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系列之七:领导落后于群众的典型实例
领导落后于群众的典型实例
“30年前,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与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发生过一场争论。
干部:包产到户,不同于田间管理责任制,没有统一经营,不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宜普遍推广。
万里:包产到户,是群众要求。群众不过是为了吃饱肚子,有什么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为什么不可行?
干部:它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
万里:‘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
干部:我要‘社会主义’。
万里:我要群众。”
以上是 11月21日 《人民日报》标题为《我要群众》的人民论坛文章(作者王晓河)的开头部分。(注:文中社会主义一词的引号为原文所有,很显然,该文将该词用引号引起来,是在表明那位干部所说的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只有分田单干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该文接着说道:“‘我要群众’,掷地有声,立地生根,它不仅道出了共产党人的宗旨,道出了社会主义的目标,更让人深思的是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的正确,多年来只是高喊要“高举什么什么伟大旗帜”,对毛泽东思想却从来不屑一顾的某些人却在文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引用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里的话以作论据。以为这样一来那位干部的观点就连毛泽东思想也不符合。其实却大谬不然。
诚然,毛主席一向教导我们的干部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
但是,毛主席同时多次教导党员和干部们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群众的觉悟程度都不是一般齐的,是有先进、中间状态和落后之分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工作时,要以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作为骨干力量,通过他们团结处于中间状态的群众,并且通过他们去教育和带领落后群众一道前进。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现实情况充分证明,小岗村是一个从干部到群众都十分落后的村庄。正因为它落后,所以改革开放前,它长期不要说像全国绝大多数村庄那样为国家作贡献,就连自己的肚皮都搞不饱;而改革开放以来,30年中,上边各级和外边许多地方和单位从政治上给予了极度的关怀,从经济上给予了超过1亿元的“输血”,可是它却仍然富裕不了。当年那18个老农民私自写下分田协议、按下“血手印”,正是他们极端自私自利、极端落后的反映。这样落后的农民,这样落后的村庄,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是极少见的。支持他们私自分田搞单干,就是支持了他们的极端自私自利和落后。不是支持先进、帮助后进,而是将落后的村庄树立为全国学习的榜样,这本身就是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
同时,毛主席又经常教导干部,群众的利益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分,不能笼统看待。作为领导群众实现历史任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各级干部,既要代表群众的眼前利益,帮助他们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更要代表群众的长远利益,为群众将来更大的利益而斗争。当碰到群众因受到历史和政治觉悟的局限,只注意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情况时,则要对他们进行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觉悟。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党的干部所应有的品质。而在中国农村,坚持农业合作化,是既代表了群众的眼前利益、又代表广大农民的长远利益的举措。对此,当时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干部和群众者都是懂得的。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位干部与省委书记据理力争的那些话。
大量的事实证明,小岗村的干部和农民,由于政治思想觉悟过于低下,所以他们只看到眼前利益,根本就看不到长远利益。这是他们长时期中生产得不到发展,生活得不到改善的根本性原因。对于这样的村庄,党组织的作法应该是委派得力的干部去对他们进行长期的成绩的帮助,切实促进他们思想觉悟的提高觉,而决不应是迁就他们的极端自私自利和落后。这才是负责任的正确的态度。
关于《人民日报》上述文章中所说的那位干部究竟是何人,因为未介绍相关情况,不知其究竟了,但是,以《人民日报》的地位和威望,相信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的。在当时来说,就职务而言,万里是省委书记,肯定要高过那位干部。而如果就思想觉悟而言,从30年的社会实践来看,那位干部则要远远地高过万里。因为他不仅懂得中国农村、农民的根本出路何在,还懂得上述毛泽东多次阐述的群众观点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理。而万里呢,虽然贵为省委书记,却并不懂得。由此看来,那位干部要比省委书记高明。
毛主席的群众观点中,还有重要的一条,就干部、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不要落后于群众”。毛主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看到,经常都会有领导落后于群众、上级落后于下级的情况。所以,毛主席才有这样的教导。从本文开头引文中所反映的情况看,领导落后于群众、上级干部落后于下级干部的情况还确实存在。
然而,正像多年来在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所表明的那样:“谁的官大,‘真理’就在谁的手里。”当时,万里由于官大,所以,那位“胆大包天”的干部虽然可以和万里发生争论(看来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干部),但是在行动上他以及其他的人都还得听万里的。更何况,万里的上边还有更大的官呢?
于是,一个极端落后村庄里的几个落后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就成为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就成为当局作出在全国分田搞单干这样重大决策的依据,小岗村就成为了全国学习的榜样,分田单干这样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就成为了所谓“历史的方向”。
于是,小岗村虽经上边和外边多方努力,可是因为它一贯的极端自私自利和落后,却仍然继续受穷。这自不必说了。全国农村因“学习”小岗榜样分田搞单干,结果就使得“三农问题”成为全国各种问题的“重中之重”了。时至今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然是摆在执政当局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在这样“严肃的课题”面前,到底应该“相信谁、依靠谁”呢?这确实又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真是课题套课题、问题套问题呀。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