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文革批孔”对不对

2025-02-16 学习 评论 阅读

以下,我们来剖析文革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批孔”问题。

  孔夫子本是“万事师表”。文革批孔,是因为后世反动专制者,根据自己需要,利用了孔子的缺点,扼杀了孔子的优点。我们先用现代社会观念,来叙述这位“万事师表”的简历:

  两千五百年前的苦孩子孔子

  两千五百年前,山东某女士颜征,十八岁时在一次集体性狂欢中,与六十岁的战斗英雄,孔梁纥先生玩性游戏。颜征为此怀孕,后生下一子取名“孔丘”。孔丘后来被人们普遍尊称为孔子。

  孔子自幼失学,一辈子都没机会接受当时的国家义务教育,但在颜征女士的耐心家庭教育下,颜征去世时,十五岁的孔子已经具备了当时的小学文化水平。孔子十七岁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去找自己的父亲,可是,父亲已经去世,孔子很伤心。

  孔子对父亲家的亲戚们说:“我叫丘,是孔梁纥一夜情的私生子。当年我父母响应国家号召,组成二人生产小组,相互配合,努力为国家做贡献。你们看,我就是他们的产品,多棒呀!”亲戚们仔细打量了孔子一番,说:“果然棒!你头发顺直,具有典型黄种人特征。你宽鼻、龇牙,看上去象非洲兄弟;你奔头、凹眼,活生生一个委内瑞拉自由战士。你就是亚非拉人民大团结的活标本。你有什么要求就说吧。”孔子说:“我父母在国家义务劳动中产生了感情。把他们葬在一起,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社会道德责任呀。”亲戚们赞叹道:“小兄弟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强烈的社会道德意识,难得,难得!我们当然会满足你的高尚请求。”

  从此,“孔丘有强烈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在群众们的鼓励下,孔子社会道德意识更加强烈,又不辞劳苦自学了一些当时的中学知识。孔子对其中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最有心得。在孔子三十岁时,已经被附近许多,“文盲半文盲及具备当时小学文化水平的人”,认为很有学问,而得到那些人的崇拜。甚至还有当时的中学生向他请教学问咧。

  从孔子三十五岁起,山东的齐国国王与鲁国国王听说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感很强烈,还自学过“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善于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被很多群众崇拜,先后请孔子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大臣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希望那些大臣们能够因此对自己惟命是从。那些大臣们至少受过当时中学教育,结果孔子虽然有官职,却没有在中高等文化圈子中,获得在底层文化圈子中那样的崇拜。孔子为此感到很郁闷,这样郁闷了二十年。孔子进一步发现,鲁国国王贪图享受,对孔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严肃。连鲁国国王实际上也不崇拜自己,而只是在利用自己。这对于真诚的苦孩子孔子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心理打击呀!五十五岁时,苦孩子孔子终于下定决心出走。孔子心想:“凭这么多年用心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知识,我还怕在国外找不到飞黄腾达的机会吗?”。

  在后来十四年内,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受到七十多位包括各国国王在内的国家领导人们的接见。听孔子介绍了中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不同的领导人有不同的表现。

  小国国君们正在担忧自己的领地被大国国君们吞并,心里很烦。一般听孔子讲了一个开头就说:“泥四萨比,给我棍!”。个别小国国君给孔子一点小甜头,梦想孔子能劝说大国国君们高抬贵手。

  大国国君们歌舞马戏都看腻了,听说有自学成材的专家,远道而来讲授中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一般都热情地接待孔子,当闲得无聊时,就亲切接见。那些大国国君们开始时会表示:“啊,有意思。”“娃,哈哈哈哈!”接见几次之后,有新的玩意儿了,就对孔子说:“先生学问太高了,我这里的群众还是很愚昧,我先帮先生做点启蒙教育。等我吞并掉一些文化基础好的小国,再请先生您去那里做思想品德教育,要他们那里的人乖乖地听我的话。”

  还有好可怕的事情呢。一些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听孔子讲了一会,就说:“我现在没时间听你扯这些,我们正在准备暴乱夺权。你块头挺大的,还带了些随从,你入不入伙呀?成功了少不了你的好处。”孔子听到这些,吓得赶快就跑了。那时侯还没有警察叔叔,孔子没法把描述这种可怕事情的小学记叙文,交到警察叔叔的手里边,更找不到人保护他,只能跑得远远的。就这样折腾了十四年,可怜的孔子一直没飞黄腾达。最后,在一些,“文盲半文盲及具备当时小学文化水平的人”,惋惜中,孔子自认为怀才不遇地离开了人世。还有个别中学文化水平的人对孔子去世也惋惜咧。

苦孩子孔子的遭遇,提醒那些听听“美国知音”,看看外国原版书籍,就自以为高人一等,以后定能飞黄腾达的人:由于他们不在“圈子里”,又不虚心向内行学习,而一直对现实社会“根本利益划分的规则”狗屁不通。飞黄腾达,对这种小爬虫们来说,可以经常在梦乡里享有。

要理解上述孔子的事迹,需要了解下述几点:

