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袁贵仁部长的三把火要白烧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新华网袁部长的三把火,我是这样看的: 

  

1、剑指义务教育求均衡:贫富差距拉大是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物质基础;权力干预是义务教育不均衡的政治基础;高考制度是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目标基础。这三大基础不解决,想均衡义务教育终究是隔靴搔痒。这第一举措直面义务教育求均衡注定失败。  

2、设机构整治直属高校学风:遗弃社会道德信仰是高校学风败坏的信念基础,学校行政系统衙门化、官僚主义盛行是推动高校学风败坏的实践基础,教育系统名利化导向是高校学风败坏的路线基础。没有信仰的复兴、没有教授治校、没有广大师生共同的参与管理,设立常设监管直属高校学风机构最终会失败。  

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教育产业化是就业难的产出基础,教育培养过程效率低下是就业难的质量基础,社会就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接纳基础。不解决这三个就业难的基础,眼下的三条就业出口就不是长久之计:教育系统内部消化一部分、参军一部分、下放基层一部分。只是将问题延缓3年。

这三把火,就业问题是不得不烧,短期能有效果,明年就烧不下去;设机构整顿学风是治标不治本,抓几个典型,没有解决歪风的产出机制;追求义务教育均衡标本都将没有触及。

  

附件:  

  

新华网:上任还不到10天,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第一把火”便烧在了“择校”上:“最近由于我和周济同志工作变动,社会各界非常关注这件事情,在网上,网民提了许许多多的意见建议,其中反映‘择校’问题的最多。”   

不久前,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邯郸举行,袁贵仁第一次面对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教育系统的负责人。而“择校”就是他们之间的第一场对话的内容:“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如果学校都很好,他们不会花那么多钱,跑那么远路去‘择校’。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均衡。义务教育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   

“择校”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义务教育,也多为家长、社会人士所诟病。一段时间,取消“共建班”、“重点校”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这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吗?袁贵仁的观点明确: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根本。   

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优质学校与薄弱校联盟、优质学校兼并薄弱校、优质学校异地建设,新建优质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引导下,各省市各尽其能做了许多探索:   

原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三中是一所薄弱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村庄的农村子弟、开滦矿工子弟及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后该市将其撤并,成立二十六中分校,与主校二十六中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给了矿工子弟、农民子弟相等的机会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地处河北省南段的邯郸市更是按照“以强并弱、资源整合、班子重组、交融发展”的原则,几年时间,引导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35所,使城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辐射。   

广东省从今年年初启动“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在大中城市组织1000所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一对一”对口帮扶1000所农村学校,同时教育部门还与移动公司合作,搭建信息化的帮扶平台,免费为农村学校提供上网电脑和教学资源,开设“同步课堂”。   

湖北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些市区不设置乡镇中心学校,同一乡镇内初中合并为一所中学,所有小学合并为一所小学,实行一校多点办学,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   

袁贵仁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漂亮的校园与好的教育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今后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   

许多省市在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化的思路上与袁贵仁是一致的。   

河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完善城乡学校之间、城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郑州就要求在编的教师和新进的高校毕业生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交流人数每年不能低于总人数的10%。   

江苏省出台了“万名优秀大学生支教工程”,并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   

湖南省每年为农村定向培养2000名五年制大专层次的小学教师,实施贫困、民族地区特岗教师计划……   

面对多所学校的探索,有官员和教育专家提醒,均衡发展绝不能“削峰填谷”,不能通过牺牲优质学校,降低其办学水平来拉平与薄弱学校的差距。政府要对薄弱学校采取倾斜政策,尽快提高它们的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知易行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村小学教师交流到城区,就千方百计留在城里;好学校不愿意送教师到薄弱学校,校长称“因不同学校文化传承有差异,送去的老师很难发挥作用”。人往高处走,许多人对这一现象表示理解。   

重点学校尤其是一些老校、名校,是多年办学积累而来的,在公众心目中,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的分别依然如故,家长还是会煞费苦心地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择校”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学校如何与多数学校均衡发展?   

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知易行难问题,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提出了不少针对性的意见。   

  

  

——打破教师归学校所有的制度。我们鼓励优秀教师去薄弱校,但是仅有鼓励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层面的教育中,教师的待遇应该保证可以在任何学校都能持平,否则谈均衡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收入和待遇不能保证拉平,就会造成教师在不同学校收入的不同。”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告诉记者:“必须打破教师归学校所有的制度,否则无论是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之间的交流还是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教师帮扶都是走过场,最终优秀的教师资源还是会流向经济效益好的、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人们的普遍观点是优秀学校要比普通学校好,优秀学校的教师水平就要比普通学校的水平高,甚至优秀学校的领导也要比一般学校的领导水平高。   

——除了教师待遇以外,国家鼓励教师到薄弱校授课,还应采取一些配套措施。比如,教育部力推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纳了众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其中对教师非常有诱惑力的一条就是,优秀的特岗教师可以免试免费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等,这一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改革中考制度也是遏制“择校”的有效方法。把重点高中的名额大部分下放到所有的初中,使任何一个学生在一个普通的初中上学都有可能。河南省逐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促进了初中学校均衡发展,2008年全省各省辖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达到40%,2009年超过了45%。   

尽管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解决“择校”问题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袁贵仁在会议最后对各省教育部门负责人提出:“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我们要结合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普九’成功完成了‘有学上’,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让群众能够‘上好学’,那么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又一个里程碑!”(记者 刘茜)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17日从教育部网站获悉,为了遏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研究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由副部长陈希任组长,可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的通知》,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下设社科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和科技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分别设在社会科学司和科学技术司,主任分别由社会科学司和科学技术司司长兼任。办公室主要职责为: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   

协调小组成员包括教育部多个重要司局,如人事司、高等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社会科学司、科学技术司、直属高校工作司、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驻部纪检组监察局、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为充分发挥专家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还成立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成员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组成。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吴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日表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教育系统必须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全力以赴。   

在20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袁贵仁说,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明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   

袁贵仁指出,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制度。要大力开展就业实习实训,建立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   

袁贵仁还要求各地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行业资源、校友资源等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要普遍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74%,和2008年基本持平。  

  

标签:学校   均衡   教师   就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