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争》:世界之巅的角力与暗战
《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东鸟著,九州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38.00元
互联网让当今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革?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动力何在?
互联网何以成为改变世界的战争高地?网络世界究竟发生了哪些战争?
中国网民全球第一之后还差些什么?各国打赢网络战争的制胜攻略又是什么?
这是一部写给中国3亿网民的警示录。当前,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引领着世界变革,塑造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军事形态,铸造着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酝酿着新的文明冲突和国际政治关系。互联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同样充斥着观念冲突、利益矛盾甚至血拼战争。该书通过破译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密码,揭秘一场场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控制战、意识形态战、文化战、民意战、军事战、反恐战、情报战、数据战、媒体战、金融战、争霸战、公关战等真实战争,系统阐释了世界各国互联网发展战略和治理策略,讲述了“取胜网络、取胜未来”的大趋势。该书还揭开了美国控制全球互联网、图谋发动网络战争、推行网络霸权的真相,揭示了美国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大鳄觊觎中国的野心,同时也预言了一场中西方之间的网络战争不可避免、蓄势待发。
谁是互联网的真正控制者?第一场网络大战是哪一次?奥巴马如何赢得网络民意?中国在网络战争中胜算几何?……该书都做了详细的回答。作者认为,互联网是社会变革的工具,是改变世界的战略高地,主宰着未来世界的变迁。对于互联网,人们的已知远不如未知,更大的发展和变革在未来。未来,谁控制互联网,谁就控制世界。当下,国际互联网大鳄们正深入中国腹地、攻城略地,一场家门口的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我们是否已经做好战斗的准备?
该书被业界称为是一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进化史,世界首部网络战争全纪录,宣告一场不可避免的网络超限战正在酝酿发生,预言中国和西方必将打响世界之巅的网络战争。
该书作者长期从事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宏观政策研究,曾在政府决策研究机构供职,现立志于网络文化研究、网络危机应对、网络知识普及等工作。该书得到全国百家网站联袂推荐,是中国互联网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和互联网业界引起较大反响,掀起了关于网络战争的讨论热潮。
上篇互联网如何改变世界
这场战争早已被预言(代序)
第一章 当我们失去互联网会怎样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十八年
第三章 改变世界的十大动力
第一节 平等的新世界
第二节 我们即媒体
第三节 永远开放创新
第四节 知识的再革命
第五节 移动无处不在
第六节 融合整个世界
第七节 政治的新力量
第八节 经济增长引擎
第九节 网络文化勃兴
第十节 塑造全新社会
第四章 深刻变革未来世界
第一节 互联网变革已经开始
第二节 引领未来社会变革
中篇 改变世界的网络战争
第五章 不可避免的网络战争
第六章互联网控制权的争夺战
第一节 谁控制了互联网?