  (1)孔子所处的东周,不仅有多个小民族,还有多个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混血人都有。

  (2)孔子所处的鲁国,群众有集体性狂欢的习俗。鲁国政府定期组织这种活动,甚至对此做了规定:群众中的成年独身者到时候不参加性狂欢,不仅是“生活作风有问题”,还是“违法乱纪”。

  (3)周朝的社会制度,从“封建”这一点看,与欧洲中世纪相似,但有很大差别。差别的关键在于:严格的世袭教育等级制度。

  至于“严格的世袭教育等级制度”,那说来就话长了。

  欧洲中世纪大多数贵族与大多数平民都是文盲半文盲,教会对社会各阶层提供社会教育,尽管提供的教育不多,但没有严格的阶级区分。西周的教育按出身划分,具体按“一分二,二分三”进行:先分成“教百姓”与“教万民”。西周的“百姓”指的是贵族,“万民”指的是平民。那时侯只有贵族能拥有自己的姓氏,平民有名无姓。对“教万民”,国家只提供初等思想道德教育,连初等文化知识也不提供。由于商朝核心地区平民普遍具备初等文化知识,原商朝核心地区平民在周朝平民中传递初等文化知识,尽管许多初等文化知识出现了很大误差,但周朝平民总体上还是能达到初等文化水平。孔子作为东周平民具备初等文化水平一点都不奇怪了。对于“教百姓”,西周又分化出针对高层贵族子弟的国家教育:“教国子”。所谓“国子”,指“天子子女、天子直属高级大臣子女与大诸侯子女”,其在贵族子弟中不到百分之一。一般的“教百姓”,即教育中下层贵族子弟,由诸侯国立学校或者贵族家族负责,其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由国家统一制定,写成书面记录分发各诸侯国。这种书面记录就是孔子能自学到“中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的原因。“教国子”由周朝国立学校负责,这种教育与后两种教育的课程课时都大不一样。这样就分化出了高层贵族与中下层贵族之间的教育差距。我们可以把周朝社会教育分成初、中、高三等。周朝的“初等思想品德教育”,相对来说主要体现国家的管理职能,例如“五常教育”,是人的基本启蒙教育,与政权性质无关。孔子后来勤奋自学到的“中等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体现是统治职能,就是叫中下层贵族听高层贵族的话。

  西周高层贵族教育,科技水平很高。例如“禽语术”,据记载,西周有一些高级大臣通过与小鸟聊天,预测过水灾、地震,询问过其他地区的地理情况。尽管西周的高层贵族教育,科技水平很高,但西周治国用兵的基础知识,在西周的中等教育中。假如中下层贵族没有治国用兵能力,高层贵族也无法通过下层贵族统治整个国家。所以,对“统治”来说,西周中等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远不如初等中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周朝建国时的高级贵族们主要担心中下层贵族造反。平民要是过于服从中下层贵族,中下层贵族反倒容易造高层贵族的反。“国人暴动”就是一个平民与中下层贵族联手的体现。所以,周朝的“初等思想品德教育”相对“中等思想品德教育”不强调统治职能。这也只是相对,并不是完全没有。

  孔子能学到一些西周的中等思想品德修养,在当时的平民中,是“很有学问”。可惜那些内容不是“强己之学”,只是要被教育者听话的。平民对此越以为是“强己之学”,就越无能。孔子根本不懂西周高层贵族们,如何利用教育制度进行统治的宏观布局。孔子误认为,西周贵族们能统治住国家,是因为“中学思想品德修养”学得好。在孔子对“西周中学思想品德修养”的很多内容,自学过程中还理解错了。所以,严格说来,孔子所宣扬的,只是“孔丘自学西周中学思想品德修养课笔记”。

  在孔子积极宣传下,鲁国齐国平民们也误认为“孔丘自学西周中学思想品德修养课笔记”,是周朝的高级学问,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逐步扩大。鲁国齐国短视的统治者们,自认为平民们听话就好,也乐得顺水推舟,后来自己的后代在那种氛围下,也变傻了。结果就是鲁国齐国被别国很轻松地灭国。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是春秋五霸之一,还是孙武、鬼谷子、孙膑的祖国,本来是很能打的,结果由于把“孔丘自学西周中学思想品德修养课笔记”误认为治国用兵真东西,全国上下无原则地“温良恭谦让”。在秦国灭掉其它国家的过程中,齐国统治集团不但不帮其它国家,反倒“温良恭谦让”,秦国灭一个国家就给秦国送一次礼物,献媚讨好,妄图苟安。等秦始皇把其它五国都灭了,齐国才感觉不好,把大军部署在西部。在王贲率领“东北野战军”胜利完成灭燕任务后,秦始皇采纳僚子的建议,命令王贲:即刻挥师南下,侧翼远程穿插,直取齐国首都。“东北野战军”入齐后,齐国全朝、全军、全国各层人民“温良恭谦让”,大溃散。结果傻瓜齐王建做了俘虏,投降派齐相后胜也没飞黄腾达,被秦始皇砍去了脑袋。不过,“傻瓜建”与“投降胜”的漂亮女儿们,都有机会继续展示“孔丘自学西周中学思想品德修养课笔记”的伟大作用,她们光荣地成为了秦始皇发泄性欲的工具。

