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水暖:袁腾飞其实坏了大事
袁腾飞其实坏了大事
云淡水暖
草民认识的一个孩子读高中的时候,袁腾飞教他们的历史,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第一波被隆重推出而有些“名气”之后,草民问了一下那孩子对袁“老师”的评价,那孩子比较轻蔑,大意是认为袁腾飞没有尽到一个老师的职责,只图自己“另类”。当时草民有些诧异,央视请到《百家讲坛》的讲者,多少应该算是既有学问和师德吧?
最近,袁某又在《百家讲坛》晃悠起来,有时候也听一两段,给人的印象是:其一,袁腾飞是《百家讲坛》将学术通俗化异变为学术娱乐化的最典型代表,基本就一说书的套路,但论说书技巧,又不及单田芳、袁阔成几位大师;其二,袁腾飞信口开河的东西太多,基本就是一北京胡同里的“侃爷”似人物,一小段材料,要加上一大堆京油子腔调的调侃,草民感觉,袁某的调侃水平甚至不如草民单位后门街边拉一板车卖盗版书的那位膀爷;其三,袁某缺乏基本的治学素养,比起《百家讲坛》的其他几位,还欠不少火候,尽管其他几位也是学术通俗化甚至娱乐化的路子,但起码要准备很多材料。袁腾飞基本是把古书用现代语言再调侃一遍,且引用的材料犹嫌不足。
其实,袁某的讲课方式并不高明,等于在课堂上把自己当戏子,语不惊死人不休,过足表演瘾。草民孩子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学文科的,这位同学班上的历史老师与袁某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上课就开口政治性大骂,根本与教材不沾边,一到考试就给学生透题,直到高考,此班学生的历史科考得极不理想,这回该孩子们草他娘了。
可悲的是,根据网上介绍的材料,袁腾飞居然是“北京市历史高级教师,海淀区历史学科带头人。”、“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人教版)编写者之一。”,以网上的袁某所谓“雷人讲课语录”来看,他的绝大多数话语,颠覆了他参与编撰的《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人教版)》,岂不是自己在抽自己的耳光?
最起码,《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人教版)》中,不会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痛骂为“你看那厮长得那模样,哪有一点帝王福相啊。…这家伙是贼王八出身嘛,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寒酸的皇帝。这种王八蛋一当政,必然是采用暴政。”,这种语言跟痞子何异?说朱元璋是“出身最寒酸的皇帝”,无非是说朱元璋小时候出身于贫寒农民之家,袁某何苦如此轻慢痛恨农民?袁老师古书读了这么“多”,连几千年“士农工商”的观念都不知道?古代皇帝尚且摆出“尊农”的架势,“民以食为天”么,农民朱元璋“不巧”当了皇帝,袁某就痛恨到如此,莫非袁某祖上一直上溯到周口店“北京人”的时代,就是“高贵”的士大夫或者贵族?从来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试问一下袁某,毛主席的画像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纪念堂座落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作为国家形象印在人民币上,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民老大爷把毛主席绣像作为珍宝,一直要找到为止,在迄今为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在《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人教版)》是如何定位的?草民敢说,除非改变国家“颜色”,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国家象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无人可替代的。莫非袁某人一边参与编写《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人教版)》正面评价毛主席,一边又在课堂上猛抽自己的耳光,以贬低、谩骂毛主席为自己的表演“添彩”?这启不是双重人格、变态分裂?
更为重要的是,袁腾飞这种信口开河的热闹扑腾,是对30年来一直努力着的妖魔化毛主席的那些势力所苦心经营起来的话语体系的极大的颠覆,可以说,袁腾飞坏了这些势力的大事。
草民仅举一例,也是妖魔化毛主席的势力们最得意的“作品”——“饿死几千万”。为这个子虚乌有的“几千万”,以凤凰卫视、凤凰网、《炎黄春秋》们为急先锋的媒体,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绞尽脑汁,苦编苦写,30年如一日地到处散播。最令人感叹的是《炎黄春秋》的一位副主编(?)之类的人物杨继绳先生,竭尽心力苦写了一本数十万言的“专著”,在香港出版,从书名到内容,就是要“证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制度的“滔天罪行”,证据就是“饿死几千万”,为什么是“几千万”而不是具体的数字呢,因为看完杨继绳先生的大作之后,感觉杨先生一脑袋的浆糊,自己都没有准头,起码列举了5到6组数字,都是“推算”出来的,少则一千多万、多则七八千万!杨继绳先生筋疲力尽之后,只好“取一个中间数”一口咬定是三千多万,那么,杨先生凭什么把少的拉高、把高的降少呢?就凭上嘴皮下嘴皮一碰、秃笔一划,几千万生灵“不见了”。
本来,杨继绳们一直把“饿死几千万”死死地挂钩于人民公社制度、大跃进、总路线等上面,而袁腾飞老师却跳出了来不认可,虽然袁腾飞也信口说“几千万”,但是袁腾飞把原因一下子给颠覆了,叫做“原子弹还没有茶叶蛋管用,茶叶蛋好歹能裹腹。不造原子弹还可以少饿死点人。造原子弹是为了不遭受侵略,遭受侵略会造成南京大屠杀;结果因为你造原子弹饿死的人比南京大屠杀多的多。”
新鲜了,本来苦心营造了一个人民公社制度、大跃进、总路线的“罪行”,而且一直念叨了30年,大家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而且始终停留在30年前的水平上。而对于80年代之后3次人口普查之中, 1960年出生的人口不但没有自然减少,反而还在“增加”的最尴尬的结果,始终装聋作哑。本来就经不起推敲的话语体系,被袁腾飞这个堪比芙蓉姐姐的“史家”这么一搅合,起码对民众产生了一个效应:感情这饿死人的事儿就跟戏台上的“变脸”戏法,杨继绳说一套、袁腾飞说一套,闹得清“真假”么?
袁腾飞这一搅合,恐怕凤凰卫视、凤凰网、《炎黄春秋》们会暗暗叫苦,一面可能为有袁腾飞这样的“新血”参与妖魔化毛主席感到兴奋,另外一面恐怕又对袁腾飞这种不事先“通气”,我行我素,蔑视杨继绳这样的“权威”的“叛逆”行为恨得牙痒痒的。
当然,凤凰卫视、凤凰网、《炎黄春秋》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食其果,1972年出生的袁腾飞,自打懂事起就被这种妖魔化毛主席的氛围熏染着,被草民上面列举的那种“历史老师”教诲着,什么离谱的言语没见过?没听过?还有,就靠妖魔化毛泽东,有一帮子人还获利颇丰,比如,“前秘书”、“前医生”靠吃这口拿到的境外版税恐怕就对袁某们有示范作用。听了、看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高度娱乐化的“材料”,再不胡说八道就对不起那些“作者”了。
还有一个例子,某“前高干子女”跟洋老公,也靠吃这口饭谋生,也是写了一本“专著”,结果把台湾的反共文人气得破口大骂,因为此女把人家“考证”了几十年的“铁证”给颠覆了。
坏了妖魔化毛主席的们的大事,袁老师尽管信马由缰地表演下去,袁腾飞辛苦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