第二节 网络主控权争夺的持久战
第三节 逐渐摆脱美国控制
第七章 意识形态的网络攻防战
第一节 意识形态战的前沿阵地
第二节 “颜色革命”从互联网开始
第三节 意识形态渗透下的文化战
第八章 虚拟世界的金融战争
第一节 网络世界的虚拟货币
第二节 虚拟世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 虚拟世界的货币战争
第九章 未来战争决战互联网
第一节 互联网改变现代战争
第二节 各国迎接网络军事战争
第三节 新恐怖主义角逐互联网
第十章 网络世界的民意战争
第一节 互联网上的中西方较量
第二节 中日韩网民口角大战
第三节 美国大选争夺民意的网络战
第十一章互联网上的数据保卫战
第一节 互联网上的数据之争
第二节 谷歌地球里的情报战
第三节 人物搜索的信息保卫战
第十二章 争夺眼球的新旧媒体战
第一节 媒体传播格局的激变
第二节 新旧媒体战争此起彼伏
第三节 新旧媒体的竞与合
第十三章 网络帝国的争霸战
第一节 未来帝国的权力分配
第三节 全球围剿谷歌搜索
第四节 网络时代的“鸦片战争”
第十四章中国互联网战争局势图
第一节 进入寡头争霸年代
第二节 家门口的自卫反击战
第三节 硝烟弥漫的网络公关战
下篇 网络世界制胜攻略
第十五章 隐形赛场的竞赛
第一节 竞技场英雄论座次
第二节 富者和贫者的鸿沟
第三节 全球第一后的中国
第十六章 诸侯列国互联网战略
第一节 欧美列强龙蟠虎踞
第二节 亚洲邻邦豪强林立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
第十七章 危险的虚拟实境
第一节 网络世界的危境
第二节 网络空间危机四伏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的隐忧
第十八章 国际互联网治理之道
第一节 国际互联网治理概况
第二节 各国互联网治理情况
第三节 各国互联网立法情况
《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世界之巅的角力与暗战
今年以来,美欧等西方国家一边大肆施放“中国网络威胁论”的烟幕弹,一边加紧在中国互联网上“攻城略地”,国外报章甚至认为,中国和西方已经打响世界之巅的网络战。正值美欧诸国的炒作渲染甚嚣尘上之际,《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以下简称《网络战争》)的出版,用事实揭秘了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真实战争,揭开了美国控制全球互联网、策动网络战争、推行网络霸权的真相,揭示了美国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大鳄觊觎中国乃至世界的野心,同时也预言了一场中西方之间的网络战争已是不可避免。
《网络战争》一书体现出作者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和认知,书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观点,比如“取胜网络、取胜未来”、“谁控制互联网,谁就控制世界”、“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是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地”等。对于互联网,人们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不自觉到逐步认识、比较自觉的过程,由自发发展、被动应对到积极利用、规范管理的过程。但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相比,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深入。《网络战争》则进一步将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上升到战略性的认识,发展到系统性的认识,对互联网如何改变现实世界、如何实现技术变迁、如何引领社会变革、如何推动历史进程,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梳理出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十大动力”所在。这是自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第一次全方位、全视域地对互联网的本质、作用、趋势的系统阐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技术,无所不包、无所不论。书中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是第一次如此鲜明的提出,都是如此反映互联网发展的最前沿,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互联网引发的不仅是一场突飞猛进的信息革命,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互联网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互为借助,相互作用,成为加速世界变革的利器。当今中国,互联网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3.2亿网民开始悄然改变中国社会生态,从民间到官方,从草根到精英,网络民意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加速融入中国主流社会。中国网民中18岁至30岁的青年是主体,互联网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向,正影响着现时社会和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群。中国有大大小小网站论坛287.8万个,网络新闻用户2.34亿,博客用户1.62亿,41.9%的网民将互联网作为“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网民已成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对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一信息来源。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越来越多的人首先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表看法。去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考验,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接踵而来,大事要事一个接着一个。从拉萨“3?14”暴力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到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都有互联网的深度参与,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事件进程。互联网开始介入许多重大公共事件,中国网民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历史进程,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中国,互联网经过15年快速发展,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同时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取胜互联网就是取胜思想,取胜思想就是取胜未来。