  孔子三十五岁前没有机会学到当时中高层文化中的真东西,后来进入中上层社会,机会是有的,但孔子自认为已经很有学问,自己把机会荒废掉。坦率地说,以我的标准看,孔子的天分绝对不适合治国用兵。

  我们看看儒家谈论的三个基本概念,就知道儒家的文化水平是什么档次的。

  (1)“心中有数”。

  儒家经常使用“心中有数”概念,没见过他们使用“心中有术”概念。第一个数是数字的数,第二个术是技术的术。心中有“术”,方能心中有“数”,要先懂得技术,才知道安排具体数量。例如,要懂得兵术,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多少兵,少了多少兵,还要调多少兵去,各兵种调多少。儒家自己缺乏技术意识,还排斥一切技术,把技术都称为“小术”,把重视技术的人,都视为“思想品德修养”差的人。儒家“四书五经”中的《易经》,是西周中等教育中的真东西,可惜儒家缺乏技术概念,结果儒家看了两千五百年,还是看不懂。这种颠倒是非,自以为是的所谓知识分子,连家庭主妇都不如。普通的家庭主妇至少还知道煮饭要有技术。煮不到时间端锅下来,就是夹生饭;煮过了时间端锅下来,就是糊饭。毫不夸张地说,那种歧视技术的所谓“儒家大丈夫”,与其几十年把小学课本与中学思想品德修养课本背来背去,还不如老老实实帮自己老婆煮煮饭能提高文化水平。他们的老婆即使大字不识,来治国,治得都比他们好。王阳明、曾国藩这些有治国用兵能力的儒家,无论反动还是革命,全是学过大量杂学的。文革时毛主席把许多领导干部下放劳动,就是帮他们强化技术观念,那是为他们好。对此,我们可以再创新,以后遇到这种“大丈夫”,就把他们送交他们的老婆劳动改造。没老婆的,就随便找个妞儿,要他们给妞儿做家务。

  (2)“克己复礼”。

  孔子宣扬“克己复礼”,可是孔子连“礼”是什么,都没弄清楚,经常把“礼”与“仪”混淆。西周时“礼”这个字,指的是“等级”,引申为“等级关系”。等级是普遍客观存在的,不用复的。

  就拿专业水平等级来说吧。有“白丁、学徒、师傅、高手、顶尖高手”五大等级。

  ((1))白丁。最早是“白丁”,白丁狗屁不懂。

  ((2))学徒。“白丁闻道”之后,知道什么是真本领,自己努力学习真本领,就是学徒。

  ((3))师傅。学徒学得技术基本过关了,可以独立研究了,就是师傅,例如屠夫能在一定时间内独立杀掉一只牛了,就是屠宰师傅。要是杀一只牛,还要杀半个时辰,反反复复地杀,才杀掉。那样的屠夫技术不过关,就还不是屠宰师傅。学徒即使专业天分一般,只要有师傅愿意真心指点,自己努力,都能成为师傅。有没有师傅真心愿意指点,就看徒弟做人的“人缘”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成为哪方面的师傅,就看在哪方面努力了。蒋介石这个人,虽然是国军统帅,但他不认真钻研兵学,总是对歪门邪道感兴趣。蒋介石在屠杀战友、金钱买通方面是师傅,在兵学上,到死还是学徒。只能靠歪门邪道发展的人,在我看来是可悲的人。歪门邪道比不过堂堂正正真本领,看解放战争就清楚。看秦灭六国也清楚,秦国也收买六国中的投降派,但关键是秦国打仗杀人的真本领厉害。齐国统治者收买秦国人,怎么还是被灭国了呢?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靠歪门邪道,就算发展一时,没有底气,活着不舒服,那样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们要做人,就不要做可悲的人,做人至少要活着有意思。不想活着有意思的人,无论是谁,在我这里是没人缘的。

  ((4))高手。师傅继续钻研,掌握了很多技术窍门,屠宰得熟练利落。并且百分之九十九屠宰师傅屠宰不掉的大牛,这种屠宰师傅能屠宰掉。这种屠宰师傅就是屠宰高手。要成为高手,就需要一定过人的专业天分与超过大多数师傅的特别努力。能否做出特别努力,不仅仅由个人的意志决定,还由“地缘”决定的。一个人在还没有成为高手之前,假如在其生存空间内经常打交道的人都堕落,这个人个人再坚强,慢慢也会变得堕落。“昔孟母,择邻处”,孟母对培养高手的这个门道很明确。

  ((5))顶尖高手。高手继续修炼,达到一定标准,就是顶尖高手。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标准。我们可以暂时认为,百分之九十九屠宰高手屠宰不掉的巨牛,这种高手能屠宰掉,就是顶尖高手。顶尖高手在师傅中至少也是万里挑一。顶尖高手在地球人类历史中,是随机分布的,有时候地球几个世纪都不出一个,有时候同时出好几个。

