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部分业内专家对种植转基因主粮的担忧

2025-02-16 学习 评论 阅读

关于种植转基因主粮问题,不单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必须要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业内专家早已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只是在学术方面,不敢向中央直言,因有把持权力将对此进行打击报复。现转发新浪好友矛头鹰的文章,看看业内专家在转基因问题都说了什么,看看他们为此担忧的观点和依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07e6d0100gjfc.html

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的消息: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安全证书是转基因作物品种上市之前最难的一个关口,这意味着该品种的生产性试验结束并获得农业主管部门认可,技术方面的障碍基本扫除,接下来就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即将打开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闸门”,但这也引起了担忧。

“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的生死试验场”“民族的噩梦”……已经两个月了,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各种担忧仍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逐渐蔓延形成一种恐慌。有的论坛还发起“反转基因主粮”的签名活动。

本鹰曾经参加过我国大豆产业战略研究某科研课题,走访过东三省和内蒙的大豆主产区,有幸与不少农科专家和生命科学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大豆产业从种植到深加工各产业链上的豆农、农场、工厂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等人员共同研讨过我国大豆产业的历史、现状与对策。也正是在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本鹰第一次接触到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利弊纷争。

据中国某院某所的某位院士级研究员(为保护这位学者不受我的博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隐去他的名字和所在单位)告诉我,转基因产品的确存在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安全性问题。但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政策比世界各国都要开放,这跟某些主导该领域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有着非常大的关联。须知,研究转基因课题,每年政府所拨付的科研经费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目。一些学者仅仅为了这笔科研经费,也不愿意说出转基因产品半个“不”字的坏话,而把对转基因产品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学者们的反对之声一概埋葬了下去。当局也只能听到一片叫好声,而少能听见提出异议的反对之声。

正如上述报道中所提到,这次由我国农业部对转基因水稻开闸放水所引起的质疑主要也是围绕着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展开的。

本鹰摘录如下:

“我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但是我担忧背后的风险。”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由于水稻是主粮,世界各国都比较慎重,“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有商业化种植的,但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哪个国家进行商业化种植。”

薛达元担忧的主要风险是转基因水稻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专家提出质疑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介绍,转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抗虫基因,使得水稻能分泌一种BT毒蛋白物质,虫子食用后会被毒死,因而能够产生防虫效果。“但水稻是人类的主粮,昆虫无法下口,人类长期食用难道就没有害处吗?”蒋高明质疑。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很大的争议。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蒋高明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保障,“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

此外,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很多科学家担忧的事情。因为如果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通过授粉等途径向四周“漂移”,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

国家环保部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官员曾发出警告:在生态系统中,转基因生物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它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的平衡。

国际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2001年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的“转基因玉米混进美国大豆事件”,2006年还曾出现“转基因大马哈鱼逃逸事件”。

蒋高明认为,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转基因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转基因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转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带头将转基因引入13亿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转基因生物一旦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他说。

此外,薛达元认为,因为欧洲等国家对于转基因食品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一旦转基因水稻在中国进行商业化,还可能影响我们的粮食出口。

“前几年曾经在湖北进行过转基因水稻的实验性种植,当时管理没有跟上,像转基因种子就没有限制,什么人都可以买到。”薛达元担心,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后,也会出现管理跟不上的局面,转基因水稻“也许会出现在不适合种植的地方,污染当地农作物”。

“转基因水稻的潜在风险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来,需要长期观察。”薛达元说。

“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水稻专家袁隆平说。

本鹰可以预知的一个结果是,一旦转基因水稻在中国商业化和规模化种植,中国的水稻产业,包括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必将遭到全世界的抵制。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我们无法逾越的严重屏障。到那时,恐怕我们再怎么后悔,再采取任何亡羊补牢的措施,都将是为时已晚了。

其实,本鹰知道转基因食品的另一更加恐怖的严重后果是被邪恶势力用作杀人不见血的转基因武器,将某种基因植入某种农作物,大量输入到某国,让该国的国民食用。到那时,消灭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便不再需要核武器,而是转基因武器了。这是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可怕的人类灾难。

撇开作为中国人主粮的转基因水稻本身可能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所构成的威胁不说,单就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防止这一技术被滥用和可能出现的严重负面结果。这是很少有人涉及到的国家安全话题。警钟必须长鸣!

本鹰结语:

“民以食为天!”

食品安全之门不能为短视的功利性行为开闸放水。

学术纷争可以通过学术的路径让科学与事实说话。某些需要时日来验证的科学真理,我们也完全应该秉持尊重科学的精神,让历史来验证我们的科学家们今日之假想与假设。

政府决策更应该高屋建瓴,有比科学家和商家更高的视野,统揽全局,执政为民,造福社会,而不是遗留祸患于民、于社会!

标签:基因   水稻   种植   商业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若水网络推广工作室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17010502号-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