欲望、舍己为人与自私自利……
“一个受私有化媒体追捧,主张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说:我只要与人辩论人是不是自私的?我就胜利了。”
现在,我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否定他了,人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也有舍己为人的一面,人是良心与欲望的统一体,社会的发展、制度的设计应该彰显人的良心节制人的欲望,而不是相反。公有体制之下才有陈永贵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才有焦裕禄,才有王进喜,才有红旗渠,才有华西村、南街村、周家庄公社,才有历史上的无数革命先烈义无反顾的流血牺牲……这些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找不到的。杨善洲是毛泽东时代的干部,是公有制下带领群众大干、苦干的共产党员。私有制下,想像杨善洲那样干都不可能,既没有那样干的大环境,更难有那样干的个人修养,也更没有干成事的主客观条件,这也就是沈浩在小岗村的悲剧,我们在对沈浩充满由衷敬意的同时,也不得不无限的惋惜。
小岗村人因为自己的私心杂念,整整耽搁了三十年的共同进步,单打独斗的结果就是他们都成了贱民,而资本家已经成长起来。被沈浩感动的小岗村人,不知道能不能幡然醒悟,重新集结。
那个满头白发的经济学家说:人都是自私的——所以,只能私有制度,市场经济,血腥发展。这样贪污腐败,弄虚作假,谋财害命也就顺理成章。制定法律限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是为了满足众人之私。
如果让我给他的各种理论总结一句话,就是“种下自私,收获邪恶”。君子道消,小人道长。错误的理论误国误民。
实际上,众人之私也就是公。大河有水小河满,有国才有家,公好才能私好。
但愿小岗村人不再被恶魔牵引,不再个人的欲望无限膨胀,不再损公肥私、毁国败家。否则,不要说沈浩,释迦牟尼也救不了他们。
2领袖与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经把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论述的极其详细。写下这个题目,只是因为当我细数中国的历史,一朝一朝一代一代,我为那些领袖的素养,以及他们与自己队伍之间的关系感慨感叹。
刘邦如果不是从群众队伍中提拔了韩信,汉朝的历史不会是这个样子;李世民如果不是对魏征虚心纳谏,就没有大唐的盛世……刘邦的手下不只有韩信,李世民的手下也不只有魏征,事实上,我们感觉他们的队伍人才济济。某些人把他们的成功归于天命,却没有看到,刘邦、李世民的特殊个人品质素养,与在他们的品质素养感召之下的成功团队。
俱往矣,在中国多灾多难的近代史中,我们有了一位人民的领袖,这就是毛泽东。他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功。连我们的敌人都惊叹于他的比喻:军民鱼水情。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心理阴暗的人攻击他,却更显出了他的伟大。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他对人民群众寄予多么厚重的希望啊。他是前无古人的人民领袖,却绝不会后无来者,因为人民群众会在他的感召之下,成长成熟起来,并形成最优秀的品质素养,建立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那时,汉唐雄风只是渺小的过去,我们会迎来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真正进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