  顶尖高手有两种。一种是靠对技术基本原理的熟练掌握。例如,百分之九十九屠宰高手屠不掉的巨牛,这种顶尖高手冲过去,根据熟练掌握的基本原理,招由法发,准确地切动脉,切静脉,插心脏。最后把巨牛宰掉。另一种,是在熟练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进一步修炼精神境界,提高思想水平。“庖丁解牛”的庖丁老师傅,就是这种高手。心与道合,道法自然,招随心发。宰巨牛,对这种屠夫来说,不仅仅是工作,也是好玩的游戏。“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都是“道”。茫茫宇宙,“道”的体现无所不在,但“道”的本体只有一个。庖丁老师傅这种顶尖高手,只要心平气和,认真玩游戏,就能养生保健。前者的思想境界低一个层次,但专业水平不低。成吉思汗那种非凡天分的人,专业水平甚至能高过一般后者。此两者都需要极高的“天分”、“天缘”、“地缘”、“人缘”。

  各行各业,无论使用什么语词去表达概念。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人与人专业水平的这五个等级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主义反对一切剥削压迫。无论什么行当,“学习修炼”别人都没法替代,任何人的真功夫都是自己的血汗换来的。一个人愿不愿意真心指点别人,那是人的自由;认为别人有真功夫就要教自己,那是剥削阶级思想。人人平等,是人权人格上的平等,不是能力上的平等。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习惯于自以为是,缺乏基本的谦虚心,没什么人愿意教这种人,愿意教也教不了这种人。这种人到了一定年龄,才发现自己与别人的能力差距拉得那么大,但大部分不是变得谦虚,反倒敌视有真功夫的人。而别人是活到老,学到老,修炼到老。结果就是别人与习惯于自以为是的人,差距越拉越大,一辈子狗屁不通,然后在纳闷与郁闷中昏昏噩噩渡过一生。

  军事这门行当,其实就是屠宰行当。庖丁老师傅是我们的同行。我们与庖丁老师傅的区别在于:对于我们来说,对方是牛;对于牛来说,我们是牛。牛屠我们,我们屠牛,这才叫“过招”。在兵学上,第一种兵家被称为“外兵”,第二种兵家被称为“内兵”。西周时,只有“九兵”是内兵,外兵只有机会学“兵术”。东周时,“九兵”自谋职业,要用“兵法”做自我推荐,“内兵外泄”,外兵才开始有机会学到“兵法”。后来,内外兵都要学“兵术”、“兵法”,但“九兵兵道”一直都是密传的。普通兵家师傅叫“平兵”,平兵不分内外。掌握了兵道的兵家高手叫“高内”,反之叫“高外”。掌握了兵道的兵家顶尖高手,叫“顶内”反之叫“顶外”。内兵老师的学生,没得传授兵道,就是外兵。所以兵家同门之间也会有内外之分。

  军事上水平相差一个层次的对手之间过招,在其它因素大致相等情况下,对于高水平的一方来说,基本上就是单方面屠宰。孙膑遇到黄柏杨时,还没练成顶内,也会失手。后来孙膑对庞涓,是同门顶内对高外,三招之内就结束战斗。顶内与什么对手过招,都是“招由心发”,与顶外过招,也一样。顶内周瑜对顶外曹操,先连用了三组“少阳少阴”,少阳、少阴、少阳、少阴、少阳、少阴,把曹操转晕了,最后发太阳一招。诸葛亮这个人,是内兵,但不是正宗内兵。诸葛亮那个门派,想修仙没修成,自己看了点兵书,用有限的思想境界推兵道。在正宗内兵记载中,诸葛亮连高内都算不上,反倒是个滑稽的人物。他们的某些感觉是对的,但不到位。这就象练太极拳,本来一个动作是“当胸化弧三尺”,动作到三尺才能充分疏筋活络,结果诸葛亮推出个“当胸化弧三寸”。内行看起来就很好笑。“我是活诸葛”在正宗内兵中是一种自嘲的说法。郭嘉的水平比诸葛亮高多了,但郭嘉不是兵家,郭嘉修的是另一套。

  一些同志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最高专业水平的人叫做顶尖高手?难道顶尖高手的专业水平不可能再提高了吗?是的,顶尖高手的专业层次已经到头了,顶尖高手的专业水平再提高最多只能更熟练,见识更多,理论创新更多罢了,不可能再提高了。因为任何专业本身都是有限的。庖丁老师傅再提高屠宰专业水平,见识再多,也不可能解牛解出一筐青菜来。这是“道定”的,谁仅仅用屠宰技术,都不可能解出一筐青菜来。

  根据西周的高等教育:顶尖高手已经不属于专业人员序列,因为顶尖高手已经把专业过程走完了,属于属于“真界”学徒。既所谓“由天入道”、“由地入道”、“由人入道”、“由兵入道”。郭嘉就是“由人入道”的。顶尖高手可以“修神”。各行各业修炼出的顶尖高手,再修一个等级就是“真人”。“真人”,就是“修神”的师傅。“真人”是人类原型,太古真人的自然寿命在一千岁以上,后来人类堕落了,想恢复原型的就得修炼回去。很多现代人不理解,怎么远古时代的一些人那么厉害,寿命那么长?那是因为远古时代的那些人,与现代人不是同一种生命体。“真人”可以继续“修神人”。