《网络战争》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网络战争”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网络世界宏大战争图景,这既是全书的主题,也是全书的主线,更是全书的亮点。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和观点揭示了这场早已被预知、不可避免的网络战争。书中提出,如今的网络战争,早已远远超出把网站“黑”掉的低层次,而是发展成为通过互联网摧毁敌国能源、通讯、交通、金融、作战指挥等关键网络系统的战斗力量。当今时代的战争形态,将不再是直接对抗的军事战争,而是出现了许多以民主、人权等为武器的意识形态战争,以证券、股票、利率等为工具的金融战争……而且,这些新的战争,越来越多地把厮杀的战场摆到互联网这个虚拟战场上来。可以说,网络空间里处处有角力,到处是暗战。互联网上任何一个空间、角落,都可能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简而言之,网络战争就是互联网上的超限战、立体战,是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巅峰之战。这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网络世界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揭示出网络空间激烈较量的本质真谛。书中以真实的事件、详实的资料,揭秘了一场场发生在互联网上、鲜为人知的控制战、意识形态战、文化战、民意战、军事战、反恐战、情报战、数据战、媒体战、金融战、争霸战等各种形态的网络战争,可以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网战全纪录。
互联网作为未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高地,是现代国际竞争力较量的决胜赛场。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互联网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地抢滩占地,都把互联网作为谋取自身优势国际地位的战略制高点,想方设法争夺一席之地。由此,制网权也成为继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后国际竞争的又一重要领域。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为内容的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反控制等都成为当代国际斗争和角力的主要内容。
掌握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就拥有一种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其处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前沿,处于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第一线。网络战争,虽然形式上是虚拟世界的竞争,但实质上是思想文化的较量。占据互联网优势,就是占据传媒优势,占据文化优势。控制互联网就是控制思想,控制观念,控制文化,也就可以控制世界。二战以前的战争,主要目的是开疆扩土;二战以后,转向意识形态的战争;冷战结束,又开始了颜色革命。从争夺地盘转变到争夺文化,进军大脑,控制观念。不再是用武力控制被占领地区,而是用文化控制人的观念。武力控制下的人民,会有反抗;文化控制下的人民,可以被完全驯服,不会反抗。就如信徒完全信神的时候,就会自觉自愿的做神的奴仆。美国正是通过互联网优势,极力向其他国家传播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美国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詹姆斯?格拉斯曼去年10月28日在华盛顿一场主题为“美国公共外交和思想战”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美国计划在俄罗斯互联网网站、博客和聊天室上传播‘思想战’。”
不论是哪个国家和民族,要想立足未来,必须占领互联网这个制高点。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其也就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美国始终牢牢掌握着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操纵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控制互联网运行的中枢神经“根服务器”,可以拒绝任何人访问互联网,让任何一个国家从互联网上消失,任意监控他国互联网主机,随时监视他国互联网使用情况。“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虚拟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是‘一个世界’的冲击,而不只是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但这个世界里,从虚拟的领土,到各种技术手段基本上都是被美国牢牢地控制住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力不如忧虑的感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副教授罗斯科普夫在美国《外交政策》上撰文指出,“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取得世界信息战的胜利主导整个媒体,如同英国当年控制海洋一样。”