  根据我所受的传统兵家教育,“神人”已经能改变自己的外形,并能准确预知任何个人的人间旅途。我过去对此将信将疑。后来一段短短的对话,完全印证了第二点。从此,我对自己所受传统兵家教育,不再有任何怀疑。我们看看这段对话:

  “先生之天分,远在一切帝王之上。”

  “愿闻其详。”

  “先生之天分、天缘,实乃高深莫测。尘身有度,捌叁肆幺,不必再问。”

  捌叁肆幺,捌叁肆幺呀。个人的功名利禄,都是人间旅途定好了的,争不争都一样,有什么好争的?活得有意思,才是人间正道。毛主席教导我们“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生要是没沧桑,没喜怒哀乐,肯定没意思。

  顶尖高手、真人、神人都是“真界生灵”,“真界生灵”之下是“欲界生灵”,“真界生灵”之上是“神界生灵”。神人可以变化自身物质形态,但仍需借助物质而存在。而“神界生灵”的一般存在状态是非物态的,完全不需要借助物质而存在。我听说,神界也象欲界一样,各种“神界生灵”等级差距很大的。

  我们,有什么资格自高自大吗?

  对真人、神人、“神界生灵”问题,我们需要注意无赖骗子。是什么等级,就是什么等级,生灵等级不是自己吹就能吹出来的。从“师傅”至“神界生灵”六个等级的生灵,都可以拿出与等级相符的“真功”。

  “礼”是人上进的关键。文化水平低不要紧,学就是了。打仗杀人都不怕,还怕学习?

  人不怕有差距,怕的是看不到差距。人有了等级观念,用自己目前现实所处的等级,比较目标等级,才能看到等级差距。不满自己低等级,想提高等级,靠自欺欺人、发牢骚、说风凉话都没用,有用的是“勤学苦练”。小鸟不学,不会唱歌;老虎不学,不会捕食;人不学,不会走路。我最早看书上讲德国的“狂飙突进”,我还以为是德国的一种传统战术,闪击战就是这种战术推演出的,德国强大就是靠优越的战术。闹了个笑话。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那我就一步一个脚印,塌塌实实地虚心学习。我要是象孔子那样不知深浅,自高自大,我早就废了。孔子对真本领的等级概念很模糊,很难有层次上的提高。孔子最后对自己也失望了,弄出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来自我安慰。人只要上进,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怎么会没困惑呢?活到老,学到老,必然困惑到老,只不过层次不同的思考者,困惑的问题层次不一样罢了。孔子四十岁就不困惑了,然后就一直自我陶醉,把学习真东西的机会都糟蹋了。五十是知天命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白丁不学,到老还是白丁。后世儒家把孔子自我安慰的语录,也拿来当成经典思想传播,宣扬愚昧,鼓励懒惰。任何社会被这套思想毒害,都不会有好结果。

  (3)“复周礼”。

  “复周礼”也是孔子经常鼓吹的。孔子在他那个社会等级与文化层次,只能看到“周礼”表面的规定,对于“周礼的指导思想”与“西周上层社会的关键情况”是白丁。孔子根本不懂“周礼”是什么,所以孔子也不懂西周为什么会“礼乐崩”,然后,孔子自以为是瞎解释。这个情况,就象一些人自以为是,先认定共产主义就是“完全平均主义”;然后在“完全平均主义”基础上,把毛主席定为“完全平均主义农民领袖”;再在“完全平均主义农民领袖”基础上,批评毛主席思想落后,批评毛主席没文化。这种人放个狗屁还放不通,真是:狗!屁!不!通!

  周朝的立国思想,是“道治天下”,由此指导周礼的设置。

  周礼首先是“天人大礼”。“天人大礼”的“天”,不是指“天地”的天,是指“上天”。“上天”就是老天爷。老天爷最讲道理。不懂人与老天爷差距的人,各方面都会自以为是。例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然后就试图用人自身原因解释“礼”,就是一种自以为是。别人讲电学道理,白丁不服,非要不采取任何电学措施,雷雨天跑到高处乱叫“我最强,我必胜,打不打雷我做主!”“有关各方”对这种人不会多说的,一个雷电就劈下去。

  在“天人大礼”基础上,各种势力一起讲道理,周朝才能推翻商朝,这个合作过程中形成各种“礼”。西周立国时的“君臣之礼”,不是“君权至上”的。何况,西周的统治支柱中,有非君臣序列、非血统等级的力量。例如,“九兵”。“九兵”不仅不隶属于周天子,甚至没有义务忠于周朝。西周的君臣序列,由教育的血统等级,来支撑权力的血统等级。但人的天分不是按血统等级划分的,学习条件好,并不意味着学习就好。在周朝开朝时,高层贵族是有能力的,但随着时间的延伸,不想学习或学习也学不懂的高层贵族越来越多。我们看一段历史记录,就能理解这个情况:有一位西周“小学”老师,遇到一位刚刚继承诸侯国君职位的女孩,对女孩说:“你小学还没毕业,管理诸侯国不合适,欢迎你先来我这里上完小学吧。”女孩傻傻地看了看“小学”老师,就走了。到周幽王时,估计幽王是“小燕子”那类的,对治国用兵一点都不严肃。幽王未经“九兵”同意,就点烽火玩,结果就是“幽王越礼九兵东迁”。西戎得知“九兵东迁”,才敢入侵。孔子根本不懂这些西周上层社会的情况。用现代的话说:西周崩溃,是因为西周统治者搞反动“血统论”。假如“复周礼”成功,搞反动“血统论”,那孔子自己就永远在社会下层,连给齐鲁大臣们做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机会都没有。

  从西周到始皇灭六国,是一个“失道而生德,失德而生法。”的过程。

  (1)西周开朝时的高层贵族,治国用兵很有能力,能有力地保护人民,让人民活得更健康更快乐,让社会文明有一点提升,人民服。这时候的社会分层,与实际贡献、实际能力的等级是一致的。统治者靠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客观规律来统治,是“道治”。

  (2)尽管西周高层贵族垄断高等教育,西周高层贵族相对的能力优势还是逐步下降。无论地位多高,无论学习条件多好,天分不行就是不行。不学习就是不懂,学了不理解还是不懂。懂都不懂,还能有什么真功夫?其实,“小燕子”也挺可爱,不过“小燕子”连“乾隆是个混蛋皇帝”都看不出来,做治国用兵的工作就不行了。当下降到一定程度,高层贵族在治国用兵能力上已经没有优势,只好靠“德”来骗别人听话。这就是孔子被齐鲁国君所用的原因。孔子后来有比较好的学习条件了,但他自己学不进去,长不了真功夫,与“小燕子”一样不好好学习。统治者靠反动道德骗人来统治,是“德治”。

  (3)后来统治者骗别人听话,别人就是不听话。别人意识到了:“小燕子不就是赵薇嘛,有什么了不起,李宇春才威猛呢。”那统治者就只好靠“法”来吓唬别人:“你不听话我就打你。”统治者靠吓唬人来统治,是“法治”。

  没真功夫的人,开始可能还能吓唬吓唬人,欺负欺负人。慢慢别人知道,这些吓唬人、欺负人的人其实没什么了不起,就不怕了。别人不怕,欺负人的人还想欺负,就打人。被欺负的人就和欺负人的人对打。这时候,就看打仗杀人的真功夫了。

  但是,仅有那些真功夫还是不够。靠打打杀杀来维持,这种社会也不好,还是不符合社会文明的客观规律,人民不希望。所以,不仅要能马背上打天下,还要能马背下治天下。有真功夫保护人民,有真功夫帮人民活得健康快乐,有真功夫让文明水平真正提高,那才能稳定地“道治”。仁者爱人,义者益也,“道治”才能“仁政”。有些同志马上马下都行,我喜欢。

  休息二十分钟。

  孔子治国用兵不行,学习能力不行,搞中高等教育也不行。但孔子搞启蒙教育行,孔子搞的那种“问答启发式”启蒙教育,复兴了“三皇时期”的启蒙教育,很好。

  西洋小学教育一百年前传入华夏时,受到华夏人民的普遍抵制,因为那时的西洋小学教育,远远不能与“孔式启蒙教育”相比。华夏苦孩子孔子,其它方面笨蛋一个,但他搞出的“孔式启蒙教育”,比西洋佬两千四百年后的小学教育还强得多。孔子去世后一个世纪,鲁国出了孟子这位思想家。孟子是孔子后人子思的弟子,但在“孔式启蒙教育”启蒙下,思想上有质的突破。孔子宣扬的是贵族当家作主的“德政”,孟子宣扬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仁政”。这与“资产阶级专政”发展成“人民民主专政”一样。孟子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某些问题也弄错了,但孟子天分高,爱思考,“仁政”这个大问题孟子看得准。天分那个东西是学不来的。“仁政”实际上是“三皇五帝”时期的政治规范,“不劳民而利天下者谓之皇”,“劳民利天下而民之所悦服者谓之帝”。假如当时鲁国齐国统治阶层,真能采纳孟子的思想,使用“三皇五帝”时期的政治规范,发动人民,搞全民抗战,中国历史,以至全球历史,就会是另一种样子。但封建贵族的统治靠血统,人民发动起来,人民就不是按血统来划分人,所以鲁国齐国统治阶层不可能真正采取“仁政”。他们操纵民间学术,把孟子的“仁政”与孔子的“德政”相混淆,用所谓“德政”扼杀“仁政”。反动派反动,就注定他们要灭亡。鲁国齐国统治者是这样,灭掉他们的秦国统治者也是这样;苏修是这样,美帝以后也是这样。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毛主席言传身教了半个世纪,美帝及其走狗们,就是不开窍。人民会继续教他们:什么是“道的力量”。