如今,美国在互联网上的决定性权力,远远超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权力。互联网威慑已经成为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内容。少数西方互联网强国凭借强大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行互联网霸权,肆意搜集监控全球信息传输,进行有利于他们的加工处理,操纵网上内容,控制网上信息流动方向和传输速度,不断拓展网络空间霸权。比如,隶属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食肉动物”系统DC1000在“9?11”事件后开始部署在美国或美国影响范围内的互联网骨干节点上,时刻搜索数据并进行监控。人们曾发现FBI在ISP网站上安装了所谓“Carnivore”装置,对电子邮件进行监控。又如,隶属于美国军方国家安全局(NSA)的“阶梯”全球监听网,可以对欧洲乃至全球的无线电、海底电缆、光缆通信、互联网通讯进行监听。美国还利用互联网对他国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改良“颜色革命”手段,创造了“蜂拥而至”的战术,就是年轻人通过发送短讯或互联网互相联系,蜂拥聚集在一起,听从美国更迭政权的命令。具体而言,包括互联网博客、抗议组织用于联络的手机短信以及组织良好、时散时聚的抗议小组。美国利用互联网技术把目标国的年轻一代作为主要渗透目标,积极培养亲西方力量。美国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的武器专家正在开发新通讯技术以应用于策动青年运动,希望新技术可以在他国网络空间创造出政治集会效应。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美国谷歌凭借先发优势,几乎在全球搜索市场形成垄断,引起除美国之外各国对保护本土文化、防止外来思想文化渗透的担忧。谷歌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通过人为干预和控制搜索结果等方式,强化美国的文化信息,对他国实施思想文化渗透。比如,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谷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两国网民使用谷歌搜索时,搜索结果中的前几条基本上都是美国网站的内容。“谷歌趋势”能对各国网民的搜索关键词统计分析,得出该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趋势以及突发事件、突发疫情等流变发展的情报。“谷歌地球”搜索,覆盖了全球70%的人口分布地区,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图,曾泄露过印度、韩国等国家军事基地和敏感地区的位置。“谷歌工具栏”能把用户使用电脑的一举一动传输到美国总部,甚至还能通过IP地址定位追踪特定单位、个人的搜索行为,相当于网络“电子眼”。为防止谷歌“文化入侵”,法国研发Quaero (我搜)、德国研发Theseus(特修斯),欧盟推进“轰鸣计划”,日本实施“信息大航海计划”,捍卫本国文化。与互联网相关的任何一个新发明、新应用,都可能成为攻击战场和锋利武器。NSA一直参与微软Windows软件开发,操作系统也被加上秘密“后门”,植入“间谍软件”,以便NSA随意进入用户操作系统并偷看用户的敏感电脑资料。这引起了许多国家对自身网络安全的担心,开始抵制微软垄断,换掉Windows操作系统。据CNCERT/CC2006年抽样监测发现,中国大陆约有1000多万个IP地址的主机被植入“间谍软件”僵尸程序。这些计算机被来自境外的约1.6万个IP所控制,控制方主要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原本在现实世界才有的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扩张和反扩张的战争,已经大量开始在网络世界出现。这场位于世界之巅的网络战争的全面爆发,已经是不可避免,而且愈演愈烈。
互联网经过18年发展,改变世界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愈来愈成为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的绝佳武器和全新战场。互联网兴起之初,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把互联网当作向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特别是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工具。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时就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宣称,“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美国政府一再宣称,要把自由、民主理念通过互联网传向全球。前美国总统布什布什说过,“互联网的发展对促进中国的民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以其它国家的发展方式让互联网进入中国,那么自由将迅速地在那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经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美国吧互联网作为策动中国“颜色革命”的“大本营”、“训练营”,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一切网络途径,扩大政治影响力,实施思想文化渗透,削弱被渗透国主流舆论的影响。美国情报机构每年都要花上数千万美元,对中国网民进行思想渗透、策反。西方国家多年来一直批评、阻挠中国对互联网的正常管理,特别是指责对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有害信息的管制,担心切断了其自由民主的“价值输送渠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境外上设立数千网站,就像一群“绿头苍蝇”,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天候、不间断的舆论战,肆意歪曲和诽谤,进行“信息围攻”。美国以CNN、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为代表的意识形态“软力量”,在互联网上泛滥,以至于法、德等西方国家都在呼吁保持自己文化的纯洁性,日本则惊呼自己有可能沦为美国的“信息殖民地”。