  后世迂腐反动文人官僚,强化了孔子的错误,掩盖了孔子的贡献。迂腐反动文人官僚自己不仅迂腐,而且恶毒,治国用兵无能,残害忠良踊跃,他们大搞愚民教育,逐渐让后世华夏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小学文化与中学思想道德修养就是人类最高的学问。

  从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中国进入“千年僵化”时期。“千年僵化”时期,主流社会华夏人失去了“灵动”,因此心灵无法进入高等文化氛围,失去了思想上的“原创力”。主流社会华夏人在破坏华夏先秦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小创新”一些新华夏文化。但那种“小创新”不是“原创”,只是对已经有大文化成果的“改造”。华夏民族“失去了灵动”,其损失比秦始皇造成的那些具体文化损失,大得多。

  从从唐朝中期,科举选拔的儒家官僚专政开始,华夏社会进入了“千年蛮昧”时期。所谓华夏落入“千年蛮昧”,并不是华夏人都蛮昧,而是主流社会华夏人在“蛮昧”统治下,大多数人都变得“蛮昧”。“千年蛮昧”时,主流社会华夏人对华夏先秦文化主要是破坏,只有个别改造,除了个别人,其他人连理解、使用先秦华夏文化都困难。至于“灵动原创”,就不用说了。自己不懂优秀传统文化,愚昧,就算了,还蛮横地破坏优秀传统文化,强迫别人也一起愚昧。蛮昧!

  西洋“千年黑暗”社会大多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是蒙昧的,这点与华夏“千年蛮昧”社会一样。不同的是:西洋“千年黑暗”统治者中的革命造反派们是比较清醒的,有一定的官方权力,他们名正言顺地逐步教导人民,例如,哥白尼自己就是波兰大主教,实权很大。而华夏“千年蛮昧”统治者大都是“腐儒”与“伪儒”。“腐儒”自己把庸俗愚昧误认为高尚智慧。“伪儒”自己知道他们搞的所谓孔孟之道,是文化大骗局。不但不纠正,反倒与“腐儒”一起欺骗、毒害、残害华夏人民,美名其曰“教化”。“千年蛮昧”时期,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华夏社会挺文明,其实还不如“千年黑暗”,因为西洋在走上坡路,华夏在走下坡路。我们比较一下“唐朝宫殿建筑与明清宫殿建筑”,对“走下坡路”就会有深切的感受。

  儒家的“真儒”继承的是孔孟的优点,用启发式思维,不断探索“如何建设仁政”,不甘被欺骗。“真儒”只是个别,不代表后世儒家。“真儒”与其他各行各业、各种各样建设性人才,都被代表后世儒家的“腐儒”与“伪儒”压迫。我们想一想杜甫、苏东坡、黄道婆、李时珍、曹雪芹,瞎子阿丙等等人的人生经历,就能明白“千年蛮昧”时期,华夏民族是个什么状况。

  “千年蛮昧”时期,华夏表面的文明,是勤劳的专业人士们在维持的,而勤劳的专业人士们却总是被欺负。这样的社会不走下坡路才怪呢。

  华夏历史上出现那么多的流氓无产者,其特定原因,就是“迂腐反动文人专制”。在计划生育医疗技术上,凭中医的水平完全不成问题。国家不能给人民有效保护,官僚还侵害人民,人民只好多子多福,希望多一点点亲属互助而少被欺负。

  《水浒》是一部揭露“千年蛮昧”的现实主义小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旧中国,以及文革前第四类同志们所习惯的中国,都是这种“千年蛮昧华夏”。《水浒》中哪一个行业,堂堂正正的专业人士,是不被人欺负的?女歌唱家被恶霸屠夫霸占,恶霸还反过来要女歌唱家赔偿,女歌唱家老老实实卖唱赚钱赔偿,恶霸嫌慢还要打骂;卖大饼的师傅被有钱人暗杀;能打的指挥员被迫做和尚;一身好武艺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老婆被霸占害死,自己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霸占者还是不肯放过其性命……。

  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不造反,人还能有活路吗?!

  假如庖丁老师傅后世复活,会情不自禁地把那个恶霸屠夫当成牛给解了。音乐是先秦时代很多老师傅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歌唱家在先秦时代是普遍受尊重的职业。用现代观点看,先秦时代的老师傅在人生风格上,大都是“浪漫派”。那个恶霸屠夫如此欺负歌唱家,严重破坏庖丁老师傅的“浪漫派”情调,那不是找“解”吗?即使经过“千年蛮昧”,在当代华夏,很多老师傅仍然具有这种“浪漫派”传统。例如,传统的中国菜厨师,练到烹调师傅的水平,反倒不拼命做菜赚钱了,而是使用很多时间,通过原料尝试、配菜尝试、配料尝试、火候尝试等等科学方法,通过音乐、绘画、书法、品茶等等艺术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品位涵养,追求一种“烹调境界”。这种“浪漫派”传统,对于那些浮躁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所以那些只会简单模仿的浮躁现代人,做不出那种传统老师傅能做出的“地道中国菜”。

  即使迂腐的孔子,后世复活,也会高声疾呼:“蛮夷入侵,蛮夷横行,是可忍,孰不可忍!诸位三公九卿士大夫君子士子百姓万民,华夏告急,尊王攘夷。我喜欢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喜欢练武功,但我有点力气,先随便拣个城门门闩拿来用用,敲死几个夷再说。”哎!孔子哪里会想到,那些“蛮夷头目”,正是打着“孔子”的旗号作恶的。

  《水浒》的作者施耐庵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好友。人以群分,施耐庵绝不是一般小说家,而是“真儒”。要读懂《水浒》,至少要看清五点:

  1 《水浒》中最有名的高级官僚叫“高俅”,不是靠治国用兵真功夫,而是靠陪皇帝踢足球当上高官的。

  2 《水浒》中那些被迂腐反动文人歧视的所谓下等人,个个都比那些反动官僚仗义。例如,高俅、陆谦试图害林教头性命,曾因偷窃被捕获,得到林教头帮助而解脱的小跑堂的李小二,知恩图报,通风报信。

  3 《水浒》中开黑店做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对造福人民的英雄打虎英雄武松,比反动官僚张督监对武松,好得多。

  4 《水浒》中反动官僚被梁山草寇打得哭爹喊妈,反动官僚们的所谓战功,除了靠抢别人的功劳,就是靠杀没抵抗能力的好人。

  5 林教头被“火烧草料场”之后,实在没其它办法,只能走上反抗道路。林教头说道:“杀人可恕,天理难容。”治国用兵,杀人是难免的,但不能连基本的道理,即“天理”都不讲。

  施耐庵在向《水浒》的读者们暗示:“那些高高在上的反动官僚及其帮闲们,治国用兵算个球!所谓的“偷盗恶寇”,与反动官僚们比,都是仗义的好人。反动官僚及其帮闲们实际是大盗,反动官僚及其帮闲们在疯狂吃人。仅仅改朝换代没用,同胞们,快觉醒吧,不能再走被欺骗被残害的老路了,否则华夏民族就完了。”

  当代绝大多数华夏人,生活在中蛮昧中,对蛮昧已经麻木了。就与我两个月不换衣服一样,“身在臭中不知臭”。

  唐朝的文化,比起先秦文化,已经衰落很多,但与明清文化比较,明显优越。同志们休闲时,可以以平民身份,携着孙辈或重孙辈的手,去日本奈良古城散散步,在日本感受一下华夏唐文化的气息。奈良城曾经按唐朝长安城四分之一比例建设。后与唐朝长安一样,毁于战乱。日本人1709年开始重建奈良古城,虽然不如原来精细,很多建筑至今没得重建,但大体风格是奈良时代的风格。去品位品位唐朝园林情调,品位品位唐朝建筑造型与色彩,回来再看看北京故宫,比较一下,就能知道什么叫庸俗。奈良城按唐朝长安城四分之一比例建设,但奈良古建筑并不是都按长安同样建筑从四分之一比例微缩。从考古资料上看,唐朝长安大明宫当时占地大约八平方公里,奈良平城京宫大约一点三平方公里。从历史记录上看,大明宫太和殿宽度大约是北京故宫太和殿宽度的五倍。把奈良古城建筑扩大二至五倍,大体就是当时唐朝长安的建筑。大唐,大唐,不是吹出来的大唐,唐朝人确实拿得出实实在在“大大的好东西”。

  华夏人,现在只能在日本,领略华夏唐朝情调。假如哪位华夏人对此不伤感,就不配做我的华夏同胞!

  当年鲁迅先生的父亲命苦,没遇到真正的中医师傅,病死了。鲁迅先生怀念父亲,去日本学西医。鲁迅先生到日本,有了比较,才发现,当时的华夏人“心灵疾病”比“身体疾病”病得更重。鲁迅先生从此立志成为华夏人的心灵医生,回中国后悲愤写出《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高呼:“仁义道德吃人”!按古华夏传统,鲁迅先生这样的“心灵医生”,属于高贵的神职人员。在现代人观念中,鲁迅先生是叛逆传统者;在我眼中,鲁迅先生是维护传统者。正相反。无独有偶,在明朝晚期,一位叫郑芝龙的兵家前辈,在其秘密军事笔记中写到:“汉唐多愚人,愚人不知天礼兵操;当世多豕人,豕人唯识乱法待毙。”“豕”就是海豚的豚字去掉月肉边,“豕”在先秦古文中就是现代汉语的“猪”。“豕人”就是“猪人”。郑芝龙前辈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然而在儒家反动官僚编写的历史中,郑芝龙前辈只是个卑贱的海盗。哎,蛮昧!鲁迅先生与郑芝龙前辈,一文一武,相距四百年,却有类似体会。“千年蛮昧”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体会。我只不过是野战习惯,经常不知道自己衣服臭、身体臭,而当代绝大多数华夏同胞,不知道自己心灵臭。谁更可悲?这些年我常听华夏同胞们喊“伟大复兴”,试问:没有信仰、没有道德、没有文化、不守纪律、象猪一样的人所组成的民族,怎么复兴?!谁知道这样的民族怎么复兴,给我讲讲,恭请赐教。

  

标签:孔子   就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