互联网也成为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介入中国内部事务最便利途径,通过互联网炒作所谓热点问题,串联非法活动,发布虚假信息,激化社会矛盾,破坏中国稳定。中西方之间的网络战争已是蓄势待发、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国际互联网大鳄也正觊觎中国,深入中国腹地。即时通讯、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是互联网三大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三者始终被国际互联网巨头窥视,甚至开始被它们蚕食,中国互联网站正在家门口打一场保家卫国战。MSN、AOL、ICQ、雅虎通等即时通讯群狼大举进军中国,MSN通过捆绑销售的不正当竞争方式,妄图绞杀中国本土即时通讯,独霸市场。2001年以前,韩国本土即时通讯包括Daum、Nate on等,其中Daum占据20%以上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但2001之后,韩国市场迅速被捆绑的MSN占领,微软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Daum挤出韩国市场。微软在每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中都将内置MSN即时通信和语音、视频通话功能。微软的一贯策略是:通过操作系统的普及,迅速占领用户桌面;再通过捆绑,发展MSN用户;然后通过MSN的垄断,实现对用户习惯、意识和行为的最终控制。谷歌、雅虎、微软等行业巨头也早已盯上了中国,大力推进中国本土化战略,先后推出中文搜索引擎,其中谷歌已经占据中国20%市场,而且牢牢黏住高端用户群。这些跨国公司凭借技术、资金优势,随时有可能后来居上,进而成为中国主导性的搜索引擎。美国三大门户站MSN,采用在国外屡试屡胜的门户网站渗透策略,通过MSN即时通讯把MSN门户网站也搬入中国,逐步向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渗透,施加影响。为了避开中国禁止外资涉足内容传播领域的规定,MSN将旗下内容频道出租给国内行业网站,轻而易举地获得进军到中国的全资质,迂回曲线进军中国。这让中国老三大门户网战如芒在背。全球排名第六名的MySpace,也将服务器部署到中国,全面推行本土化策略。未来,谁掌握网络传播优势,就能掌握网上话语权、传播力、影响力的优势。中国本土互联网站抵御外国网战渗透之战已是短兵相接、赤身肉搏、血溅当场。
《网络战争》不仅破译了网络改变世界的密码,揭秘了虚拟世界的真实战争,还对世界各国积极备战网络战争的攻略包括规划、战略、政策等,都进行了全面梳理,以详实的资料阐述了欧美强国虎踞龙盘、亚洲邻国豪强林立、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的互联网发展战略,美国依然是互联网创新的源头,英国是欧洲互联网的领头雁,日本移动互联网独树一帜,韩国网络游戏独霸东亚,印度象也咄咄逼人。此外,《网络战争》还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世界各国治理互联网的特点、理念、模式、方法、立法等情况,这些资料十分系统全面,是作者长期积累研究的重要成果,有许多内容都是第一次公开。这些对于加强互联网建设和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实践意义,对推动中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大有裨益。
互联网是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主宰着未来世界变迁。谁占有互联网优势,谁就占领了制高点。去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了飞跃,赶上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个成绩的确让人振奋。但是细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只是某些绝对数量上超过美国,其他并没有什么质的改变。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等众多领域,美国仍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中国还只是处于跟随状态,在网络核心标准、顶级域名、国际交换中心、IP地址等关系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的国际话语权有限,短板依然明显,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在,互联网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呈现裂变式发展态势,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其发展前景和深刻影响难以预测、难以想象。未来,国家之间的角力和暗战,将很大程度取决于互联网发展程度。欧美等互联网强国之所以渲染“中国网络威胁论”,更像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机扩军备战,建设网络部队,提高网络进攻能力,磨刀霍霍向中国而来。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威胁他国的程度,如果说网络威胁的话,最大的威胁自然就是要算美国了。奥巴马政府已计划设立一个新的网络战司令部,负责五角大楼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战事务,提升网络进攻能力。无论我们是否承认,这场没有硝烟但却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网络战争正悄然而至,每一个人都受到这场无形战争的现实威胁。中国不能置身事外,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我们是否已经做好打赢这场战争的准备?《网络战争》可以说是一部写给中国3亿网民的警示录!
“古罗马战略家说过:‘想要和平,就准备好战争。’而今‘想要和平,就准备好网络战争。’”——西班牙《趣味》月刊
“工业时代的‘战略战’是核战争,而信息时代的‘战略战’就是网络战。”——中国《南方周末》
“中国正迈向网络战争。”——英国《卫报》
“中国和西方打响世界之巅的网络战。”——香港《亚洲时报》在线
“互联网给人以自由,但政府必须确定自由的限度。”
——法国前总理诺斯潘
“我们当然会尊重言论及新闻自由,但是权利是有一定限度的。”——泰国总理阿披实
条留言